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出唱

鎖定
《氣出唱》是漢末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三首遊仙詩。第一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長生不老的保養方法與靈丹妙藥,透露出詩人期望自己能夠長壽,實現心中宏願。第二首詩通過描寫與仙人同飲共舞、鼓瑟和鳴的和樂融洽情景,表現出作者渴望長生、冀求昇仙的企盼。第三首詩通過寫君山的奇山異石,西王母瑤台的光輝燦爛與高朋滿座,表達詩人對仙界的無限嚮往和祈願能夠成仙的殷切之情。
作品名稱
氣出唱
作    者
曹操
創作年代
東漢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
雜言古詩
題    材
遊仙詩

氣出唱作品原文

氣出唱1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2,下來翱遊。驂駕六龍飲玉漿3
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4,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5
開玉心正興6,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7,常當專之。
心恬澹8,無所愒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9,自以為大。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10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鼓吹一何嘈嘈11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雲駕龍,鬱何蓩蓩12
遨遊八極,乃到崑崙之山,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遊君山13,甚為真。磪䃬砟硌14,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行觴15,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1] 

氣出唱註釋譯文

氣出唱詞句註釋

  1. 氣出唱:一作“氣出倡”,樂府舊題。
  2. 玉女:神話傳説中的華山神女。
  3. 驂(cān)駕:三匹馬駕的車子,這裏指車馬。玉漿:神話傳説中仙人的飲品。
  4. 闕:一作“關”。
  5. 焜煌:輝煌。
  6. 玉:一作“王”。
  7. 窈:深遠。入冥:上青天。
  8. 恬澹:清靜淡泊。
  9. 華陰山:華陰縣南的西嶽華山。
  10. 誾(yín)誾:香氣濃郁的樣子。一作“閭閭”。
  11. 嘈嘈:熱鬧的聲音。
  12. 蓩(mǎo)蓩:茂盛的樣子。
  13. 君山:古稱湘山、洞庭山,是湖南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
  14. 砟硌(zhǎ gè):山石參差不齊的樣子。
  15. 行觴:依次敬酒。 [2] 

氣出唱白話譯文

其一
乘風馭龍車走出門來,走遍八方,走遍四海。
駕雲上高山再下深谷,從四海歸來登上泰岱。
仙人玉女結隊正遊玩,六龍車上玉漿飲不敗。
哪知飲幹河水不東流,玉漿生愁滿腹解不開。
帶着心事東上蓬萊山,繼續奔走終到天門外。
玉闕之下被人引進門,但見赤松子迎面走來。
前後左右我在仔細看,所見一切輝煌又氣派。
玉光閃閃我心情激動,真氣流動千百入我懷。
氣不開口卻告無窮事,為了長壽此氣我珍愛。
東海連天神仙之道出,再入高遠境意志不改。
心情恬淡,沒有貪慾,閉門坐等天自賜氣來。
希望成仙者坐上雲車,駕一匹白鹿車行飛快。
走上天庭,走進天門,神賜領藥就是那氣脈。
跪拜接受向神表敬崇,這樣做就能與神同在。
其二
華陰山高自己也覺大,身高百丈站在浮雲下。
聽説仙人將從那裏來,我忙出迎風雨全不怕。
吹起洞簫,彈起瑟琴,周圍彷彿有香氣飄灑。
備上好酒,備上歌舞,今天樂迎不含一絲假。
玉女起身歌舞已多時,樂隊伴奏熱烈在吹打。
仙來西北駕龍駕雲煙,氣氛濃郁真是美極了。
遊歷八方後到達崑崙,王母被圍金屋玉庭下。
來者應是王喬赤松子,他們走進功德圓滿家。
同飲同食快樂到黃昏,眾多神仙圍坐來敍話。
如此聚會堅持越長久,後代子孫得益將越大。
其三
遨遊君山感覺很真實,大山小石個個是神祇。
如同來到王母瑤台上,金階玉堂殿旁長靈芝。
東西兩廂客人全坐滿,主人勸酒祈壽無盡時。
久歡常樂適合子與孫,更願主人壽長與天齊。

氣出唱創作背景

氣出唱,被宋人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相和曲》。李善注引《歌錄》:“古相和歌十八曲,《氣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氣出》《精列》二古曲。”曹操這三首詩都是遊仙詩,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2] 

