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義社

鎖定
民義社系民國初年的政治團體。1913年12月由湖南一部分不願投降袁世凱,逃亡到日本的同盟會員、國民黨人組織而成。本部設於東京南町。政綱為:“恢復真正共和,殄除國賊,製造良善憲法,保存固有領土”。骨幹分子有楊王鵬、龔鐵錚、葛龐、王道、鄒永成、李國柱、唐支廈、胡冠南、殷之輅、譚蒙、彭澤鴻、鄭芳欽、劉白、王仡、謝介僧、陳秀豸、劉國春等。社內不置首領,而採理事制。1914年春,推定王道為本部特派員,部署反袁工作,具體方法是“運動軍隊,號召綠林”。7月,中華革命黨成立後,該社成為其一個支部,但在內地活動時仍以民義社名義對外。時孫中山派覃振擔任中華革命黨湖南支部長,而民義社成員卻公舉鄒永成任此職。在1916年護國運動中,該社與中華革命黨未能很好配合,使鬥爭遭受挫折。後逐漸分化。 [2] 
中文名
民義社
成立時間
1913年12月
核心成員
楊王鵬、龔鐵錚、王道、鄒永成、李國柱
重要貢獻
積極參加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

目錄

民義社歷史沿革

民義社系二次革命失敗後湖南一些不願投靠袁世凱的國民黨人建立的秘密驅湯反袁組織。
1913年12月在東京成立,本部設在東京南町,以 “恢復真正共和,殄除國賊,製造善良憲法,保存固有領土” 為其政治綱領,主要目的是驅湯反袁,骨幹分子有楊王鵬、龔鐵錚、王道、鄒永成、李國柱等人,社內不置首領而採理事制。1914年該社推王道為本部特派員部署反袁工作,方法是 “運動軍隊、號召綠林”。
該社與孫中山於1914年7月組織的中華革命黨關係密切,其中不少民義社社員同時是中華革命黨黨員。民義社主要以暗殺恐怖活動和軍事冒險等方法在湖南展開反袁驅湯鬥爭,曾組織過李國柱郴縣起義、王道 陽起義、楊王鵬長沙突擊事件、民義社平江兵變等重要活動。當護國軍攻入湖南時,各處民義社黨人紛紛組織羣眾響應。1915年該社還在上海組織過旨在反日反袁的“救亡會”,併發行《救亡報》,進行反袁鬥爭。
民義社在湖南反袁驅湯運動前期,以忘我的戰鬥精神,動搖了湯薌銘的殘酷恐怖統治,但由於長期從事暗殺和軍事冒險活動,在反袁驅湯戰爭勝利時,民義社骨幹分子已死亡殆盡,而袁死湯逃之後,湖南又陷入南北軍閥混戰的局面。 [1] 
參考資料
  • 1.    萬里主編:《湖湘文化大辭典》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1頁。
  • 2.    李松林主編:《中國國民黨史大辭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