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川光圀

鎖定
德川光圀(日語:とくがわみつくに;羅馬字:Tokugawa Mitsukuni;1628年7月11日—1701年1月14日),“圀”字是“國”的異體字,為武后新字之一。初名德亮,字子龍,號梅里、 [1]  新齊、西山隱士等。 [2]  由於曾任黃門官,因此人稱水户黃門 [3-4]  日本江户時代的大名、學者、歷史學家水户藩第2代藩主,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之孫,水户藩主德川賴房之子。
寬永五年德川光圀出生於水户城下柵町,家臣三木之次的屋敷。寬永十年(1633年),千代松被選定成為世子(繼承人)。 [1]  寬文元年(1661年),父親德川賴房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光圀成為水户藩二十八萬石的第二代藩主。
元祿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1700年1月14日),德川光圀公於西山莊內逝世,享壽七十二歲,諡義公 [8]  。而在光圀公去世後,於天保三年(1832年)三月初五日,追贈光圀公為從二位權大納言明治二年(1869年)追贈從一位,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追贈正一位
著書有《常山文集》《常山詠草木》,編著《大日本史》《禮儀類典》《常陸國志》等。 [1]  其中《大日本史》共397卷,模仿中國正史的體裁,該書以朱子學為指導思想,重視史料之蒐集與考證,是研究日本古代史的重要文獻之一。 [5] 
中文名
德川光圀(guo,古同“國”)
外文名
徳川 光圀(とくがわ みつくに Tokugawa Mitsukuni)
別    名
三木長丸、千代松(乳名)、源光國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
出生日期
寬永5年6月10日(1628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元祿13年12月6日(1701年1月14日)
主要成就
編撰《大日本史》
出生地
水户城下柵町
信    仰
神道教
神    號
高讓味道根之命
諡    號
義公
墓    所
瑞龍山、義公廟、常磐神社
追    贈
正一位

德川光圀人物生平

德川光圀少年時代

德川光圀 德川光圀
德川光圀的父親是水户德川家初代當主以及水户藩的初代藩主,德川家康的十一男德川賴房,母親是側室谷久子(谷氏)。實際上,賴房一生都沒有立正室,久子生下賴房的長子賴重又生下藩主繼承人,身份較高的側室。同母的兄長是松平賴重,同母姐姐是清泰院大姬(前田光高室),同母弟是松平賴利。
寬永五年(1628年)6月10日出生在水户城下柵町,家臣三木之次的屋敷。在“桃源遺事”中記載,賴房命令三木夫妻讓久子流產,但是三木夫婦違背命令,秘密的讓久子生下孩子。光圀的母親久子乃家臣谷重則的女兒,在她懷孕時,光圀的父親賴房,還未立正室。
後來光圀在‘義公遺事’的回想中提到,母親久子是城中老女(奧付老女)的女兒,得到賴房的寵幸懷孕,但是賴房的側室於勝之方(佐佐木氏,元理院)以久子懷孕使自己不愉快而叫賴房下令久子墮胎,不過同樣侍奉奧付老女的三木之次之妻武佐在與賴房的養母於梶之方(於勝,英勝院)商量過後,決定讓久子在自家宅邸秘密生產。據説,光圀的同母兄賴重出生時有是同樣的情況。
就在這時,藩中的家臣三木仁兵衞的妻子流產。因此久子秘密分娩後,所生下的孩子(光圀)就成了三木仁兵衞的養子,並取名為“長丸”,稱為三木長丸。本來,長丸一直以為自己是三木夫妻的親生兒子,但據説在他六歲時,有一名僧人等覺院,告訴長丸:“你氣宇軒昂,有藩主的面相”,隨後又問了長丸的家在哪裏。長丸指著身旁的三木家宅邸,但等覺院卻否認,並指著一旁的水户城説:水户城才是你的家。長丸不相信,等覺院於是笑着離去。長丸認為等覺院是一個可笑的人,所以便將此事告訴了養母。長丸的養母聽到長丸這麼説,終於將長丸的身世告訴他。這時的長丸才得知原來自己是藩主的兒子。但是這一段逸話,並沒有什麼有力的證據或是廣泛的流傳來加以佐證。
寬永九年(1632年),長丸和養父母分別,並與同母的兄長賴重(賴房長子)進入水户城中。拜見自己的親生父母后,長丸將乳名改為千代松。

