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間歌曲

鎖定
民間歌曲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於民間,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受着人民羣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和提煉。因此,流傳的民歌集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經歷的人民羣眾集體的智慧、情感體驗和音樂藝術的情感表達方式。
中文名
民間歌曲
外文名
Folk Songs
性    質
娛樂
類    別
音樂

民間歌曲簡介

中國民歌傳統源遠流長。據統計,各地已採集到的民歌,數量總計超過三十萬首。

民間歌曲民歌定義

民間歌曲是相對於專業創作歌曲而言的概念,如同民間音樂是相對於專業創作音樂的概念。
民間歌曲簡稱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民歌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於民間,並在流傳過程中持續不斷地經受着人民羣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和提煉。因此,流傳的民歌集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經歷的人民羣眾集體的智慧和情感體驗,日臻完美,成為人民羣眾思想情感表達的結晶。
民間歌曲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樂形式,並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間音樂體裁以及專業音樂形式。可以説,民間歌曲是一切音樂藝術的基礎。

民間歌曲社會功能

民間歌曲的多功能性 除了娛樂作用外,民間歌曲還具有如下多種社會功能:

民間歌曲人生禮儀

在誕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個人生的重要階段,民間歌曲常伴隨禮儀活動,成為其中重要的程序。

民間歌曲祭祀驅邪

一些民族常在由巫師、神婆主持的祭祀、驅邪儀式中歌唱。

民間歌曲戀愛交際

包括戀愛、交流、送往迎來和對歌鬥智等,常在傳統歌唱節日或日常生活中歌唱。

民間歌曲表達心聲

民歌是勞動人民心聲的代言者,許多傳統民歌表達了人民對舊時代不合理制度的反抗。

民間歌曲體裁劃分

我國漢族民歌有多種分類方法,民歌的體裁劃分是其中一種以音樂的藝術樣式分類的方法。這種分類方法將漢族民歌主要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類。民歌體裁的形成與不同的生活和勞動場景有關,這些背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民歌各種體裁的基本表現方法和藝術特徵。例如勞動的強度和節奏使勞動號子形成了堅定、有力的性格;田野、山間的廣闊使歌唱者為了山歌的遠傳而把音區提高、節奏拉寬;城市內或者室內的歌唱,以及有樂器伴奏相隨,使小調的歌唱節奏較規範;藝人的職業性演唱使小調的行腔較細膩。但另一方面,民歌體裁的實際應用,又不完全受生活和勞動場景的制約,人們經常在相同的生活、勞動場合中歌唱不同體裁的民歌,作為勞動過程的調劑,豐富文化生活。

民間歌曲唐代曲子

唐代曲子出於原始民歌,但又脱離了民歌的原始形態。它是人們在眾多流傳的民歌中,挑選出來的特別受到喜愛的曲調。人們對這些曲調進行了更多的加工和改編,為其填入多種唱詞,在演唱上也精心處理。到了宋代,這些曲子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戲曲、説唱等多種民間音樂形式的構成基礎。當時的文人們也競相模仿曲子的形式寫作歌詞,成為詞牌。唐代曲子的這種由原始民歌發展、變異,又被戲曲、説唱音樂吸收的途徑,與明清後的民歌時調相類似。

民間歌曲勞動號子

民間歌曲基本信息

勞動號子是產生並應用於勞動的民間歌曲,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在勞動過程中,尤其是集體協作性較強的勞動,為了統一步伐,調節呼吸,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者常常發出吆喝或呼號。這些吆喝、呼號聲逐漸被勞動人民美化,發展為歌曲的形式。從最初勞動中簡單的、有節奏的呼號,發展為有豐富內容的歌詞、有完整曲調的歌曲形式,勞動號子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並通過勞動號子表現出勞動人民的樂觀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民間歌曲雙重功用

勞動號子的雙重功用即實際功用和藝術表現功用。在勞動中,勞動號子的雙重功用表現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調節情緒,組織和指揮集體勞動;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價值。這二者的關係是相互制約、相互排斥的,勞動的強度越大,對勞動號子音樂表現的制約也就越大。反之,勞動強度較小,勞動號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較大的餘力去斟酌和發揮勞動號子音樂的藝術表現。

民間歌曲種類

勞動號子主要有以下幾類:
(1) 搬運號子,在裝卸、扛抬、挑擔、推車等勞動中歌唱;
(2) 工程號子,在打夯、打硪、伐木、採石等勞動中歌唱;
(3) 農事號子,在農業勞動中歌唱,如打麥、舂米、車水、薅草等。
(4) 船漁號子,伴隨水運、打漁、船務等勞動。

