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隨血脱

鎖定
氣隨血脱亦稱血脱氣脱。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脱。症見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脈微欲絕。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攝血,血載氣,血脱易致氣虛,氣虛又加速血脱,兩者互為因果。治宜益氣固脱。方用獨蔘湯。
中文名
氣隨血脱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目錄

氣隨血脱概念

由於出血過多,氣無所附,則陽氣暴脱。

氣隨血脱解讀

氣隨血脱,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時,氣也隨着血液的流失而急劇散脱,從而形成氣血並脱的危重病理狀態。
各種大失血皆可導致氣隨血脱,較常見的有外傷失血,嘔血和便血,或婦女崩中,產後大出血等因素。血為氣之載體,血脱則氣失去依附,故氣亦隨之散脱而亡失。症見精神萎靡、眩暈或暈厥、冷汗淋漓、四末不温,或有抽搐,或見口乾,脈芤或微細。
氣隨血脱如能及時救治,則可轉危為安,繼而表現氣血兩虛的病理狀態。如病情惡化,可出現亡陰亡陽,發展為陰陽離決而死亡。

氣隨血脱中醫應用

氣隨血脱(證)論治
主證: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無華,精神萎靡、眩暈或暈厥、冷汗淋漓、四末不温,或有抽搐,或見口乾。
舌脈:舌淡,脈芤或微細。
治法:益氣固脱。
代表方劑:獨蔘湯等。
[1-2] 
參考資料
  • 1.    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
  • 2.    李湘雲.《温病學辭典》:中醫古籍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