德川光圀選定世子

寬永十年(1633年),千代松被選定成為世子(繼承人)。據説賴房沒選年紀長於千代松的賴重,原因是尾張德川家德川義直紀伊德川家德川賴宣,他們兩人的長子都比賴重晚出生,因此才選年紀較幼的千代松為世子。
寬永十三年(1636年),千代松元服,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授予“光”一字,正式改名為“光圀”。
承應三年(1654年),光圀迎娶前關白近衞信尋的次女,近衞尋子(泰姬)為正室。

德川光圀就藩水户

明歷三年(1657)德川光圀以“正閏皇統,是非人臣”為總目標,正式開啓了《大日本史》的編修工作。 [16]  寬文五年(1665年),德川光圀立即稟明公廷,聘朱舜水為賓師,親執弟子禮。朱舜水應招至武江(今東京)後,德川光圀對舜水施以隆重的禮節禮,待其如師友。朱舜水對光圀的印象也甚好,他稱光圀"禮貌甚優","言辭和悦"。
寬文十二年(1672年),光圀將史局移至礫川邸,借鑑杜佑在《左傳注》中的序,將之命名為“彰考館”,意在彰考往來,究明勝敗得失。光圀親自為其題寫匾額,並作“史館警”,嚴格要求修史之士遵照規定,不得違背。其規定如下:其一,會館者,可以辰時入,未刻退。其二,書冊謹,不可污壞紛失。其三,囂談爭論,宜戒之。其四,論文考事,各當竭力,若有他所駁,則虛心議之,勿執獨見。其五,在席勿怠惰放肆。 [13]  從上規定可以看出,修史人員須按部就班的遵守時間,愛惜書冊。他們不得怠惰和各執獨見,須竭力治學,虛心討論。史館一開始就招納吸引了人見傳、吉弘元常、岡部以直、小宅生順等執筆之士十餘人,當時分工明確,分守館、監察、雜役、行廚、出納等職,每月還免費賜飲食六次。這營造了良好的學風氛圍,受到當時有德行和才學的人推崇,一時間名聲大噪,很多寒士紛紛慕名而至。不僅如此,彰考館治學不拘泥於刻板的形式,打破了許多虛空的陳規。以德川光圀廢儒服最為典型。在修史之初,各方面都仿效幕府學頭林家,但光圀的獨見,打破了當時幕府的一些陳規,使修史的事業獨具特色。幕府修史之人,須身着儒服,“祝髮縫掖”,這種制度起初是讓儒生集中,提高修史人員的質量,但是在後來卻淪為一種形式,而德川光圀則打破了這種以貌取士的方式,進而擴展了學問。 [14]  彰考館在這種務實的學風下,蓬勃發展起來,在選拔史才方面,史館始終堅持唯才是舉的原則,佐佐宗淳、中村顧言等人都是光圀不拘一格錄用的史臣,這種傳統也一直延續下來。
寬文元年(1661年),父親賴房去世,德川光圀成為水户藩二十八萬石的二代藩主。同年,光圀的母親久子也隨着賴房去世。光圀封給弟弟松平賴元常陸國額田二萬石,也因此水户藩的領地降為二十六萬石。 [6] 
元祿五年(1691年),光圀同家老論及修史之事,強調修史不應急於求成,並要求修史之士注意休息。
元祿九年(1697年),佐佐宗淳奉光圀之命選拔新的史才,破格錄用了師從於伊藤仁齋古學派弟子大井廣。光圀比照司馬遷等史家,將修史作為父子相繼的事業,注重史著的質量,他的這種精神感召了修史眾人,使修史之士一直堅持不懈地固守編修事業。正是彰考館修史人員的堅持,才成就了《大日本史》。

德川光圀隱居晚年

德川光圀 德川光圀
延寶七年(1679年)五十二歲時改名為“光圀”。元祿三年(1690年),將藩主一位讓給養嗣子德川綱條(實父為賴重)。元祿四年(1691年),光圀隱居於西山莊。元祿十三年(1700年),光圀逝世於西山莊,享年七十三歲。
一般認為光圀對於長兄賴重無法成為藩主一事十分內疚,所以才將賴重的孩子綱條接入藩中,並立為嗣子。賴重因為十分感謝光圀,也立了光圀和側室玉井氏所生的親生子松平賴常(鶴丸)為高松藩的藩主。 [7] 
天保三年(1832年)三月五日,追封從二位權大納言
明治二年(186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封從一位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十一月,追封正一位

