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田村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水田社區下轄村)

鎖定
水田村,位於石巖街道東北部,石巖河東岸,距離街道辦事處約3幹米。相鄰自然村有石龍村、三祝裏村和龍華區大浪街道橫朗村。村周邊都是水稻田,故名水田村,曾用名水黃田村,後來簡化為現名。始建於清代,由劉、林、鄭、鄧等先祖相繼來到當地定居,繁衍發展而形成。現村於1992年在原村址部分拆建及周邊擴建而成。
中文名
水田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水田社區
地理位置
石巖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烏石巖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石巖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三區石巖鄉;1958年10月,屬超英公社;1959年,屬南頭公社水田大隊;1961年7月,屬南頭區石巖公社;1963年1月,屬南頭公社水田大隊;1975年8月,屬石巖公社水田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石巖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石巖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石巖區水田鄉;1986年10月,屬石巖鎮水田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石巖鎮水田行政村;2004年,屬石巖街道水田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該村第一大姓為劉姓,明清從福建遷移至廣東梅州,後從梅州遷移至當地。第二大姓為林姓,清朝時期遷移至當地。第三大姓為鄧姓,清朝初期從梅縣遷至石巖官田,後從石巖官田遷移至當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10人,其中男性519人,女性491人;80歲以上17人,最年長者95歲(女)。非户籍外來人口約3.8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人,主要分佈在美國、法國、斯里蘭卡。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荔枝、花生、龍眼、芒果、黃皮等。現時村集體經營工業開發區及物業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依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油角、清明節雞展藤粄等。
瀋海高速G15線、省道S359線、石觀路、水田路經過該村。1960年通電,1980年通自來水,1991年通電話,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互聯網。村裏有水田實驗小學,設6個年級,56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3329人,教職工142人。有水田幼兒園。還建有籃球場、新村公園、老人活動中心以及水田圖書室,藏書5000冊。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大多為三合土夯築牆體,少數使用青磚砌築牆體,或使用麻石條加固牆角和牆裙;磚土木結構,相連成排,硬山頂,灰瓦覆面,平脊。
現存宗祠有4座。劉氏宗祠,始建於清朝晚期,重修於20世紀90年代;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坐東向西,三開間兩進一天井,磚木石結構,前堂清水磚外牆,後堂及山牆為三合土夯築而成;硬山頂,灰瓦覆面,船形脊。大門楹聯“彭城世澤;祿閣家聲”。現為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
林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開間兩進,磚木石結構,清水磚外牆,硬山頂,灰瓦覆面。現仍作宗祠使用。
鄭氏祠堂,佔地面積78平方米,三間兩廊;主堂為硬山頂;祠堂高居山中,古樸典雅。祠堂中間是鄭氏祖先的牌位,左邊供奉觀音菩薩,右邊供奉土地公。有對聯“孝悌忠信能行此四者方為天地完人;士農工商得習其一焉便是吾家肖子”。
鄧氏祠堂,於晚清時期建造,其規模與前面的三座祠堂相仿。水田老村的鄧氏族人從廣東梅縣遷來,現在族人每年都要去梅縣拜祖先。
水田碉樓,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牆體使用三合土夯築而成,基礎使用青石塊,五層,平頂,頂上天台後部建一兩面坡頂棚屋,覆蓋灰瓦。一層南向開門,二至五層東、南、西向開有小窗,窗口兩側有豎狀射擊孔,窗口上方有灰塑。東面牆上有一鳥身魚頭形排水孔。平頂的護牆外側、拐角處飾紅黑彩。頂部四面各有一瞭望台,瞭望台兩側各設一射擊孔。
水田1932碉樓,始建於1932年,坐東向西,位於三開間民居的右後側,為碉樓與民居連體建築形式;高五層,土木結構,牆體使用三合土夯築而成,木質樓梯;五層頂部正面裝飾有灰塑圖案,中間有“1932”字樣。水田天主教堂,始建於清朝末年,重修於20世紀80年代。
紅坳果場,原由石龍村出租給光明農場越南僑民種荔枝。1997年,由水田村委會籌資273萬元,付清越南僑民青苗補償費,收回果場。該果場佔地面積2000畝,種植荔枝2.8萬株、龍眼2000株及少量其他果樹。
2008年修建廣州至深圳高鐵,因高鐵從該村中間穿過,村中許多古民居被拆除。
每年清明節、重陽節,村裏各家族都要組織族人到祠堂、山墳祭拜祖先。
水田舞麒麟民俗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已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田麒麟隊的武術表演用的是祖先自創的“武術拳”,打鬥起來剛柔相濟。尊祖訓,此拳不傳外村人。目前收集的六種水田麒麟舞傳統打擊樂曲富有地方民俗特色,有的為村民自創。水田麒麟隊不僅在該村表演,還經常受邀去附近村落演出。
2003年1月,該村被寶安區政府評為文明衞生村。
2007年6月,被寶安區政府評為文明衞生單位。
2015年,該村被寶安區列入舊村改造項目。
代表性人物:
劉天佑(1911-1946),中共黨員,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班長,1946年在東莞縣大嶺山戰鬥中犧牲。
鄭文華(1935—),1992年至1996年任廣東省公安廳三處處長。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編. 深圳村落概覽 第1輯 寶安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09.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