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氟氯西林鈉

鎖定
氟氯西林鈉,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9H16ClFN3NaO5S,是一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
中文名
氟氯西林鈉
外文名
flucloxacillin sodium
化學式
C19H16ClFN3NaO5S
分子量
475.854
CAS登錄號
1847-24-1
EINECS登錄號
217-428-0
熔    點
176 至 178 ℃
沸    點
677.3 ℃
外    觀
白色固體
閃    點
363.4 ℃

氟氯西林鈉化合物簡介

氟氯西林鈉基本信息

化學式:C19H16ClFN3NaO5S
分子量:475.854
CAS號:1847-24-1
EINECS號:217-428-0

氟氯西林鈉理化性質

熔點:176-178ºC
沸點:677.3ºC
閃點:363.4ºC
蒸汽壓:2.86E-19mmHg at 25°C
外觀:白色固體 [1] 

氟氯西林鈉用途

氟氯西林鈉是一種半合成青黴素類抗生素,主要用於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嚴重感染及敗血症。

氟氯西林鈉藥品簡介

氟氯西林鈉適應症

主要用於治療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嚴重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化膿性扁桃體炎)、治療感冒繼發細菌感染、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膿胸、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急慢性中耳炎、鼻副竇炎、牙周炎、癤、癰、丹毒、蜂窩組織炎、破傷風、甲溝炎、創面及傷口感染、燒傷感染、導尿後引起的尿道炎、前列腺炎、淋病、心內膜炎、革蘭陽性菌尤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敗血症。

氟氯西林鈉藥理作用

氟氯西林鈉有抗耐葡萄球菌所產生的β-內酰胺酶能力,肌注同量的本品與氯唑西林,血藥濃度明顯較高,血中有效濃度維持時間較長。

氟氯西林鈉用法用量

靜滴、靜注:2~4g/日,分2~4次注射。溶於20mL注射用水中,在3~4分鐘內緩注或加入輸液中靜滴。
胸腔內注射:250mg/日,溶於5~10mL注射用水中。
關節腔注射:250~500mg/日,溶於5mL注射用水中。
口服:0.25~0.5g/次,4~6次/日,飯前2小時服。
兒童:2~10歲為成人劑量的一半,<2歲為成人劑量的1/4。

氟氯西林鈉藥物相互作用

1、抑菌抗生素(四環素和紅黴素)可以對抗本藥的殺菌作用。
2、本藥不能和粘菌素甲烷磺酸鈉、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和多粘菌素B配伍使用。
3、丙磺舒可減低本藥的腎臟排泄。
4、本藥不能與氨基酸溶液、脂肪乳和血液混合。

氟氯西林鈉不良反應

1、偶見胃腸道副作用如輕度而短暫的噁心、嘔吐、腹瀉。
2、偶見肝炎和膽汁鬱積性黃疸。
3、和其他青黴素類一樣,極少見偽膜性腸炎。
4、可見典型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紫癜,斑疹和斑丘疹。
5、大劑量非腸道給藥可出現神經毒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白細胞減少症。
6、靜脈給藥曾觀察到血栓性靜脈炎。

氟氯西林鈉禁忌症

對青黴素或本品其他成分過敏者。

氟氯西林鈉注意事項

偶有過敏反應(如皮疹)、噁心、嘔吐、上腹不適、結腸炎等。長期應用應檢查肝功能。在懷疑複合感染時,可合用阿莫西林、氨芐西林、頭孢三嗪、頭孢他啶等治療。用前需做皮試。

氟氯西林鈉藥典信息

氟氯西林鈉來源

本品為(2S,5R,6R)-6-[[[3-(2-氯-6-氟苯基)-5-甲基異惡唑-4-基]羰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雜-1-氮雜二環[3.2.0]庚烷-2-甲酸鈉一水合物,按無水物計算,含氟氯西林(C19H17CIFN3O5S)不得少於91.0%。

氟氯西林鈉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有引濕性。
本品在水中極易溶,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
比旋度
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mg的溶液,依法測定(通則0621),比旋度為+158°至+168°。

氟氯西林鈉鑑別

1、取本品約2mg,加水0.05mL和硫酸-甲醛試液(取甲酸溶液2mL,加硫酸100mL,混勻)2mL,混勻,溶液顯黃綠色,在水浴中加熱1分鐘,溶液變黃色。
2、在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峯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溶液主峯的保留時間一致。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品的圖譜一致(通則0402)。
4、本品顯鈉鹽鑑別1的反應(通則0301)。