德川光圀主要影響

德川光圀史學

大日本史》是漢文體的日本國史。最早由德川光圀召集眾史家,經過幾代人對日本古今的全方位調查和嚴格考證,歷經200多年編撰而成。 [16]  日本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的史書。1715年,水户藩藩主德川綱條將這部史書命名為“大日本史”。由於其形式與《史記》同為紀傳體,被日本人稱作“本朝史記”或“國史(倭史)”。
《大日本史》記載所涵蓋的內容,起至神武天皇,終於南北朝結束的1392年。其中包含七十三篇本紀,敍述帝王之事;七十篇列傳,記載后妃、皇子、皇女、羣臣、幕府將軍、將軍家臣、文學、歌人、孝子、義烈、隱逸、方技、叛逆之臣的事蹟以及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情況;二十六篇志,收納關於神祇、氏族、職官、國郡、食貨、禮樂、兵、刑法、陰陽、佛事的文章;二十八篇表,收入了關於臣、連、伴、造、公卿、國郡司、檢非違使、將軍僚屬的列表。
大日本史》在列傳中設置了別有特色的門類,如“將軍傳”“歌人傳”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排在最後的“諸蕃傳”。“諸蕃傳”中包括新羅、琉球等地區,還有隋、唐、宋、元、明等中國朝代。在《諸蕃傳·隋唐》篇中指出:“彼(漢土)史紀我風土風俗,虛實相半,至如載朝貢封爵等之事,則古今所無”,還述立傳之意為“神聖柔遠之制,膺懲之意,由是可睹矣”。 [16] 
這部史書的重要性在於不但給後來的日本民族賦予了一個共同的"歷史記憶",而且近代以來,歷史學家也多將這部史書視為給日本明治維新運動注入思想和動力的鉅作,並從中提煉出極大的歷史意義和近代價值。

德川光圀儒學

除了在執政上的成就之外,德川光圀還是明末遺民——大儒朱舜水的弟子。他是江户時代初年著名的文化人,其活動推動了中國文化在日本的傳播。

德川光圀歷史評價

  • 德川光圀自評:每有暇讀書,不必求解,歡不歡歡,憂不憂憂。月之夕,花之朝,斟酒適意,吟詩放情聲色,飲食不好其美,第宅器物不要其奇,有則隨,有而樂。 [11] 
  • 朱舜水:上公(德川光圀)乃當今之至親尊屬,封建大國,列為三家,盛德仁武,聰明博雅,從諫弗咈,古今罕有。 [9] 
  • 德川綱條:是以人事得失,宜鏖於古今,彰考往來,有述有座,勸善懲惡,或褒或貶,屬辭比事殊方,豈無載籍,詳內略外,正史故存。 [12] 
  • 週一良先生在《〈大日本史〉之史學》一文中提出德川光圀編修《大日本史》的目的在於鼓舞士氣、發揚國威,“示日本之不下於中國耳”。 [17] 
  • 韓東育認為德川光圀作為一位“民族情緒和國家意識均比較強烈的人物”。編修《大日本史》的德川光圀正是一位“神道主義者”。 [18]  “光圀恐神道之乖謬,而著《集成》;以古實之艱澀,而解《萬葉》;慨英雄之凐滅,而撰《鎌倉》。” [18] 

德川光圀軼事典故

德川光圀讀史立志

明治四十四年(1912年)吉川弘文館版的《大日本史》的正文之前,刊出了正德五年(1715年)的《大日本史敍》,開篇便指出了德川光圀編修《大日本史》的動機:先人十八歲讀《伯夷傳》,蹶然有慕其高義,撫卷嘆曰:“不有載籍寞夏之文,不可得而見。不由史筆,何以俾後之人。”有所觀感,於是乎慨焉,立修史之志。上根據實錄,下采摭私史,訇搜名山之逸典,博索百家之秘記。綴緝數十年,勒成一書。 [10] 
德川光圀受《伯夷傳》感動而修史的這一觀點,也成為民間的一種通説。仔細考證光圀的親身經歷發現,《史記。伯夷傳》中所書伯夷、叔齊的身世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剛好與他自己相吻合。

