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怯

鎖定
氣怯指膽虛氣怯而出現虛弱而驚慌的症狀。由於中氣不足,脾虛生痰,痰濕擾膽,阻礙了膽氣的疏泄和肝氣的生髮所致。臨牀表現為氣短、心煩、失眠、驚悸不安、口苦、噁心等。治宜補氣安神。
中文名
氣怯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概    念
膽虛氣怯而出現虛弱而驚慌的症狀

目錄

氣怯解讀

氣怯指虛弱而驚慌的症狀。膽的生理功能之一為主決斷。《素問·靈蘭秘典論》言:“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張景嶽謂:“膽附於肝,相為表裏,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互濟,勇敢乃成。”人的勇怯,遇事的判斷和決斷的能力與肝膽有關。心雖主神,又有五神髒之稱,而神又分屬於其他四髒所主,決斷力常為處事之關鍵,更加突出了膽的重要性,謀而不斷,必事不得行而功不能成。肝膽氣盛則勇,故有促進機體抵禦外邪的能力。《素問·經脈別論》説:“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膽虛也稱膽氣不足,膽虛則決斷力差,氣怯不勇,其主證虛煩不眠,心怯煩躁,易驚恐,多疑慮,常嘆息。

氣怯中醫應用

1、病因病機:本病多因稟賦不足,體質羸弱,膽氣素虛或情志內傷,暴受驚駭,目見異物,耳聞巨響,造成膽氣虛損。
2、臨牀表現:失眠多夢,頭眩不能獨卧,寐則易驚醒,膽怯,心悸善驚,心中澹澹,如人將捕之,善太息,舌質淡,脈沉細兼弦。
3、治法方藥:
(1)温膽法以調補膽虛
温膽法用於膽虛證,適用於形體肥胖素體氣虛痰盛者,或雖無明顯氣虛證,但亦無明顯濕熱證者,和臨牀表現以癲癇、眩暈、失眠等症狀為主者。常用藥物如半夏、陳皮、細辛、肉桂等,方劑如導痰方、十味温膽湯。
(2)補膽鎮驚
《類經》指出:“膽者,少陽人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從之,所以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也。”《醫林選案》認為:“氣血足則膽氣旺,氣血虛則膽氣怯。”膽虛氣怯,則善恐易驚,失眠多夢,或兼頭眩,視物昏花,脈弦無力。故本法常選人蔘、遠志、菖蒲、龍齒等組成的方劑,如安神定志丸。
[1-3]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5月
  • 2.    任海燕,張安玲.淺談膽的生理病理及治療:山東中醫雜誌,2010年12月
  • 3.    王愛民,饒玉階主編.《中醫補氣血集成》: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