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
-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
- 作 者
- 孟子及其学生
- 创作年代
- 战国
- 作品出处
- 《孟子》
- 文学体裁
- 语录体散文
作品原文
播报编辑
水台寒赠清盛陵濯道渗夜笑寒纸兵缨煮榆白立,水浊濯足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 ①,乐其所以亡 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达催定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②之 水清兮,可以濯③我缨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 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地腊备;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 甲》曰⑤:‘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
作品注解
播报编辑
①菑:同“灾”。
③濯(Zhuo):洗。
④缨:系帽子的丝带.
作品译文
播报编辑
孟子说:“不仁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 心安理得,从别人的灾难中牟利,把导致家破国亡的事当作乐趣。 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从 前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 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听了说:‘弟子们听好了啊!水清 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都是因为水自己造成的。’ 所以,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 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 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 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 这个意思。” [1]
作品读解
播报编辑
水的用途有贵有贱(“濯缨”与“濯足”),是因为水有清有 浊成的,人的有贵有贱,有尊有卑又何尝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呢?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莫不如此。
人因为不自尊,他人才敢轻视;家由于不和睦,“第三者”才 有插足的缝隙;国家动乱,祸起萧墙之内,敌国才趁机入侵。所 有这些,都有太多的例证可以证实。我们今天说“保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其实也正是这个意思。
所以,人应自尊,家应自睦,国应自强。祸福贵贱都由自取。 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1]
作品出处
播报编辑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1]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2]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