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仙子·詠竹

鎖定
《水仙子·詠竹》是元代文學家馬謙齋創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從竹子入手,以竹子的高尚品格來讚揚具有堅貞、剛直性格的高尚人士,是一篇詠物佳作。
作品名稱
水仙子·詠竹
作品別名
【雙調】水仙子·詠竹
作    者
馬謙齋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文學體裁
散曲

水仙子·詠竹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詠竹
貞姿不受雪霜侵②,直節亭亭易見心③。渭川風雨清吟枕④,花開時有鳳尋⑤。文湖州是個知音⑥。春日臨風醉,秋霄對月吟。舞閒階碎影篩金⑦。 [1] 

水仙子·詠竹註釋譯文

水仙子·詠竹詞句註釋

①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水仙子:曲牌名。入“雙調”,亦入“中呂宮”“南呂宮”。全曲八句七韻,基本句式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
②貞姿:指竹子常年翠綠永不改變的姿色。
③亭亭:直立的樣子。
④渭川:即渭河,黃河支流,橫貫陝西中部。古渭河流域以盛產竹子著稱。
⑤“花開”句:傳説鳳凰喜歡竹子。
⑥文湖州:宋代畫家文同,字與可,以善畫竹而聞名。曾為湖州知州,故世稱文湖州。
⑦碎影篩金:月光從竹子枝葉間照射下來,閃閃發亮。 [1] 

水仙子·詠竹白話譯文

竹子堅負的姿色不受雪霜的侵凌,筆直的竹節亭亭直立能看見竹心。在謂河風雨之夜,詩人們很有興味地把竹子吟詠,竹花開時就會引來覓食的鳳凰。文湖州稱得上是竹子的知音。春日,它迎着春風歡舞,如痴如醉;秋夜,它面對月亮輕輕作響,像詩人在輕聲低吟;平時,在日光或月光的照耀下,庭階上接曳起舞的竹影猶如篩金。 [1] 

水仙子·詠竹作品鑑賞

《詠竹》是一首詠竹的佳作。第一二句寫竹子不因風霜的侵凌而變色、仍保持其亭亭直節,比喻人因世俗苦難的折磨而不改變其高風亮節。竹之“節”即人之“節”。接下來幾句寫竹的盛產之地、花開引鳳、畫家文湖州等,繼續豐富竹的形象意藴,最後幾句寫竹的灑脱風姿,表明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人格標準。作者將竹的品格與人的堅貞和剛直的性格,相融相匯,頗為感人。作者不在竹的形貌上多作描述,卻畢現竹的神韻。
此曲詠竹,以竹喻人的高風亮節。用擬人化手法,正面寫竹子的貞姿亮節;從詩人、畫家、靈禽對竹子的賞識,側面描寫其高潔氣質;末三句描摹竹子的不同情態,想象奇特,生動感人。 [1] 

水仙子·詠竹作者簡介

馬謙齋,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中前後在世。與張可久同時,且相識。工散曲,太平樂府等曲選集中所收頗多。或曾做過官,終歸隱杭州。現存小令十七首。 [2] 
參考資料
  • 1.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113-114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