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氧虧

鎖定
氧虧(Oxygen deficit )又稱缺氧量,指水中溶解氧的飽和差。氧虧值的大小可以表徵水體再曝氣復氧的能力,其中氧虧值越大,復氧速率越高 [1] 
中文名
氧虧
外文名
Oxygen deficit
別    名
缺氧量
定    義
水中溶解氧的飽和差
單    位
mg/L
意    義
表徵水體再曝氣或復氧的能力

氧虧定義

氧虧又稱缺氧量,在環境學領域指水體中飽和溶解氧和現存溶解氧的差值。水體中耗氧愈多,氧虧愈大,同時由大氣補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2] 

氧虧氧虧曲線

圖1 氧虧曲線 圖1 氧虧曲線
河流氧虧曲線及BOD分佈曲線是分析河流水質污染狀況,評價河流水質的重要方面。污染源下游溶解氧隨距離(或時間)的變化曲線稱為溶解氧虧曲線 [3]  。向溪流中加入可被氧化的污染物,將產生如圖1所示的典型氧虧曲線 [4]  。從曲線可看出溶解氧先是逐漸減少,這是污染物排入後以耗氧為主的階段,之後達最低點,然後溶解氧又逐漸增大,這是以復氧為主的階段,再經過一段距離或時間,河流有恢復到原來的含氧狀態。曲線中溶解氧的最低點稱為臨界點,該點的溶解氧若低於水質標準值,則該河段失去原有使用價值。

氧虧公式計算

氧虧量計算方程如下:
式中:Dt—為t時刻的氧虧(缺氧量);
L0—為初始生物化學需氧量;
D0—為初始的氧虧;
k1、k2—分別為以10為低好氧係數和復氧係數
參考資料
  • 1.    《環境科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環境科學大辭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
  • 2.    嚴愷.水利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 3.    勞期團.環境管理實用技術方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4
  • 4.    康春莉.環境化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