氟氯西林鈉檢查

結晶性
取本品少許,依法檢查(通則0981),應符合規定。
酸度
取本品,加水製成每1mL中約含氟氯西林0.1g的溶液,依法測定(通則0631),pH值應為5.0~7.0。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份,各0.60g,分別加水5mL溶解後,溶液應澄清,如顯渾濁,與1號濁度標準液(通則0902第一法)比較,均不得更濃。
吸光度
取本品,加水製成每1mL中約含氟氯西林0.1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430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不得大於0.04。
有關物質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適量,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氪氯西林1mg的溶液。
對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
系統適用性溶液:取氟氯西林對照品與氯唑西林對照品各約5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
靈敏度溶液:精密量取對照溶液適量,用流動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氪氯西林0.5µg的溶液。
色譜條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2.7g/L磷酸二氫鉀溶液(用1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5.0)(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25nm,進樣體積20μL。
系統適用性要求:系統適用性溶液色譜圖中,氟氯西林峯與氟氯西林峯之間的分離度應大於2.5,靈敏度溶液色譜圖中,主成分峯峯高的信噪比應大於10。
測定法: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峯保留時間的6倍。
限度: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峯,單個雜質峯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1.0%),各雜質峯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的5倍(5.0%),小於靈敏度溶液主峯面積的峯忽略不計。
殘留溶劑
丙酮、乙酸乙酯、乙醇與甲醇
照殘留溶劑測定法(通則0861第二法)測定。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約0.3g,精密稱定,置頂空瓶中,精密加水3mL使溶解,密封。
對照品溶液:取丙酮、乙酸乙酯、乙醇和甲醇適量,精密稱定,分別用水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含丙酮0.5mg、乙酸乙酯0.5mg、乙醇0.5mg與甲醇0.3m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3mL,置頂空瓶中,密封。
色譜條件:以100%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極性相近)為固定液的毛細管柱為色譜柱,起始温度為40℃,維持6分鐘,再以每分鐘20℃的速率升温至120℃,維持5分鐘,進樣口温度為200℃,檢測器温度為250℃,頂空瓶平衡温度為80℃,平衡時間為30分鐘。
系統適用性要求:對照品溶液色譜圖中,按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順序出峯,各成分峯之間的分離度均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頂空進樣,記錄色譜圖。
限度: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丙酮、乙酸乙酯、乙醇與甲醇的殘留量均應符合規定。
N,N-二甲基甲酰胺
照殘留溶劑測定法(通則0861第三法)測定。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約0.3g,精密稱定,加二甲基亞碸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30mg溶液,搖勻。
對照品溶液:取N,N-二甲基甲酰胺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用二甲基亞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含26µg的溶液。
色譜條件:以5%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極性相近)為固定液的毛細管柱為色譜柱,柱温度為100℃,進樣口温度為200℃,檢測器温度為250℃,進樣體積1µL。
測定法: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注入氣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
限度: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N,N-二甲基甲酰胺的殘留量應符合規定。
2-乙基己酸
取本品,依法測定(通則0873),不得過0.8%。
水分
取本品約0.3g,照水分測定法(通則0832第一法1)測定,含水分應為3.0%~4.5%。
重金屬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通則0821第一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可見異物
取本品5份,各1.0g,加微粒檢查用水溶解,依法檢查(通則0904),應符合規定。(供無菌分裝用)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加微粒檢查用水製成每1mL中約含50mg的溶液,依法檢查(通則0903),每1.0g樣品中,含10µm及10µm以上微粒不得過6000粒,含25µm及25µ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粒。(供無菌分裝用)
細菌內毒素
取本品,依法檢測(通則1143),每1mg氟氯西林中含內毒素的量應小於0.35EU。(供注射用)
無菌
取本品,用適宜的溶劑溶解並稀釋後,經薄膜過濾法處理,依法檢查(通則1101),應符合規定。(供無菌分裝用)

氟氯西林鈉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
供試品溶液
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氟氯西林0.1mg的溶液。
對照品溶液
取氟氯西林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氟氯西林0.1mg的溶液,搖勻。
系統適用性溶液與色譜條件
見有關物質項下。
系統適用性要求
除靈敏度要求外,其他見有關物質項下。
測定法
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供試品中C19H17CIFN3O5S的含量。

氟氯西林鈉類別

β-內酰胺類抗生素,青黴素類。

氟氯西林鈉貯藏

密封,在涼暗乾燥處保存。

氟氯西林鈉製劑

1、氟氯西林鈉膠囊。
2、注射用氟氯西林鈉。 [2] 
參考資料
  • 1.    氟氯西林鈉  .化源網[引用日期2023-03-17]
  • 2.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P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