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歸精

鎖定
氣歸精是《內經》中論述氣與精的關係,其中此處的“氣”主要指食物之氣,“精”主要指後天之精,人體內水谷之氣經過脾胃的運化,可轉化為後天之精充養人體。
中文名
氣歸精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黃帝內經》
概    念
真氣產生精

目錄

氣歸精解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靈樞·刺節真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內經》此處説明了味、形、氣、精之間的轉化關係,“氣歸精”為氣與精之間的關係,氣,這裏指藥食之氣,氣歸精,猶言藥食之氣生成精。同時也可以看出,“氣歸精”、“精食氣”之“氣”,為食物之氣。“形歸氣”、“氣生形”之“氣”為人體之氣。

氣歸精中醫應用

“氣歸精”説明精的生成,尤其指後天之精的生成
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又稱“水谷之精”。古人通過飲食水谷消化吸收乃至糟粕排泄過程的觀察,認識到人體必須吸收飲食物中的精華物質才得以維持生命。脾氣升運,變飲食水谷為水谷之精,是人出生後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故稱為後天之精。水谷之精以與津液相合的液態形式由脾氣轉輸全身各臟腑形體官竅,如《素問·厥論》説:“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問·玉機真藏論》説:“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人體之精的來源,以先天之精為本,並得到後天之精的不斷充養,而且先後天之精相互促進,相互輔助,如此人體之精才能逐漸充盛。無論是先天之精或是後天之精的匱乏,均能產生精虛不足的病理變化。
[1-4] 
參考資料
  • 1.    周海平等.《黃帝內經大詞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8年
  • 2.    胡熙明總編;程士德主編.《中醫學問答題庫 內經分冊》:中醫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
  • 3.    主編:孫廣仁,主審:張珍玉.《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6月
  • 4.    主編: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