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口村

(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轄村)

鎖定
水口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位於大朗鎮東北部,東靠沙步村楊湧村,南連莞樟公路和蔡邊村,西近墟鎮與大井頭村,北接常平鎮袁山貝村,面積3.4平方千米。 [3]  截至2022年4月,水口村户籍人口3374人。 [3] 
明代時期,水口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民國期間,屬第三、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四區,大朗人民公社水口生產大隊,大朗區水口鄉,東莞市大朗鎮水口管理區,大朗鎮水口行政村。 [1] 
2021年,水口村累計經營總收入4776萬元。 [3] 
中文名
水口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
地理位置
大朗鎮東北部
面    積
3.4 km²
電話區號
076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374 人(截至2022年4月户籍人口)
車牌代碼
粵S

水口村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水口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
清末時期,屬缺口司。
民國期間,屬第三、四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四區,大朗人民公社水口生產大隊,大朗區水口鄉,東莞市大朗鎮水口管理區,大朗鎮水口行政村。 [1] 

水口村行政區劃

水口村為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轄行政村,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13209。 [1-2] 

水口村地理環境

水口村位置境域

水口村位於大朗鎮東北部,東靠沙步村楊湧村,南連莞樟公路和蔡邊村,西近墟鎮與大井頭村,北接常平鎮袁山貝村,面積3.4平方千米。 [3] 

水口村地形地貌

水口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麥嶺公、牛古嶺、犁頭嘴山,海拔約108米。 [1] 

水口村水文

水口村前有彎曲窄小的“湧”流入蜆殼海。 [1] 

水口村人口

水口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張姓。2015年末,水口村户籍人口3098人,其中男1561人,女1537人;80歲以上80人,最年長者100歲(女)。外來暫住人口8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4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45人。 [1] 
截至2022年4月,水口村户籍人口3374人,總户數1132户,外來暫住人口約8000人。 [3] 

水口村經濟

水口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水稻、花生、黃豆,當地盛產荔枝、甜橙柑等。20世紀80年代,該村開始發展工商業,主要從事毛織、五金、電子等。後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水口村有“三來一補”工業企業1家,獨資企業20家,民營企業80家。村組兩級經營總收入3555萬元,總支出193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1] 
2021年,水口村累計經營總收入4776萬元。 [3] 

水口村社會事業

水口村教育事業

2015年末,水口村內有水口小學1所,幼兒園2所。 [1] 

水口村文體事業

2015年末,水口村有籃球場1個,廣場1個,公園2座,圖書室1間(2015年藏書1萬多冊)。 [1] 

水口村基礎設施

1984年,水口村通自來水,1989年通電話,1995年通電,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2000年末通互聯網。 [1] 

水口村交通運輸

水口村有省道S357經過。 [1] 

水口村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水口村始建於宋末元初,因村落地勢較高,附近低窪埔田水彙集於村前,經小湧流入寒溪河而取名“水口”。 [1] 
  • 本地方言
水口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大朗話。 [1] 
  • 傳統民居
水口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村中存積齋張公祠,建於元代,1999年重修,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分三進,為紀念宋末東莞縣尹張元吉建造,建築工藝精湛,雕樑畫棟,周圍牆壁描繪有詩畫。代表性匾額有“積齋張公祠”“敦睦堂”,書寫年代不詳,存於積齋張公祠。代表性楹聯“功施莞邑,派衍曲江”“後枕青山,積齋支繁龍紫嶺;前凝碧水,公祠德聚釣魚台”“德著《元書》存莞邑,忠標《宗史》鎮南雄”“祠開桂子,派演曲江,接勵家風千載盛;派出圓沙,枝繁水口,揚芬祖德萬年芳”,書寫年代不詳,存於積齋張公祠。 [1] 
  • 文物古蹟
水口村不可移動文物有張元吉墓,始建於元代,重修於明代,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1] 

水口村著名人物

張元吉(1243—1304年),於宋末任東莞縣尹。元初,元將張弘範帶兵揚言洗劫東莞,張元吉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並號召鄉紳大户捐助,疏通張弘範,莞民免遭浩劫。 [1] 

水口村地方特產

水口村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食品有紅團和鬆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