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血不足證

鎖定
氣血不足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氣虛與血虛同時存在的證候。多因久病不愈,氣血兩傷所致。或先有血虛,氣隨血耗;或先有氣虛,無以化血而致血液不足。

氣血不足證病因病機

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脈弱是氣虛的主要表現;面白或萎黃,舌淡,脈細等是血虛的症狀;氣血虧虛,不能養心養神,上榮頭面,故見心悸失眠、頭暈目眩等症。

氣血不足證辨證要點

氣血不足證以氣虛與血虛的證候共見為辨證要點。

氣血不足證臨牀表現

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黃,舌質淡嫩,脈細無力。

氣血不足證治法

補氣養血。

氣血不足證常用方劑

八珍湯。

氣血不足證常用中藥

人蔘、黃芪、茯苓、白朮、甘草、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氣血不足證針灸療法

膻中、膈俞、足三里、三陰交、關元。

氣血不足證預防與調護

1. 不過度勞累,不熬夜,房事有度,飲食有節,加強營養。
2. 及時治療各種疾病,防止疾病久拖不愈,耗氣傷血。
3. 加強營養,平時可以多吃雞鴨魚肉、山藥、茯苓、粳米等。
[1-3] 
參考資料
  • 1.    向宗暄.《中醫錯雜病證論治》:學苑出版社, 2014年1月
  • 2.    常克 .《中醫病證治驗條辨》: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年12月
  • 3.    張再良.《金匱要略病證與方劑研究》:科學出版社,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