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仙子·尋梅

鎖定
《水仙子·尋梅》是元曲作家喬吉創作的散曲。此曲先寫尋梅的艱難,接寫意外發現梅,最後寫與梅別後的懷念。全曲採取了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表面上是寫梅花,實際上卻處處體現着作者的失意心境及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語言清麗,構思精巧。
作品名稱
水仙子·尋梅
作品別名
雙調水仙子·尋梅
作    者
喬吉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文學體裁
散曲

水仙子·尋梅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尋梅
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襲來何處香? 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悽春斷腸,淡月昏黃 [1]  [7] 

水仙子·尋梅註釋譯文

水仙子·尋梅詞句註釋

⑴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水仙子:曲牌名。入“雙調”,亦入“中呂宮”“南呂宮”。全曲八句七韻,除襯字外四十二字,句式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
⑵幾村莊:謂走過不少村莊。
⑶兩履霜:一雙鞋沾滿了白霜。
⑷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處裏外二湖之間,又名瀛嶼,舊時多梅,是號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詩人林逋的隱居處。
⑸縞(gǎo)袂(mèi)綃(xiāo)裳:形容梅花風姿綽約的神態。縞袂,白絹做的衣袖。縞,白色的絹。綃裳,生絲薄綢做的下衣。綃,生絲織成的薄綢。此處言“縞袂綃裳”,是將梅花擬人化,將其比作縞衣素裙的美女,聖潔而飄逸。
⑹“酒醒“句:意謂醉卧梅樹下因寒氣侵襲而驚醒。舊題柳宗元龍城錄》載,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天寒日暮,醉憩酒店旁,夢遇一淡妝素服的女子與之共飲為樂。酒醒後發覺自己宿於梅花樹下,始悟所夢乃梅花仙子。
⑺“笛悽”句:指笛聲引起惆悵感傷,因古笛曲有《梅花落》之故。
⑻淡月昏黃:月色朦朧(空氣中浮動着梅花的幽香)。此處化用宋代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用以傳達梅花的風貌和神韻。 [2]  [3]  [4]  [5] 

水仙子·尋梅白話譯文

冬前冬後轉遍了幾個村莊,踏遍了溪南溪北,雙腳都沾滿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樹叢中上下尋覓,都未見到梅花的蹤跡,尋梅不遇,沮喪地立於山頭,忽然一陣寒風吹來,不知從何處帶來一陣幽香,驀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後,那樣淡妝素雅,俏然而立。我頓時如遇梅花仙子一般,驚訝於她的清麗脱俗,沉醉於她的風華絕代。然而春寒使我從醉夢中醒來,聽到悽怨的笛聲,便想到春天會盡,梅花也會片片凋落,此時淡淡的月色籠罩着黃昏。

水仙子·尋梅創作背景

喬吉一生不曾顯達,甚至可以説是窮困潦倒,其作品內容也因此而表現出一種消極厭世的情緒和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也會表達出自己的心聲。這首曲子就是作者這種心理的折射反映。 [1]  [2] 