民間歌曲律動性

律動性是勞動號子音樂中的典型節奏形態,也是勞動號子音樂的主要特點之一。勞動動作的不斷重複及其節奏感,賦予勞動號子節奏的律動性。所謂律動性,是指號子音樂中常常出現的某種較固定的、週期反覆的節奏型。這些律動單位不僅時值大致相同,而且常常有相對統一的旋律材料安排。
勞動號子的節奏律動型大致有三類:
1、 長律,律動單位的長度一般相當於一個樂句;
2、 平律,律動單位的長度一般相當於一個樂節;
3、 短律,一般一拍為一個律動單位。

民間歌曲特點

一領眾和是勞動號子音樂的另一主要特點。勞動號子的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但一領眾和是最常見、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領唱者往往就是集體勞動的指揮者。領唱部分常常是唱詞的主要陳述部分,其音樂比較靈活、自由,曲調和唱詞常有即興變化,旋律常上揚,或比較高亢嘹亮,有呼喚、號召的特點;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襯詞或重複領唱中的片段唱詞,音樂較固定,變化少,節奏型強,常使用同一樂匯或同一節奏型的重複進行。
勞動號子歌唱中的一領眾和主要有三種類型:1、交替呼應式;2、重疊式;3、綜合式。

民間歌曲山歌

民間歌曲概述

山歌是勞動人民自由抒發情感的民歌種類。傳統山歌中最常見的內容是愛情和苦難。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調多高亢、嘹亮,節奏多自由、悠長,歌詞多為即興創作。山歌的歌詞具有純樸的情感、大膽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點,生動鮮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樂的一開始處便出現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達強烈。在高音區,山歌還常常會有自由延長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較高而使用假聲或真假聲結合的歌唱方法。

民間歌曲歌種

山歌的歌種是不同地區民間對本地山歌的獨特稱謂,例如陝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內蒙古的"爬山調",青海、甘肅等地的"花兒"、"少年",湖北的"趕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掙頸紅",等等。

民間歌曲花兒

"頭尾齊"、"兩擔水"、"折斷腰" "頭尾齊"、"兩擔水"和"折斷腰"是流行在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的山歌"花兒"的歌詞結構形式。"花兒"唱詞的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頭尾齊"式,由4句唱詞、即兩對上下句組成,每句字數大體一致,但上下句唱詞的詞組結構在節奏上形成相互交錯的效果,單數字或詞組與雙數詞組相對;第二種歌詞結構形式被當地羣眾形象地稱為"兩擔水"或"折斷腰",是六句式的結構,也就是在"頭尾齊"式的每對上下句之間,加進一個3至5字的半截句,不僅增加了歌詞的容量,而且節奏富於變化,念起來朗朗上口。

民間歌曲加垛

加垛是民歌中經常使用的手法。垛句一般為密集型節奏,常常一字一音,旋律性不強,節奏上處理得整齊一致,頓挫有力,類似於朗誦式的數板。垛句不追求旋律的起伏變化,而是突出節奏的動感。垛句常常插在民歌樂段的中間,其鏗鏘整齊的節奏與前後舒展悠揚的旋律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又擴展了詞句的容量。垛句還有為其後的舒展旋律重新積蓄動力的作用。
加垛又寫作"夾垛"。它是民歌樂段結構之外增加的部分,同時它又常常夾在一個段落的中間。

民間歌曲連八句

連八句又寫作"聯八句",是一種山歌的結構類型,流行在四川和陝西南部地區。其結構形式為:前後是兩個上下句樂段,第二個樂段是第一個樂段的反覆或變化反覆;中間插入一段數板性質的部分,節奏比前後兩個樂段相對密集,句幅緊湊。全曲一共8句。有的連八句的中段構成完整的4句樂段,便形成了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結構。

民間歌曲五句子歌

五句子歌也是山歌的一種結構類型,流行在四川、湖北、湖南和陝西南部等地區。它的結構形式是:第1、2句是一個上下句的對應式樂段,第4、5句是第1、2句的反覆或變化反覆,中間的第3句或是第1句的變尾(即樂句的尾部發生變化),或是第1、第2樂句的綜合(比較常見的是第1句的頭加第2句的尾),或者使用新的材料。同時,第3句的落音常為調式主音,有時是調式主音的上、下二度音或四度音。這樣,五句子歌的落音就形成了如下的規律:五度音-主音-主音(或二度音、四度音)--五度音-主音。

