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牌名
- 水仙子
- 別 名
- 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凌波曲、馮夷曲
- 宮 調
- 雙調、中呂宮、南呂宮
- 始興年代
- 唐代
- 流行年代
- 元代
- 字 數
- 正體四十二字
- 代表作
- 《水仙子·尋梅》等
水仙子體裁沿革
編輯水仙子,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用為曲牌名。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凌波曲”“馮夷曲”等。《太平樂府》注“雙調”,亦入中呂宮、南呂宮。作為曲牌,兼用於劇曲、散曲套數與小令,還可與“折桂令”合為帶過曲“水仙子帶過折桂令”。另黃鐘宮亦有“水仙子”調,是為古水仙子,可用於劇曲和散曲套數。
[1-2]
[3]
[4]
水仙子格律説明
編輯正體
水仙子曲牌正格八句七韻,六平韻一仄韻。其基本定格為四十二字,句式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參張可久曲《水仙子·天邊白雁寫寒雲》。張可久《小山樂府》中,此調凡十餘首,自四十二字起,至五十一字,襯字遞增,長短不一。此調首二句宜對。六、七句可作五字,宜對;亦可作兩個四字句,與末句相配。其中首句三字可仄;二句首字可平;三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四句三字可仄,尾字可上葉;五句首字可仄;六句首字可仄,尾字可叶韻;七句首字可平尾字可上葉;末句首字可平。張可久曲別首前段第一句“席間談笑欠佳賓”,“席”字仄聲。第三句“玉波流暖迎蘭棹”,“玉”字仄聲,“流”字平聲。第四句“可憐辜負春”,“可”字仄聲,“辜”字平聲。或作“香塵隨去馬”,換葉仄韻。後段第一句“孤山誰吊逋魂”,“誰”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下倪瓚曲《水仙子·東風花外小紅樓》。
[2]
[3]
[4]
變體
此體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一葉韻,後段四句三平韻,基本句式為:七、七、七、五、六、四、四、四。參倪瓚曲《水仙子·東風花外小紅樓》。前段與張可久曲《水仙子·天邊白雁寫寒雲》同,後段第二、三句俱四字,與張可久曲異。
[1]
水仙子格律對照
編輯格一(正體)
格律對照例曲:張可久《水仙子·天邊白雁寫寒雲》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中仄平平。
天邊白雁寫寒雲,鏡裏青鸞瘦玉人,秋風昨夜愁成陣。思君不見君,緩歌獨自開尊。燈挑盡,酒半醺,如此黃昏。
格二(變體)
格律對照例曲:倪瓚《水仙子·東風花外小紅樓》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東風花外小紅樓,南浦山橫翠黛愁,春寒不管花枝瘦。無情水自流,檐前燕語嬌柔。驚回幽夢,難尋舊遊,落日簾鈎。
(説明:曲牌格律與對照例曲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曲使用斜體字排印。曲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表示填上聲字;去,表示填去聲字。加粗體字為韻腳所在,例曲括號中為襯字。)
[1-2]
[3]
水仙子典範作品
編輯元代張可久《水仙子·懷古》《水仙子·多景樓》《水仙子·次韻金陵懷古》《水仙子·秋思二首》
元代王愛山《水仙子·怨別離》
元代李致遠《水仙子·暮春》
元代倪瓚《水仙子·吹簫聲斷更登樓》《水仙子·東風花外小紅樓》
元代夏庭芝《水仙子·贈李奴婢》
元代無名氏《水仙子·喻紙鳶》《水仙子·喻雙陸》《水仙子·雜詠》《水仙子·青山隱隱水茫茫》
明代金鑾《水仙子·廣陵夜泊》
清代吳柏《水仙子·泛湖》
- 參考資料
-
- 1. 水仙子 欽譜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2.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415
- 3.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460
- 4. 趙興勤 趙韡 譯註.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162
- 5.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214-223
- 6. 隋樹森.全元散曲(下).北京:中華書局,1964:1917
- 7.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目錄8-18
- 8. 黃天驥 康保成.元明清散曲精選.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目錄6-7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35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朝阳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