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下核爆炸

鎖定
水下核爆炸是指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按比深不同可分為淺層水下核爆炸和深層水下核爆炸。 [1] 
水錶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按比深不同可分為淺層水下核爆炸和深層水下核爆炸。水下核爆炸發展過程的外觀景象,因核爆炸威力、爆炸深度及水底深度等條件不同而異,但有共同特徵。比深較小的淺層水下核爆炸,其核爆炸火球一部分在水面以上,一部分在水下。淺層水下核爆炸開始時,高温、高壓氣泡急劇膨脹,在水中產生衝擊波。衝擊波傳播到水面時,使爆心垂直上方附近表層的水高速衝向上空形成水幕。當水下氣泡上升到水面進入大氣時,氣泡因膨脹而冷卻,使大量水蒸氣凝成水珠,阻擋光輻射而看不見火球。氣泡膨脹和水蒸氣凝結引起氣泡中壓力下降,把大量海水抽吸到空中,形成空心水柱;氣泡中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從水柱的中心排出,在水柱頂部形成菜花狀核爆炸煙雲。置於水下約60米、威力為2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爆炸,空心水柱高度近2千米,煙雲穩定高度達3千米。隨後水柱回落,在水面激起巨浪,同時在水柱外沿底部形成由細微水珠組成的巨大的環狀雲霧,迅速向外運動並翻滾上升,稱其為基浪。數分鐘後,基浪脱離水面緩慢上升,與空中放射性煙雲相混,隨風飄移。與此同時,煙雲中出現降雨過程,雨水將放射性物質帶至水面,造成附近水面的放射性沾染。深層水下核爆炸的外觀景象與淺層水下核爆炸大致相似,但火球衝擊水面時不形成空心水柱,也沒有放射性煙雲。比深增加到一定值後,水面上看不到通常的火球景象,但從遠處可以看到爆心附近水域被照亮的短暫發光現象。更深層的水下核爆炸時,由於海水對光輻射的吸收,爆心附近水面看不到發光現象。水下核爆炸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大氣層核爆炸有所不同,除空氣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及核電磁脈衝外,主要還有水中衝擊波和水面上的巨浪。衝擊波在水中傳播時的衰減程度比在空氣中要小,致使水中衝擊波超壓要比相同距離上同威力核爆炸的空中衝擊波超壓大得多;水底淺時,水中衝擊波還會因水底反射而得到加強,但其持續時間卻比空氣衝擊波的持續時間短。水下核爆炸主要用於摧毀港口設施及水面、水下艦艇。水中衝擊波作用到船體時,能使水下船體變形、殼板破裂,使船體在水平及豎直方向產生突然的運動,造成船內設備及部件受衝擊而損壞。水下核爆炸產生的波浪,對水面艦船及港口設施也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水下核爆炸   .江西國防教育網[引用日期2014-11-05]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