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稻粒黑粉病

鎖定
水稻粒黑粉病是由狼尾草腥黑粉菌引起的、發生在水稻的一種病害,在中國長江流域稻區均有發生 [1]  。該病為害穗部,病谷的米粒全部或部分被破壞,露出污黑色粉末(厚垣孢子 [2-3] 
水稻粒黑粉病為水稻主要病害,稻制種田發生尤其嚴重。一般穗發病率70-80%,產量損失達10-20%,甚至達50%以上 [4] 
水稻粒黑粉病可以採用對種子實施檢疫、精選種子、進行種子處理(福爾馬林液、硫化鉀液浸泡)、農業防治(處理肥料、深耕、避免偏施或遲施氮肥並配合磷鉀肥、選用抗病品種)、噴施多菌靈粉鏽寧等藥劑的防治方法 [3] 
中文名
水稻粒黑粉病
別    名
稻粒黑粉病
黑穗病
稻墨黑穗病
別    名
烏米穀
病    原
狼尾草腥黑粉菌
為害作物
水稻
為害部位
穗部
分佈區域
中國長江流域稻區

水稻粒黑粉病病原特徵

水稻粒黑粉病 水稻粒黑粉病
(注:1.病穗 2、3.厚垣孢子 4.厚垣孢子萌發產生先菌絲及小孢子)
病原菌為擔子菌綱腥黑粉菌屬狼尾草腥黑粉菌(Tilletia horrida),其厚垣孢子球形,黑色,大小為(25-32)微米×(23-30)微米,表面密生無色或淡色倒鈎狀的齒狀突起,在顯微鏡下呈網紋狀,外圍往往有一透明的尾狀殘餘物,為原來形成孢子菌絲壁收縮而成。厚垣孢子萌發產生擔子,擔子頂端輪生指狀突起,上生線狀、無色、無隔、稍彎曲的擔孢子,多的可達60餘個。擔孢子能成對結合,產生雙核菌絲,或長出次生擔孢子,厚垣孢子在自然情況下可活1年以上,在貯藏的種子上可存活3年,並且對熱度的抵抗力也強,即使經55℃温湯浸種10分鐘也不至於死亡;另在通過牛、鼠、雞、鴨、小紅瓢蟲等的腸胃後,除原來已經破裂的孢子外,一般仍能萌發。厚垣孢子至少要通過5個月的休眠期,在適宜的條件下經5-6天才能萌發。萌發時對養分沒有特別要求,但温度要在20-34℃之間,並以24-32℃為最適。萌發時對光線要求嚴格,在黑暗處不發芽或極少發芽;光線強弱能影響其發芽速度,光波越短越易萌發,如經紫外線處理後,可縮短休眠期此外,空氣和濕度與其萌發也有關,如在深水下,孢子很少發芽,或發芽後不生擔孢子 [2-3] 

水稻粒黑粉病為害症狀

水稻粒黑粉病
為害穗部,一般僅個別小穗受害:病谷的米粒全部或部分被破壞,露出污黑色粉末(厚垣孢子)。如受害部分不超過2/3.且胚尚完整的,還能萌芽,但發芽率低,幼苗弱小病粒的外表症狀,一般有三種類型:
1.穀粒不變色,在外穎背線近護穎處開裂,伸出絳紅色或白色舌狀物,為病粒的胚及胚乳部分。在開裂部位常黏附着散出的黑色粉末 [3]  [2] 
2.穀粒不變色,在內外穎間開裂,露出圓錐形黑色角狀物,破裂後散出黑色粉末,黏附於開裂部位 [3]  [2] 
3.穀粒變為暗綠色,不開裂,但不充實,與青粒相似。有的穀粒變為焦黃色,用手捏之鬆軟;如果將病粒用水浸泡,則穀粒變黑,易與健粒區別、病粒一般存穗的下部為多。病粒存穗的上部佔13.63%、中部佔40.3%、下部佔46.05% [3]  [2] 

水稻粒黑粉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種子內外和禽畜糞肥中越冬,尤以土壤表面為主。第二年水稻開花、灌漿時期,在水面或潮濕土面的厚垣孢子萌芽產生擔孢子或次生擔孢子,由氣流傳至花器、子房或幼嫩的穀粒上,萌發侵入。侵入後,菌絲在穀粒內蔓延,破壞子房,使米粒不能形成。後期,菌絲又形成厚垣孢子,在病粒內或岡病粒破裂黏附到健粒上,或落人土中越冬 [3] 
水稻粒黑粉病菌具有在植物體表芽殖附生的特性。其病害循環中存在一個相當長的接種體(次生小孢子)田間芽殖附生階段。田間越冬的冬孢子在水稻揚花期前已基本萌發完畢,其萌發產生的次生小孢子在侵入之前的2-3個月中附生在水稻及雜草葉面,以芽殖方式維持和擴大種羣數量,到水稻揚花期經氣流傳播侵染穎花 [3] 

