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性光引發劑

鎖定
光引發劑的發展方向的重點是水基型、混雜型、可見光型、大分子型等,以及採用雙重固化方式,收到錦上添花效果。主要類型為芳酮類,包括二苯酮衍生物、硫雜蒽酮衍生物、烷基芳酮衍生物、苯偶酰衍生物等。
水性光引發劑有二在類型:
一是水溶性光引發劑,在普通光引發劑中引入銨鹽或磺酸鹽官能團,使之與水相溶,製成水性光引發劑。
二是水分散型光引發劑,在現有油性光引發劑體系的基礎上採取特定工藝,使光引發劑具備自乳化性能,從而在水性UV體系易於添加。
水溶性光引發劑須逐一開發研究,商用有待時間。
水分散光引發劑技術已可提供各種商用需求。 [1] 
中文名
水性光引發劑
出    處
材料學概論
自由基研發體系固化速度快,但收縮較大。而陽離子光固化時體積收縮小、粘接力強,固化過程不被氧氣阻聚,反應不易終止,"後固化"能力強,適於厚膜的光固化,但固化速度慢。綜合二者的優點,將自由基與陽離子光引發劑配成混雜體系,既可自由基聚合遊客發生陽離子聚合,可以揚長避短,具有協同效應。
參考資料
  • 1.    田民波.材料學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