水仙子·尋梅作品鑑賞

水仙子·尋梅整體賞析

這首散曲以清麗質樸的文字構築了一個尋梅者、失落者、孤獨者的故事。起筆不凡,突兀而來。“冬前”“冬後”拉開了時間的間隔,表明尋覓時間之長。“溪北”“溪南”“樹頭”“樹底”通過空間意象的推移,體現作者艱難的跋涉過程。“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北宋詩人林逋隱居於此,點明作者所尋乃孤山之梅。“兩履霜”是一個特寫鏡頭:聯繫後文,作者應該是藉着月色,乘着酒興,踏着滿地霜華去尋梅,可見心情之迫切。這三句構成鼎足對,且鼎足對中運用疊字,節奏感更強,音律上感覺更和諧。
撲面來的冷風帶來了梅花特有的暗香,讓人不禁充滿期待:就在近前,但不知道究竟在哪兒。這句是巧妙地利用人的嗅覺對梅香的感知構成梅存在的事實,未見其形,先聞其香。“忽相逢縞袂綃裳”一句中,“忽”字傳神地表達出了驀然回首,眼神相接時的喜悦。此處暗用典故,柳宗元《龍城錄》記載:隋朝趙師雄途經羅浮,夢中遇一淡妝素服的女子,並與之交談飲酒,等到被冷風吹醒,發現睡在梅花樹下。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把梅花寫成了一位白衣仙女,清雅飄逸,婀娜多姿。
“酒醒寒驚夢,笛悽春斷腸,淡月昏黃。”作者連用了三個與梅有關的典故。“酒醒寒驚夢”緊接上句趙師雄羅浮夢遇梅仙的典故,表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如夢幻般短暫易逝。梅與笛有不解之緣,古笛曲有《梅花落》,笛聲哀婉悽怨,聞之斷腸。李清照永遇樂·元宵》詞有“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在嘆梅花落盡的同時飽含無盡的哀傷。詩人林逋隱居孤山,養鶴植梅,有“梅妻鶴子”之號,其《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描寫月下梅花的千古絕唱。“淡月昏黃”從此句中直接化出,十分巧妙自然,既讓人聯想到微風吹拂、月光朦朧中梅花搖曳扶疏的姿態,又是實寫,詩人乘興尋梅,遇梅,引發聯翩浮想,酒醒夢迴,已是月光慘淡,空山夜靜。以此句作結,韻味悠長,平添了哀怨的氛圍和孤獨的情緒。
自古以來,梅花就是高潔之士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象徵。喬吉到孤山“尋梅”,既是文人的雅趣,也是一種生命追求的象徵:梅花高潔出塵、孤高傲世,然而總是經受着風雪嚴寒的打擊摧殘,在春天到來之前就已經花落香銷。喬吉憤世嫉俗,山水逍遙,然而一生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所以這首散曲前五句節奏明快,曲調明朗,表現出對梅的摯愛和尋梅的樂趣,後三句把自己的失意心緒與梅花的悽清動人融為一體,格調悽婉冷峻。 [1] 

水仙子·尋梅名家點評

洪柏昭、謝伯陽《元明清散曲選》:這曲分三層寫尋梅:先寫尋梅的艱難,接寫意外的發現,最後寫別後的懷念。“忽相逢縞袂綃裳”,就把梅花人格化了。 [3]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水仙子·尋梅》為喬吉散曲中詠物的佳構。整篇脈絡放在一個“尋”和一個“香”字上,詩人辛勤地冒寒踏霜地尋覓,先是聞到梅花的幽香,最後方目睹梅花高潔的倩影。通篇寫得若即若離,重在其精神和韻味的傳達,而不執着於外形的畢肖。 [4]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此曲寫尋梅的意趣,重在一個“尋”字着墨,表達對梅的一往情深和內心的喜悦與惆悵。筆調跌宕有致,情景交融,意境幽美悽清。 [5] 

水仙子·尋梅作者簡介

喬吉(1280—1345),元曲作家。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今屬山西)人。遊寓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散曲風格清麗。明清人多以他同張可久並稱為散曲兩大家。論及樂府作法,曾提出“鳳頭、豬肚、豹尾”六字,對戲曲理論和創作都有一定的影響。散曲集有《惺惺道人樂府》《文湖州集詞》《喬夢符小令》三種,近人任訥輯為《夢符散曲》。今存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數十一篇。所著雜劇十一種,現存《揚州夢》《兩世姻緣》《金錢記》三種。 [6] 
參考資料
  • 1.    陳鵬 閆麗紅.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武漢:崇文書局,2020:126-127
  • 2.    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83-84
  • 3.    洪柏昭 謝伯陽.元明清散曲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114-115
  • 4.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4:77-78
  • 5.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103-104
  • 6.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49
  • 7.    水仙子·尋梅  .漢語[引用日期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