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氟比洛芬

鎖定
氟比洛芬,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5H13FO2,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易溶於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幾乎不溶於水,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臨牀上主要適用於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也可用於軟組織病(如扭傷及勞損)以及輕中度疼痛(如痛經和手術後疼痛、牙痛等)的對症治療。
中文名
氟比洛芬
外文名
Flurbiprofen
化學式
C15H13FO2
分子量
244.261
CAS登錄號
5104-49-4
EINECS登錄號
225-827-6
熔    點
110 至 112 ℃
沸    點
376.2 ℃
水溶性
幾乎不溶
密    度
1.279 g/cm³
外    觀
白色結晶性粉末
閃    點
181.3 ℃
安全性描述
S36/37/39;S45
危險性符號
T;C
危險性描述
R25

氟比洛芬化合物簡介

氟比洛芬基本信息

化學式:C15H13FO2
分子量:244.261
CAS號:5104-49-4
MDL號:MFCD00079303
EINECS號:225-827-6
RTECS號:DU8341000
PubChem號:24894968

氟比洛芬理化性質

密度:1.279 g/cm3
熔點:110-112°C
沸點:376.2ºC
閃點:181.3℃
折射率:1.568
外觀:白色結晶性粉末
溶解性:易溶於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幾乎不溶於水 [2] 

氟比洛芬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66.58
摩爾體積(cm3/mol):203.6
等張比容(90.2K):524.5
表面張力(dyne/cm):44.0
極化率(10-24cm3):26.39 [2] 

氟比洛芬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4.2
氫鍵供體數量:1
氫鍵受體數量:3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3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37.3
重原子數量:18
表面電荷:0
複雜度:286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2] 

氟比洛芬用途

氟比洛芬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能明顯減輕症狀。還可以用於牙科領域小手術後的鎮痛消炎,以及治療急性痛風,效果優於阿司匹林。

氟比洛芬藥典信息

氟比洛芬來源

本品為(±)-2-(2-氟-4-聯苯基)-丙酸,按乾燥品計算,含C15H13FO2不得少於99.0%。

氟比洛芬性狀

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
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易溶,在乙腈中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
熔點
本品的熔點(通則0612第一法)為114~117℃。

氟比洛芬鑑別

1、取三氯化鉻的飽和硫酸溶液約1mL,置小試管中,轉動試管,溶液應能均勻塗於管壁,加本品約2mg,微熱,轉動試管,溶液應不能再均勻塗於管壁,而類似油污存在於管壁。
2、取本品,加0.1mol/L氫氧化鈉溶液製成每1mL中約含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在247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1169圖)一致。

氟比洛芬檢查

有關物質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
溶劑:乙腈-水(45:55)。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溶劑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2.0mg的溶液。
對照品溶液:取雜質Ⅰ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溶劑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µg的溶液。
系統適用性溶液:取氟比洛芬對照品與雜質Ⅰ對照品各適量,加溶劑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分別含氟比洛芬2mg與雜質Ⅰ10µg的混合溶液。
色譜條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冰醋酸(35:60: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進樣體積20μL。
系統適用性要求:系統適用性溶液色譜圖中,出峯順序依次為雜質Ⅰ與氟比洛芬,並使氟比洛芬與雜質Ⅰ的峯谷高度低於雜質Ⅰ峯高的10%。
測定法: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峯保留時間的3倍。
限度: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有與雜質Ⅰ保留時間一致的色譜峯,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不得過0.5%,各雜質峯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品溶液主峯面積的2倍(1.0%)。
殘留溶劑
照殘留溶劑測定法(通則0861第二法)測定。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置20mL頂空瓶中,精密加入二甲基亞碸5mL使溶解,密封。
對照品溶液:取苯適量,精密稱定,用二甲基亞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2µ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20mL頂空瓶中,密封。
色譜條件:以甲基聚硅氧烷(或極性相近)為固定液的毛細管柱為色譜柱,起始温度為45℃,維持6分鐘,以每分鐘60°C的速率升温至180°C,維持7分鐘,進樣口温度為200℃,檢測器温度為250°C,頂空瓶平衡温度為80°C,平衡時間為30分鐘。
系統適用性要求:對照品溶液色譜圖中,各成分峯間的分離度均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頂空進樣,記錄色譜圖。
限度: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苯的殘留量應符合規定。
乾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為乾燥劑,在60℃減壓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通則0831)。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通則0841)。
重金屬
取本品2.0g,加甲醇23mL溶解後,加醋酸鹽緩衝(pH3.5)2mL,依法檢查(通則0821第一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氟比洛芬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加中性乙醇(對酚酞指示液顯中性)100mL溶解後,加酚酞指示液數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4.43mg的C15H13FO2

