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血瘀滯證

鎖定
氣血瘀滯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多因久病或跌打損傷,化學灼傷等,致氣血運行不暢,瘀滯於內所表現出來的局部有腫塊或皮損,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或弦的一類病證。
中醫病名
氣血瘀滯證
常見病因
多因久病或跌打損傷,化學灼傷等
常見症狀
局部有腫塊或皮損等
治    法
行氣活血

氣血瘀滯證病因

久病或跌打損傷,化學灼傷。

氣血瘀滯證病機

病程日久,或外傷,致氣血運行不暢,以致經脈阻塞,氣血瘀結,故見局部局部有腫塊或皮損,或腰腹部脹痛;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或弦為氣血瘀滯之象。

氣血瘀滯證辨證要點

局部有腫塊或皮損,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或弦。

氣血瘀滯證常用中藥

當歸、川芎、紅花、木香、赤芍。

氣血瘀滯證常見病證

1.氣血瘀滯證 白疕
臨牀表現:皮損反覆不愈,皮疹多呈斑塊狀,鱗屑較厚,顏色暗紅;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緩。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絡。
常用方劑:桃紅四物湯加減。
2.氣血瘀滯證 白駁風
臨牀表現:多有外傷,病史纏綿。白斑侷限或泛發,邊界清楚,局部可有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常用方劑:通竅活血湯加減。
3.氣血瘀滯證 尿石症
臨牀表現:發病急驟,腰腹脹痛或絞痛,疼痛向外陰部放射,尿頻,尿急,尿黃或赤;舌暗紅或有瘀斑;脈弦或弦數。
治法:理氣活血,通淋排石。
常用方劑:金鈴子散合石韋散加減。
[1-3] 
參考資料
  • 1.    陳無澤.《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8月
  • 2.    向宗暄 .《中醫錯雜病證論治》:學苑出版社, 2014年1月
  • 3.    常克.《中醫病證治驗條辨》: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