民間歌曲節奏

自由、悠長的節奏形態是典型山歌體裁的特徵,它主要表現在兩個互相依存的方面。第一,在陳述唱詞的部分,山歌音樂的節奏接近自然語言的節奏,目的是直接而清楚地説出心中的話;第二,在唱詞的詞組或句讀(dòu)的後面,也就是旋律的樂節或樂句的尾部,山歌常常出現自由延長音,為的是盡情抒發心中的慨嘆。唱詞陳述部分有規律的密集型節奏,與感情詠歎時的自由延長音形成了密集與寬放、規律與自由的鮮明對比,並且由於二者頻繁而多樣化的交替,豐富了山歌的節奏佈局,強化了山歌音樂的表現力。

民間歌曲小調

小調又被稱為小曲、俗曲等,是在農村和城市集鎮上廣泛流傳的民間歌曲。與勞動號子和山歌不同之處有:
1、小調的流傳和發展,反映了城市和鄉村音樂文化的交互影響和密切聯繫。小調的流傳遍及城鄉不同階層,並有廣泛的社會階層直接或簡介參與創作與加工;
2、小調有固定的唱詞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羣眾外,小調有職業和半職業藝人在熱鬧的公共場所進行商業性演唱,並常有樂器伴奏。
小調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連綴為多段分節歌。其曲調旋律性強,節奏、結構
規整勻稱,藝術手法比較豐富多樣,情感的表達比較委婉,寄抒情於敍事之中。

民間歌曲對應式

民歌中的所謂對應式結構,即兩個樂句構成的樂段,又叫上下句。這兩個樂句相互應答,相互補充,共同表達一個音樂內容。在對應式的兩句體結構中,上下句的句尾落音常常構成四、五度的關係。
北方山歌大多是對應式的兩句體結構,例如陝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甘肅和青海等地的"花兒"等。南方山歌則常見四句結構,它們也與兩句體結構有密切關係。有的是兩句體的重複或稍加變化的重複,有的第3句變化大些。湖南、湖北、四川、陝西南部流行的"五句子歌"和"連八句",也是以兩句體結構為基礎的。
小調中也多有對應式兩句體樂段,同時還有這種樂段的變化發展形態。例如一個上下句結構再加它們的變化反覆,形成四句體對應式結構;一個上句兩個下句的結構;兩個上句一個下句的結構等。

民間歌曲起承轉合

民歌中的起承轉合式樂段主要有如下特徵:

民間歌曲落音

第2、第4句句尾落音相同,第1句與第2、第4句的句尾落音為四、五度的對應關係,第3句落音與其他各句均不同;

民間歌曲旋律

第2、第4句之間或是重複(包括變化重複)的關係,或者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音調。第3句在旋律線、節奏等方面與前後樂句形成一定的對比關係。
山歌中即有起承轉合式樂段,例如江浙的徵調式山歌。小調中這種結構更加多見,還有
這種結構的變化發展形式。

民間歌曲流變

民歌的流傳變異情況十分普遍,在各個類別中均廣泛存在。在小調的時調中,流變表現得更加突出,包括:地域性變異、情感渲染性變異、表現功能拓寬性變異、體裁交叉滲透性變異等。這些變異類別具體表現在音樂中,有如下手法:
1、 加花;
2、 減縮;
3、 擴展;
4、 改變音樂結構;
5、 改變調式或調性;
6、 改變體裁或不同體裁之間相互滲透等。

民間歌曲時調

時調是小調類民歌中發展得最為規範和成熟的類型。它有如下特點:
1、 流傳時間悠久,傳唱範圍十分廣泛。
2、 不僅有一般羣眾歌唱,還有職業或半職業藝人在熱鬧的公共場所進行商業性演唱。
3、 由於流傳的時間久,範圍廣,同一首時調多具有多種歌詞內容。為適應不同的題材、
不同的音樂性格和不同的地方風格,時調在基本旋律框架大體穩定的基礎上,以音樂的其他因素的變化予以調整和適應。有些時調的變體變化更大些。因此一首時調往往具有彈性的表現功能。
4、由於藝人的商業性演唱,為爭取效益,藝人下工夫對時調進行加工改造,使其具有嚴謹規整的結構,變化豐富的節奏和音調,細緻講究的潤腔等。
5、由於上述原因,時調常被戲曲、説唱及民間器樂吸收,成為曲牌。
中立音又叫做3/4音或"活音"。中立音比通常的全音升高或降低1/4,同時又在1/4-2/4全音的範圍內上下游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