氟比洛芬類別

解熱鎮痛,非甾體抗炎藥。

氟比洛芬貯藏

遮光,密封保存。 [3] 

氟比洛芬藥品簡介

氟比洛芬藥理作用

氟比洛芬是丙酸類非甾體類抗炎藥,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起作用,具有止痛、抗炎及解熱作用。氟比洛芬抗炎作用和鎮痛作用分別為阿司匹林的250倍和50倍,比布洛芬強,且毒性更低,是目前已知的丙酸類非甾體抗炎藥中作用最強的一種。氟比洛芬對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反應也有輕度的抑制作用,故有可能誘導出血。由於氟比洛芬有較好的耐受性,故對阿司匹林無效或不能耐受者可選用氟比洛芬。前列腺素是眼內某些炎症的介質,可致血-房水屏障破壞、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細胞趨化、眼壓升高,在眼部手術時引起與膽鹼能作用無關的瞳孔縮小。臨牀研究表明,氟比洛芬滴眼劑能抑制前列腺素,故可抑制白內障手術時的瞳孔縮小。氟比洛芬對眼內壓無明顯影響。

氟比洛芬藥代動力學

氟比洛芬口服易自胃腸道吸收。1~2h血藥濃度達最高峯,血漿t1/2 3~4h。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約99%。在體內通過肝臟代謝,主要以羥化物和結合物形式,從尿中排泄。局部點眼眼內通透性良好,無晶狀體眼中,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內的含藥量將增加。組織分佈廣泛,少量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和胎盤屏障,並可進入乳汁。在肝臟中代謝,24h內以代謝物形式自尿中排泄,排泄率為35%~90%。原形和代謝產物由尿和糞便排出。年齡對半衰期無明顯影響。肝病患者的藥動學情況尚待進一步研究。健康受試者一次口服氟比洛芬100mg,tmax1.67h,cmax8.2mg/L,t1/24.21h,CL每分鐘1.23L,Vd7.23L。 [1] 

氟比洛芬適應症

1、(1)預防眼科手術摘除晶體後發生無晶體囊樣斑點狀水腫。
(2)治療白內障及小梁成形氬氣激光手術後眼睛前段炎症。
(3)抑制手術中瞳孔收縮。
2、臨牀用於抑制內眼手術時的瞳孔縮小及術後抗炎。治療激光小梁成形術後的炎症反應和其他眼前段組織的炎症反應。對接觸鏡引發的巨乳頭性結膜炎、前葡萄膜炎和黃斑囊樣水腫亦具有治療作用。
3、用於風濕性關節炎。 [1] 

氟比洛芬用法用量

1、口服:每天150~200mg,分3-4次用。病情嚴重或急性惡化期,劑量可增至每天300mg,分3次服用。
2、靜脈注射:每次50mg,每4~6小時1次。
3、點眼:0.03%溶液,用於抑制內眼手術時瞳孔縮小。
(1)術前2h開始滴眼,每0.5小時點1滴,共4次;
(2)一般抗炎及術後抗炎:每4小時1滴點眼,維持2~3周;
(3)激光小梁成形術後:每4小時滴入結膜囊,療程1周,其他手術用2~3周。 [1] 

氟比洛芬禁忌症

1、因滴眼液的某些成分有被透鏡吸收的危險;
2、活動性單純皰疹性角膜性角膜炎患者(滴眼劑)。

氟比洛芬注意事項

1、支氣管痙攣者;
2、腎功能不全者;
3、因體液瀦留和水腫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疾病惡化者;
4、有肝功能損害史者;
5、有凝血功能障礙史者;
6、用藥前存在感染者;
7、孕婦和哺乳婦女。
8、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腎功能。
9、眼科手術應慎重使用。
10、氟比洛芬無特效解毒藥。
11、無抗菌作用,在抗感染的同時應謹慎使用。 [1] 

