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象學報

鎖定
《氣象學報》創刊於1925年,是由中國氣象局主管、中國氣象學會主辦的大氣科學學術性期刊,學報主要刊登動力氣象學、天氣學、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大氣探測、人工影響天氣及應用氣象學等大氣科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代表我國研究新水平的創造性論文;中外大氣科學發展動態的綜合評述;大氣科學新觀 點、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介紹;大氣科學研究工作簡報及重要學術會議報道;中國優秀大氣科學專著的評介 [1] 
據2018年5月《氣象學報》官網顯示,《氣象學報》第二十八屆編委會共有編委49人,常務編委37人,海外編委14人,顧問14人 [2]  。據2018年5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氣象學報》出版文獻共3936篇、總被下載720673次、總被引83048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67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827 [3]  。據2018年5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氣象學報》載文量為1680、被引量為35977、下載量為61679;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氣象學報》影響因子為1.5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372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第34名 [4] 
中文名
氣象學報
外文名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氣象學
主管單位
中國氣象局
主辦單位
中國氣象學會
編輯單位
《氣象學報》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25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11-2006/P
國際刊號
0577-6619
郵發代號
2-368
現任主編
丁一匯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
屬    性
大氣科學學術性期刊

氣象學報辦刊歷史

1924年10月18日,在中國氣象學會成立後的第1次理事會上,經研究決定出版發行《中國氣象學會會刊》,即《氣象學報》的前身。
1925年,《中國氣象學會會刊》創刊;同年7月,《中國氣象學會會刊》在青島面世,為年刊。
1935年7月,《中國氣象學會會刊》更名為《氣象雜誌》,並由年刊變更為月刊。
1937年,日軍侵華後,時局動盪,辦刊經費拮据,《氣象雜誌》被迫停刊近3年。
1941年《氣象雜誌》復刊,並更名為《氣象學報》,並由月刊變更為季刊。
1966年,文革期間,《氣象學報》再度被迫停刊,從1966年下半年至1978年8月停刊長達12年之久。
1978年9月21日,經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氣象學報》再度復刊。
1996年,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02年,《氣象學報》進行改版,即版面由正16開改為大16開 [1] 
2014年11月,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氣象學報辦刊條件

氣象學報欄目方向

《氣象學報》以氣象及水文、海洋、環境等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高等院校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
《氣象學報》主要刊登動力氣象學、天氣學、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大氣探測、人工影響天氣及應用氣象學等大氣科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代表中國研究新水平的創造性論文;中外大氣科學發展動態的綜合評述;大氣科學新觀 點、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介紹;大氣科學研究工作簡報及重要學術會議報道;中國優秀大氣科學專著的評介。
《氣象學報》主要設有氣象學、天氣學、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大氣探測、人工影響天氣及應用氣象學等欄目 [1] 

氣象學報人員編制

據2018年5月《氣象學報》官網顯示,《氣象學報》第二十八屆編委會共有編委49人,常務編委37人,海外編委14人,顧問14人。
編委:王東海、王式功、王春乙、田文壽、劉屹岷、劉樹華、孫穎、孫建華、孫繼松、孫俊英、嚴登華、何清、吳立廣、吳兑、宋麗莉、張強、張鵬、李柏、李建、李維京、李建平、李躍清、沈學順、邱崇踐、陳葆德、周波濤、林朝暉、羅亞麗、鄭國光、姜彤、姜大膀、段安民、洪延超、趙春生、鍾中、倪允琪、錢維宏、陶祖鈺、陶福祿、高守亭、梁建茵、銀燕、黃剛、黃嘉佑、龔建東、曾曉東、琚建華、雷小途、薛惠文
常務編委:王會軍、王建捷、王斌、盧乃錳、宇如聰、嚴中偉、張華、張人禾、張小曳、張慶紅、張宏升、楊崧、楊修羣、鄒曉蕾、陳文、陳德輝、周廣勝、周天軍、羅勇、郄秀書、俞小鼎、胡永雲、胡非、趙平、趙坤、徐祥德、談哲敏、郭學良、黃耀、黃建平、傅雲飛、管兆勇、翟盤茂、譚本馗、穆穆、薛紀善、戴永久
海外編委:CHANG, C.-P. 、HIGGINS, Wayne、KANG, In-Sik、LAU, Gabriel N. C. 、LAU, William K. M. 、LI Jun、LIU Zhengyu、STOCKDALE, Tim、WANG Bin、WANG Yuqing 、WU Renguang、XUE Ming 、ZENG Xubin、ZHANG Fuqing
顧問:周秀驥、趙柏林、曾慶存、巢紀平、醜紀範、伍榮生、陳聯壽、黃榮輝、許健民、李澤椿、李崇銀、符淙斌、秦大河、呂達仁 [2] 

氣象學報學術交流

2012年,氣象期刊工作委員會期刊專題講座於2012年9月13日在瀋陽舉行。《氣象學報》與其他7家刊物就各自的發展近況和辦刊心得與其他刊物編輯進行了交流 [6] 
2013年6月7-8日,中國氣象學會氣象期刊工作委員會在京舉辦“氣象期刊編校規範研討會”。來自中國各地的40餘位期刊編輯代表參加了會議,針對氣象刊物編校的行業特點、重點問題和長遠規劃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7] 

氣象學報辦刊成果

氣象學報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塑性工程學報》出版文獻共3936篇 [3] 
據2018年5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塑性工程學報》載文量為1680 [4] 

氣象學報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氣象學報》總被下載720673次、總被引83048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67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827 [3] 
據2018年5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氣象學報》被引量為35977、下載量為61679;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氣象學報》影響因子為1.5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372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第34名 [4] 
在1992年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研究課題組公佈的使用“引文法”鑑定的“1990~1991年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100種中,《氣象學報》位居第15名,名列氣象科技刊之首 [1] 
1998年,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公佈的“中國科技期刊排行表”(地球科學類)中, 按“被引頻次”排序《氣象學報》列第10位,按“影響因子”排序列第5位 [1] 

氣象學報收錄情況

在國際上,《氣象學報》進入了SA等檢索系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數據庫(CSTPC)提供的“期刊檢索報告”表明,自1998年以來,《氣象學報》中文版一直被英國的《科學文摘》(SA)和《日本科技文獻快報》兩大檢索系統收錄 [1]  。此外,《氣象學報》還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並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3)收錄 [3] 

氣象學報榮譽表彰

《氣象學報》兩次獲“國家期刊獎百名重點科技期刊”,八次榮獲 “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11、2014、2017年,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2013、2015、2017年,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報刊”。
2013年,獲“第三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提名獎”。
2012、2013、2014、2015年,獲評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6、2017年獲評“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8] 
2021年,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 [9] 

氣象學報文化傳統

氣象學報形象標識

氣象學報辦刊宗旨

反映中國大氣科學領域中最新科研成果,為大氣科學研究提供學術交流陣地,推動中國大氣科學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迅速發展,服務於中國氣象現代化建設事業 [1] 

氣象學報現任領導

《氣象學報》第二十八屆編委會領導
職務
姓名
姓名
丁一匯
副主編
吳國雄、ZHANG Dalin、端義宏、趙秀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