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源涵養

鎖定
水源涵養是指生態系統通過其特有的結構與水相互作用,對降水進行截留、滲透、蓄積,並通過蒸發實現對水流、水循環的調控。一般可以通過恢復植被、建設水源涵養區達到控制土壤沙化、降低水土流失的目的。
中文名
水源涵養
外文名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拼    音
shuǐ yuán hán yǎng
定    義
養護水資源 的舉措
目    的
降低水土流失

目錄

水源涵養簡介

水源涵養、改善水文狀況、調節區域水分循環、防止河流、湖泊、水庫淤塞,以及保護可飲水水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分佈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區,對於調節徑流,防止水、旱災害,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水源涵養能力與植被類型、蓋度、枯落物組成、土層厚度及土壤物理性質等因素密切相關。

水源涵養技術

綠化是水源涵養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植被素有“綠色水庫”之稱,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效,是促進自然界水分良性循環的有效途徑之一。
植被之所以能夠涵養水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林冠截留雨(雪)水;
枯枝落葉層吸收水分;
③林地土壤蓄滲降水。
除此之外,森林還具有縮小温差,使氣候變化趨向和緩,增加空氣濕度的作用。植樹種草應注意因地制宜和加強管理。因地制宜是指根據當地的水土條件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和正確的種植方法。許多地區植樹種草效果不明顯,其關鍵是忽視了植物對生態環境選擇這一基本條件。此外,缺乏管理,不講效果也是植樹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中國水土保持工作的實踐證明,小流域治理是改善生態條件、涵養水源的有效方法。

水源涵養機能

就森林和水的關係而言,令世界森林相關人士煩惱的,首先就是人們對森林與水的認識不一致。上游水源地的森林保護對保護水資源雖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在下游水利用者之間森林與水的關係還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和普及,因此上游不能得到下游受益者的充分支持。
其次,就是水源林管理上的煩惱。森林大量地使用水,存在着與人類爭水的情況。就森林與水的關係而言,還有很多尚不能充分認清的問題。
這些煩惱召開的森林與水“國際森林專家會議”意見的彙總結果。太田教授深感有些人把“綠色大壩”的作用估計過高(實際上大會也指出了“神話”與“事實”應該區分清楚),日本的狀況也不例外。
日本是降雨量豐富的國家,即使森林消耗了一定的水,但與森林的作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同時與森林衰退時相比,地表徑流大大減少,潛水增加,所以説森林具有防止枯水的作用。日本的需水量相當於河流總流量的20%,與年流出量的減少相比,確保旱季的流量更為重要。
但是,在大多數少雨國家,森林消耗水的問題確實存在。例如,綠化沙漠化的土地,因植物的光合/蒸發作用,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使地下水位下降。但綠化是為了防止飛沙及洪水(乾燥地區也會發生洪水),而不是為了水的利用。根據參加水論壇的CEO委員會的王子造紙公司發表的報告,該公司在西澳大利亞開展的防止鹽鹼化項目中,由於坡面人工林蒸散作用消耗了從坡面到低地涵養的地下水,防止了低地地下水位的上升。
由此可見,必須明確認識到森林是消耗水的。如果不這樣,森林與水的話題就不能展開。日本也一樣,森林消耗着水,而且森林的水源涵養機能是有限的。如果不明確這些“事實”,就不能正確討論森林與水的問題,不能與水利用者進行真正的對話。但在這種情況下也應該説明,森林的水源涵養機能是有益的和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