水稻粒黑粉病發生規律

  • 初始菌源
土場和種子帶菌是水稻粒黑粉病最主要的侵染源,連作土壤中病原菌的大積累,導致3年以上的稻田發病較為嚴重,發病率隨連作年限的增長而增加;而種子作為侵染源,發病率與種子帶菌率相關 [5] 
  • 稻種類型
水稻粒黑粉病主要發生在雜交稻制種田中,對粳、糯、秈稻以及雜交稻為害相對較輕。雜交稻制種田中父母本之間是異花授粉當接受不到花粉時,母本花期延長,開穎時間長,柱頭一直暴露增加了黑粉病菌侵染的概率,因此開花期水稻最易感病 [5] 
  • 氣候條件
對水稻粒黑粉病發生影響最大的是母本抽穗揚花期的氣候條件,陰雨天、濕度大、光照不足時,可增加病菌孢子萌發的概率;少雨時、濕度低、空氣中的擔孢子少,可降低其發病率 [5] 
  • 栽培措施
良好的栽培條件可降低水稻粒黑粉病的發病概率,而不適宜的栽培措施將大大提高黑粉病的發生。如種植密度過大和不適時進行曬田控苗,易導致稻田通風透光性差和濕度加大;偏施氮肥可導致莖杆細嫩出現無效分櫱,羣體抗性變差,這些外在因素都有利於水稻粒黑粉病的發生 [5] 

水稻粒黑粉病防治方法

水稻粒黑粉病農業防治

水稻粒黑粉病的農業防治方法主要有一下五種:
  1. 根據中國內外許多報道已經表明,嚴格實施植物檢疫,防止帶病稻種調入無病區,這是防治此病傳播的根本措施 [6] 
  2. 選用抗病品種,主要是選用閉穎的品種,可減輕發病 [6] 
  3. 在病害發生的田塊,應該及時摘除病穗,減少菌源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6] 
  4. 加強種子處理,選用重力式精選機選種,可去除95%以上的黑粉病粒;再用7%的鹽水選種,可將病粒全部清除;選種後再用40%多菌靈800倍液浸種24小時,可殺死潛伏在種子上的黑粉菌。也可以採用0.25%戊唑醇懸浮劑種子包衣技術,種衣劑使用量按水稻種子重量的2%比例進行拌種。即種衣劑2千克加清水0.8-1.0千克(種子表面光滑的少加水、表面粗糙的多加水)稀釋後配成藥液,拌種100千克。可兼防其他病害 [6] 
  5. 加強肥水管理,科學施用氮、磷、鉀肥,應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合理搭配,根據化驗數據,應採取減氮、穩磷、增鉀的科學措施。禽畜糞肥須經漚制腐熟後施用,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施肥要及時。合理淺灌,並注意排水曬田,增強稻株抗病性,減輕病情。後期田間管理中要特別注重水、肥管理,實行“淺-濕-幹”間歇灌溉技術 [6] 

水稻粒黑粉病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適時適法。防治水稻粒黑粉病的藥劑有多菌靈、粉鏽寧、克黑淨等。可選用30%雙苯三唑醇每畝用量75毫升或40%滅病威膠懸劑(多硫懸浮劑)每畝用量200毫升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50克,對水50千克進行噴霧。這些藥劑對水稻粒黑粉病都有較好的防效,但在使用時應根據各類藥劑的特點,科學使用。要求在破口期,盛花期各用一次藥,一般在上午8:00之前或下午15:00之後噴施,切勿在揚花時噴藥,以防引起藥害。小水量細噴霧,均勻噴灑穗層,要特別注意對下層穗的防治。水量以150千克/公頃為宜,不宜過大。揚花期如遇到大雨洗花,雨後須及時補噴藥劑 [6] 
參考資料
  • 1.    方中達主編.中國農業植物病害: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1:16
  • 2.    黃新動,農業綠色防控技術與有害生物綜合防控綜述,寧夏人民出版社,2017,86-87
  • 3.    王玉山,水稻病蟲草害彩色圖鑑,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40-42
  • 4.    黃新動,趙雲柱,韋加貴主編.農業綠色防控技術與有害生物綜合防控綜述.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17.12:86
  • 5.    周素明.水稻稻粒黑粉病的發病特點與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8,No.169(04):40-41+55.
  • 6.    王毅. 水稻粒黑粉病的綜合防治措施[J]. 現代農業研究, 2014,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