氟比洛芬不良反應

1、常見消化不良、噁心、腹瀉、腹痛等胃腸道不良反應。15%的病例有肝臟氨基轉移酶增高,繼續用藥,可能發展,亦可保持不變或消失。
2、中樞神經系統可見頭痛、視力模糊等。
3、動物實驗中,使用氟比洛芬50~100mg/kg,用藥3個月,可引起腎乳頭壞死。對人類亦可能有此作用。
4、應用直腸栓劑時耐受較好,但有局部刺激、不適、裏急後重及腹瀉等反應。
5、滴眼時可有輕度刺痛、燒灼感和(或)視覺紊亂。因系影響血小板凝聚而延長出血時間,有眼科手術應用氟比洛芬後眼內出血傾向增加的報道。
6、其他包括尿路感染樣症狀、皮炎等。
7、全身不良反應較輕,一般易於耐受。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其他偶有皮疹、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腎功能損害及久用後誘發消化道潰瘍。 [1] 

氟比洛芬藥物相互作用

1、氟比洛芬與醋硝香豆素、雙香豆素、苯丙香豆素、依替貝肽、低分子肝素、茴茚二酮、苯茚二酮、華法林等合用,引起出血的危險性增加。
2、氟比洛芬與阿侖膦酸鈉合用時應慎重,因兩者都可引起胃腸道刺激症狀。
3、與鈣通道阻滯藥合用時,發生胃腸道出血的危險性增加。
4、野甘菊可增加氟比洛芬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尤其是胃腸道損害和腎損害,因為野甘菊也有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
5、與酮洛酸合用時,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增加,嚴重時可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和(或)穿孔。應禁止合用。
6、與鋰劑合用時,鋰的清除率降低,鋰劑中毒的危險性增加。
7、與甲氨蝶呤合用時,甲氨蝶呤的清除率降低,中毒的危險性增加,可出現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中毒性腎損害等不良反應。
8、與環孢素合用時,後者的毒性增加,可能出現腎功能損害、膽汁淤積、感覺異常等反應,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9、左氧氟沙氟沙氟沙氟沙星、氧氟沙氟沙氟沙星與氟比洛芬合用,可使癲癇發生的危險性增加。可能的機制是抑制了γ-氨基丁酸,導致了中樞神經系統興奮。
10、氟比洛芬與阿司匹林合用時,氟比洛芬的血清濃度降低約50%,故兩者不宜合用。
11、氟比洛芬可抑制磺脲類藥的代謝,使發生低血糖的危險性增加。
12、氟比洛芬可降低β-腎上腺受體阻滯藥的降壓作用。
13、因氟比洛芬可減少腎前列腺素的生成,故與袢利尿藥、噻嗪類利尿藥合用時,利尿藥的利尿和降壓作用降低。
14、與保鉀利尿藥合用時,利尿作用降低,並可能出現高鉀血癥或中毒性腎損害。
1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與氟比洛芬合用時,前者的降壓作用和促尿鈉排泄的作用降低。
16、氟比洛芬與免疫抑制藥合用時,可能引起急性腎衰竭,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17、有研究指出,服用氟比洛芬後再使用乙酰唑胺,氟比洛芬可使乙酰唑胺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增高,但無統計學意義。氟比洛芬還可使乙酰唑胺的穩態分佈容積輕度增加(有統計學意義),但對乙酰唑胺的清除率、半衰期或曲線下面積沒有顯著影響。因此對於接受乙酰唑胺治療的患者,氟比洛芬比阿司匹林更安全。
18、與雷尼替丁合用時,氟比洛芬的曲線下面積可增加5%,但這種增加沒有統計學意義。
19、氟比洛芬與西咪替丁無特殊的相互作用。
20、有試驗證明,氟比洛芬(滴眼液)不會干擾噻嗎洛爾或阿拉可樂定的降眼壓作用。
21、食物可使氟比洛芬吸收和達峯時間延遲,但並不影響氟比洛芬的利用度。 [1] 

氟比洛芬安全信息

氟比洛芬安全術語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適當的防護服、手套和眼睛/面保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發生事故時或感覺不適時,立即求醫(可能時出示標籤)。

氟比洛芬風險術語

R25: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毒。
參考資料
  • 1.    氟比洛芬  .醫學百科[引用日期2017-05-03]
  • 2.    氟比洛芬  .化源網[引用日期2023-03-16]
  • 3.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