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輪

鎖定
氣輪即白睛,白睛內應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裏,故白睛疾患多與肺和大腸有關;又暴露於外,易受風熱外邪以及疫癘之氣侵襲而發病。病證多有虛實之分,實證多見風寒燥熱等邪氣侵襲;虛證則多由肺陰虛、肺氣不足,目失温煦濡養而致。此外,大腸積熱,肺失宣發肅降,亦可致白睛疾病。
白睛疾病是常見的外障眼病,大多起病急,發展快,主要臨牀表現為:自覺目癢,目痛,磣澀,生眵,流淚;檢查可見白睛紅赤或浮腫,瞼內面紅赤、粟粒叢生等。其中,白睛紅赤是其最基本的臨牀表現。
治療白睛疾病,實證多用疏風清熱、清熱解毒、瀉火通腑、除濕止癢、涼血退赤等法;虛證則多用養陰潤燥、益氣生津等法。同時,局部治療亦相當重要,不可忽視。由於暴風客熱、膿漏眼、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等白睛疾患具有傳染性、流行性,應注意預防隔離。
中文名
氣輪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秘傳眼科龍木論》
概    念
眼的五輪之一,即白睛

目錄

氣輪解讀

眼的五輪之一。見《秘傳眼科龍木論》。即白睛。《銀海精微》:“肺屬金,曰氣輪。在眼為白仁。”其疾患多與肺、大腸有關。
白睛又稱白仁、白眼。其表層透明而脆嫩,相當於西醫學之球結膜;其裏層色白而堅韌,相當於西醫學之鞏膜。因此,白睛疾病包括了西醫學的部分結膜病和鞏膜病。

氣輪中醫應用

氣論辨證
(一)辨顏色紅赤
白睛淺層紅赤,顏色鮮紅,為外感風熱或肺火上炎。
環繞黑睛發紅,顏色紫暗,為肝火上承兼有瘀滯。
白睛淺層赤脈縱橫,病呈慢性,時輕時重,為熱鬱脈絡或陰虛火旺所致。
白睛淺層下呈現片狀出血,色如胭脂,為肺熱鬱絡或肝腎陰虧所致,亦有外傷者。
(二)辨白睛腫脹
白睛淺層紅赤壅腫,眵淚俱多,驟然發生,為外感風熱。
白睛淺層紫暗壅腫,眵少淚多,舌淡苔薄白,為外感風寒。
雙眼白睛淺層水腫,透明發亮,伴眼瞼水腫,為脾腎陽虛,水濕上泛。
白睛淺層壅腫,甚至脱於瞼裂之外,眼珠突起,為熱毒壅滯;若僅限於眥部特別是外眥部者,多為眥部針眼引起。
(三)辨白睛結節
白睛淺層有泡性結節,周圍侷限性紅赤,反覆發作,多為肺經虛火。
白睛深層有紫紅色結節,周圍發紅,觸痛明顯,為肺火亢盛。
(四)辨白睛膜障
白睛有膜狀物,赤脈密集,向黑睛發展較快,稱赤膜。多為肺肝火盛,熱鬱脈絡。
白睛有膜狀物,赤脈細小稀疏,向黑睛發展較慢。稱白膜。如已發展至黑睛仁,稱白膜侵睛多為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五)辨白睛變青
白睛侷限性青藍,呈隆起狀,高低不平,多因肺肝熱毒,困於白睛。
白睛青藍一片,不紅不痛,表面光滑,為色素沉着,乃先天形成。
(六)辨其他病症
白睛淺層與眼瞼粘連,為睥肉粘輪,多因椒瘡後遺或酸鹼燒傷結瘢而成。
白睛枯澀,失去光澤,多為陰津不足,津液耗損。
白睛污濁稍紅,癢極難忍。為肺脾濕熱。
白睛出現漏口,時流稠濁白水,為偏漏。多為痰濕鬱滯白睛。
[1-3]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
  • 2.    曾慶華.中醫眼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
  • 3.    李傳課.新編中醫眼科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