德川光圀交往舜水

水户義公年譜》中這樣記載道:“秋八月,聘朱舜水為師,問道講學,自執弟子禮,始終不懈。”朱舜水被引見談論時,總是援引古義,曲盡忠告善導之意。此時,光圀亦與朱舜水談論經史,講求道義,恭恭敬敬,從不傲氣示人。光圀每遇疑難不解之事,總是請教朱舜水,光圀對朱舜水倚重之深,藩土無人能比。光圀素來對朱舜水關愛有加,每遇寒暑風雨,必問起居,美食奇味,莫不饋贈。朱舜水初來水户時,光圀給他安排在駒龍別莊(前東京大學農學院即其故址)。朱舜水七十歲壽辰時,光圀為他設養老之禮。朱舜水八十壽時,光圀又就第祝壽贈予衣裘、鳩杖、鶴屏等二十品。當朱舜水因逆虜未亡,故土為虛,而身在異邦,遲暮衰疾,傷也落淚時,光圀必命奏古樂安慰他。朱舜水患咳血二十多年,哀損日甚,無法起坐時,光圀親命醫官奧山玄建診察進藥。後朱舜水八十二歲去世,德川光圀傷心不已,為表達對先生的恭敬之情,光圀親送其葬,親題神主,並將朱舜水葬於風景幽靜的德川氏墓地,依明式成墳,題其碑字"明徵君朱子墓"。次年忌日,光圀與羣臣議諡曰"文公先生"。 [15] 

德川光圀人際關係

德川光圀父母

父親:德川賴房水户藩初代藩主。
母親:側室谷久子(谷氏)。

德川光圀妻妾

正室:近衞尋子(法光院,哀文夫人)側室:玉井氏

德川光圀子女

兒子:松平賴常
兒子:德川綱條,第三代藩主。
長女:(户田光規室)

德川光圀養子、義妹

養子:松平綱方養子:德川綱條義妹:鍋姬(酒井忠治女)

德川光圀影視形象

1995年NHK大河劇八代將軍吉宗》,長門裕之飾演德川光圀
2000年NHK大河劇葵德川三代》,中村梅雀飾演德川光圀
2005年《大奧華之亂》,大杉漣飾演德川光圀
2014年《水户黃門》,裏見浩太郎飾演德川光圀
參考資料
  • 1.    朱一飛,李潤新總主編;胡令遠等主編.《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日本卷)》.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235-236
  • 2.    茹桂主編.《美術辭林(書法藝術卷)》.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337
  • 3.    (日)吉原健一郎.《元祿忠臣藏》.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108
  • 4.    王述坤.《日本名人奇聞異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07
  • 5.    高書全等主編.《日本百科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40-141
  • 6.    日本歷史人物之德川光圀  .新東方 日語.2011-12-21[引用日期2016-10-05]
  • 7.    東亞儒教 宗教觀的轉換及其認同問題  .豆丁文章.2016-10-05[引用日期2016-10-05]
  • 8.    (日)德川光圀.《日本史記 1》.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4
  • 9.    朱舜水著,朱謙之校.《朱舜水集》上卷:中華書局,1981年:43
  • 10.    德川光圀、安積覺.《大日本史》,德川綱條《大日本史序》:吉川弘文館,1912:1-2
  • 11.    宮田正彥.《水户光圀的< 梅里先生碑> 》,德川光圀《梅里先生碑文》:水户史學會,2005:1
  • 12.    德川光圀、安積覺.《大日本史》,德川綱條《大日本史序》:吉川弘文館,1912:4
  • 13.    藤田幽谷.《修史始末》,載《大日本史後附及索引》捲上:大日本雄辯會,1931:2
  • 14.    藤田幽谷.《修史始末》,載《大日本史後附及索引》捲上:大日本雄辯會,1931:3
  • 15.    尹朱研.朱舜水儒學對德川光國思想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15:30-31
  • 16.    劉曉峯.江户時期日本對中國傳統史學的吸收與改造——以《大日本史》編纂為例[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2):64
  • 17.    週一 良.《大日本史》之史學 (代 序)[M]//[日]德川光圀.日本史記(第一冊).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17
  • 18.    韓東育.朱舜水在日活動新考[J]:歷史研究,2008(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