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次倉

鎖定
水次倉是靠近運河以接運漕糧的糧倉。水次,即交兑漕糧的沿河碼頭。《魏書·食貨志》中有北魏神龜 (518—519) 正光 (520—524) 之際,府藏盈溢,有司又請於水運之次,隨便置倉,乃於小平、右門、白馬津、潼涯、墨水、濟州、陳郡、大梁等8處設倉的記載。明永樂 (1403—1424)時,會通河修成,開始在淮安、徐州、德州、臨清及天津等5處設倉,稱為“五大水次倉”,儲糧可達300萬石,由官軍支運至京倉、通州倉。 [1] 
中文名
水次倉
定    義
是靠近運河以接運漕糧的糧倉
清代仍之,直隸設置7個水次倉,德州、臨清、淮安、徐州和江寧各1所,鳳陽設2所,作為發給運軍月糧並駐防,過往軍糧餉之用。相對京倉稱水次倉為“外倉”。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