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嵐村紀事

鎖定
《水嵐村紀事》是2005年6月1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忠、李玉祥。
書    名
水嵐村紀事
作    者
王振忠
李玉祥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05年6月1日
頁    數
255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8021403
字 數
93000
紙 張
膠版紙

水嵐村紀事內容簡介

一個普通的山村少年,不經意間站在了歷史和地理的邊緣,以其鮮活的個人生命印證了歷史的脈動和人生世態,提供了傳統“歷史”編年之外的一份民間記錄。
“歷史好比演劇,地理就是舞台”,在回眸的一瞬間,人生總令人感慨萬千。對少年詹慶良日記的解讀,或許緣於我對徽州文化難以割捨的情結,但這薄薄一冊日記如何從大山深處輾轉我的案頭,又如何在無心插柳的旅途中得以見到日記的主人,引出戲劇性的一幕,我想,這實在是因緣的巧合。也許,冥冥之中註定那個少年的天籟自鳴,會在這個喧囂嘈雜的世界激起一串寧靜的和音……
本書的第一部分最早以“在歷史和地理的邊緣:1949年的水嵐村”為題發表於“世紀中國”網。上網當天,一位讀者就寫下《沒有了那樣的日子》的讀後感,這位署名為“水嵐村人”的網友這樣寫道: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風雲也許我們都不關心。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戰爭也許我們都不關心。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愛情故事也許我們也都不關心。
因為我們與世無爭。
我們只想在這片天空下細細雕琢自己的心情,
我們只想在這片天空下享受着自己的生命,
讓它慢慢地走向死亡。
等死亡來了,我也就洗洗身上的泥土,我也就安靜地躺下,
自然,我也就走去。
可能這樣的日子沒有了。
沒有了這樣的日子,
也許曾經就不曾有過,
也許永遠也將不會有,
山村少年詹慶良的日記,曾經演繹過碧樹紅花中的人生夢想。它真實地描摹了一九四九年前後僻遠山鄉的社會生活,記錄了特定歷史情境中民眾的內心體驗:純樸的鄉村生活,獨特的地方傳統經驗,天災兵燹的迷茫和驚悸,下層民眾的焦慮、失落,少年的歡樂與痛苦,……平凡而感人的個人世界,細膩的日常生活情節,一一道來。
富於戲劇性的是,五十多年後,少年日記不知如何輾轉流入上海灘,又因緣牽合落入一位好事者手中。……原本並不指望能找到日記的主人,但當人們牽絲攀藤找到水雲深處的那個小山村,在村口遇見的第一個人,竟然就是半個多世紀前日記的主人。……昔日的英姿少年,如今的隴畝老農,時光的交錯令人浮想聯翩;少年的夢想燦若春花,撫今追昔,如續前夢如訪前生,一切往跡皆在蒼茫明滅之間。老年的他,又曾留下怎樣的記憶?知識是否真地改變了人的命運,還是命運本身就給人以不同的機遇? [1] 

水嵐村紀事作者簡介

王振忠男,1964年10月生於福州,1982年畢業於福建省重點中學——福州市第一中學。1982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曾被評為具有學術發展潛力的“優秀學生”,1986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6年考入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1989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9年免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春季畢業,留校任教,當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講師。 1995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8年晉升教授。 1999年起擔任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生導師。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專職教授。
主要從事歷史人文地理及明清以來社會文化史、經濟史的研究,關注地域文化差異及區域社會之變遷。在學術研究中,特別注意對新史料的發掘和利用,重視實地考察與文獻分析相結合,重視對傳統人文背景下區域社會變遷的綜合性研究。收集有萬餘件(冊)明清以來安徽、上海、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和雲南等地的民間檔案文書,這批珍貴史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學術前景。近年來,尤其專注於“徽州學”的研究,關注下層民眾的日常生活(商業、民俗和文化)。作為國內徽州學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迄今,在皖南做過十數次村落人文地理考察,利用來自田野的第一手民間文書,加強對明清民國時期社會文化史的研究,以期更為全面地理解16—20世紀中國鄉土社會實態。

水嵐村紀事目錄

引言
在歷史和地理的邊緣
水崗村影像 2001.4-2002.2
重訪水崗紀程
徽州鄉土文獻
1.《詹慶良本日記》
2.《敕封新龍山宗師法主萬六詹真人運氣第一靈籤》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