氣出唱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長生不老的保養方法與靈丹妙藥,透露出詩人期望自己能夠長壽,實現心中宏願。“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詩一開頭就隱隱有一種霸氣,寫出了出遊的威儀感。“六龍”是神話傳説中太陽神乘駕着六龍車,羲和為御者。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馬,詩人幻想着能乘風駕取龍車,遊四海八荒,作者的野心與宏願在這裏隱隱顯露。“歷登”有領起作用,涵蓋了下文的泰山、蓬萊、天門。“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遊。驂駕六龍飲玉漿”,先寫遊歷泰山,表達詩人想要一統天下、封禪泰山的雄心壯志。泰山歷來被稱為“羣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是歷代帝王封禪之地。“河水盡,不東流”,河水也有乾涸的時候,暗喻人的壽命有終結的時候。“解愁腹,飲玉漿”,即使胸中愁緒萬千,可喝着仙人的瓊漿愁怨就都消逝了,表示作者對成仙的嚮往,可以自由自在地遨遊,和仙人玉女遊玩,即使有憂愁,也有瓊漿來忘卻煩惱。“奉持行,東到蓬菜山,上至天之門。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作者遨遊的路線:先是“行四海”,接着“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然後“東到泰山”“到蓬萊山”,最後到達天宮,看見了仙人赤松子。“蓬萊山”,是古代神話傳説中的三座神山之一,是眾人心中的聖地,詩人寫自己到達了蓬萊,可見他的自負。“焜煌”,感慨天宮的富麗堂皇,燦爛奪目。詩人描述仙人居處的環境讓人驚歎而嚮往。“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星星發出的光芒照耀着自己,仙人們傳授長生不老的方法。作者想象着來到天宮後被禮遇款待,還能得到長生不老的奧秘。説明作者內心期望自己能夠得到仙法,長生不老“心恬澹,無所愒。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具體講述如何做能夠很好地保養。心情上:“心恬澹,無所愒”;行為上:“欲閉門坐自守”“跪受之,敬神齊”,從而可得長生不老。整篇以虛幻的想象透露出作者心中真實的想法,想象綺麗,筆法曲折,構思巧妙。
第二首詩通過描寫與仙人同飲共舞、鼓瑟和鳴的和樂融洽情景,表現出作者渴望長生、冀求昇仙的企盼。“華陰山,自以為大。高百丈,浮雲為之蓋。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高百丈”正面使用大概的數字使讀者對華陰山的高峻有大概的瞭解;“浮雲為之蓋”從側面描寫華陰山的巍峨。“出隨風,列之雨”表現出仙人即將出場時呼風喚雨的宏大場面。“吹我泂簫,鼓瑟琴,何誾閣!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玉女起,起舞移數時。鼓吹一何嘈嘈。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雲駕龍,鬱何蓩蓩”,描寫熱情迎接仙人與仙人到場時的熱鬧場面。“何閭閣”“何嘈嘈”“何蓩蓩”三個詞層層遞進,突出場面的熱鬧和諧,賓主盡歡。“遨遊八極,乃到崑崙之山,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遨遊到西王母的崑崙山,“金止玉亭”將瑤池的富麗堂皇展現出來。“萬歲長,宜子孫”,這樣賓主盡歡、其樂融融的場景對子孫後代都是有福澤的。這裏作者表達了希望天下能夠統一,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能夠開創盛世的美好願望。整首詩委婉而含蓄,借仙境的縹緲歡愉,表達出詩人的精神得以解脱的願望。
第三首詩通過寫君山的奇山異石,西王母瑤台的光輝燦爛與高朋滿座,表達詩人對仙界的無限嚮往和祈願能夠成仙的殷切之情。遊君山,甚為真。崔嵬砟硌,爾自為神。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一個“神”字,突出君山山體的巍峨,岩石的突兀,錯落有致。用“金階”“玉為堂”“芝草”這樣象徵富貴、美妤的事物來烘托西王母瑞台的富麗堂皇,表現出作者對仙界的嚮往之情。“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長樂甫始宜孫子。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描寫高朋滿座、觥籌交錯、賓主盡歡的其樂融融場面,指出保持心情愉悦的重要性,不僅可以為子孫積福積德,還可以使自己延年益壽。整首詩語言質樸、結構嚴謹,但對人生有些消極認識。
曹操此三首《氣出唱》詩作,自問世後,所得評價並不高,大多認為反映了曹操思想的消極一面。但仔細品讀玩味其詩,並結合曹操一生以建立類比周文王的曹氏天下之追求,説明他的思想與遠遁塵囂、避染世務、畏憚宮廷權利傾軋、不忍殺戮而期盼長生的修道者大相徑庭。不能僅以涉修仙諸語,就狹隘地認為詩人晚年只求長生。
對於曹操這樣一個傑出軍事家、政治家而言,他的仙道思想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即意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裨益於他的政治軍事鬥爭。而在當時仙玄之風甚囂塵上社會知名人士及士大夫階層中喜近仙道者眾,故曹操團結道家方士確實是出於政治考慮。所以,作《氣出唱》三首詩,真正動機只有一個,即籠絡、團結熱衷於仙玄之風的這樣一個特殊羣體,進而服務於他的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 [2] 

氣出唱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後,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蹟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3] 
參考資料
  • 1.    曹操.曹操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1-2
  • 2.    張沙.三曹詩詞集.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29-37
  • 3.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