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治街道

鎖定
民治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位於深圳中軸線,東接龍崗區坂田街道,南鄰羅湖區清水河街道福田區梅林街道,西靠南山區桃源街道,北連大浪龍華街道,是龍華區與南山、福田、羅湖、龍崗四區的交匯處,與福田中心區僅一山之隔,轄區總面積29.26平方公里。 [1]  截至2017年,民治街道總人口約68.36萬人,其中户籍人口15萬人。 [2]  民治街道下轄共12個社區工作站。 [24] 
民治街道位於梅林關北,緊鄰福田中心區腹地,是深圳市兩個“特區一體化先行示範區”之一。深圳市規模最大、客流量最大的特大型綜合鐵路樞紐——深圳北站坐落於此,深圳地鐵4、5、6號線穿插而過,構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3-4] 
2020年,街道工業產值達360億元,同比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312億元,同比增長21%。 [5]  [25]  2019年12月16日,入選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名單。 [6] 
中文名
民治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深圳市龍華區
地理位置
深圳市中部
面    積
29.26 km²
電話區號
0755
郵政編碼
51813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8.36 萬(2017年)
著名景點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民治村史館
火車站
深圳北站
車牌代碼
粵B

民治街道歷史沿革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部分客家人由梅縣、東莞等地遷至龍華,併發起建圩,龍華遂逐漸繁華起來。
民國時期,龍華設有鄉公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龍華地區設龍華,民治等鄉。
1950年4月,寶安縣改鄉為區,龍華屬第三區(1955年秋改稱為觀瀾區)。
1958年3月,觀瀾區一分為三,分置觀瀾鄉、龍華鄉和石巖鄉。
1958年10月,龍華鄉與觀瀾鄉合併成立紅色人民公社,後更為觀瀾人民公社,社址設在觀瀾圩。
1961年7月,龍華從觀瀾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龍華人民公社,社址設在龍華圩。
1963年1月,又合併到觀瀾人民公社。
1975年7月,再分出。
1983年7月,改稱龍華區。
1986年10月,撤區設鎮。
1993年1月1日,寶安縣撤縣分設寶安、龍崗兩個區,龍華鎮轄屬寶安區。 [7] 
2004年1月3日,撤鎮設街。 [8] 
2006年4月29日,民治街道由龍華街道析出。 [9] 
2016年10月,龍華區成立,民治街道隸屬於龍華區所轄。 [10] 

民治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9月,民治街道下轄12個社區 [24] 街道辦事處位於深圳市龍華區陽光路26號 [26] 
民治街道下轄社區
民治社區
民新社區
民樂社區
民泰社區
上芬社區
龍塘社區
新牛社區
北站社區
民強社區
大嶺社區
樟坑社區
白石龍社區
/
/
/

民治街道地理環境

民治街道位置境域

民治街道位於羅湖、福田、南山、龍崗、寶安五區的交接處,東接龍崗區坂田街道,南鄰羅湖區清水河街道福田區梅林街道,西靠南山區桃源街道,北連大浪龍華街道,轄區總面積29.26平方公里。 [1]  [4] 

民治街道氣候

民治街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22℃,年平均降雨量1933.3毫米。 [7] 

民治街道人口

截至2017年,民治街道總人口約68.36萬人,其中户籍人口15萬人。 [2] 

民治街道經濟

2020年,民治街道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312億元,同比增長21%;工業產值達360億元,同比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億元。 [5]  [25] 
大腦殼山上看民治街道 大腦殼山上看民治街道

民治街道交通運輸

民治街道交通四通八達。梅觀高速南坪快速、布龍公路、龍華大道、新區大道、民治大道、平南鐵路貫穿全境,深圳地鐵4、5、6號線(龍華線環中線、光明線)穿插而過,將深圳中心區與龍華區全線,深圳北站也坐落於此。 [4] 
深圳北站
深圳北站(5張)
深圳北站距離深圳市中心9.3公里,距皇崗口岸12公里,與多條市政快速幹道相連,實現了廣深港、廈深等高鐵與地鐵4、5、6號線一站換乘,是深圳地區鐵路中心客運站,也是深圳鐵路“兩主三輔”的客運格局最為核心的車站。它銜接京廣深港客運專線、廈深鐵路,並與長途汽車站、公交場站、出租車場站以及社會車輛停車場接駁,形成具有口岸功能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是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鐵路客運樞紐。300公里時速的高速列車來往於北京、武漢、廣州、深圳、香港一線。從深圳北站出發,到香港只要15分鐘,到廣州只要25分鐘,到武漢只要3個小時,到北京也僅僅需要8個小時。 [4] 

民治街道社會事業

民治街道教育事業

民治中學 民治中學
轄區有中、小學22所,其中公辦學校18所、民辦學校4所,提供學位約4.1萬個;有幼兒園53所,其中公辦園35所、民辦園18所,提供學位約2.3萬個。 [11] 

民治街道文體事業

2018年,民治街道組織參加各類文體賽事,獲省級銅獎1個,市級金獎10個、銀獎4個。高標準打造了全市首家傳統文化體驗中心。羣團活動紮實開展,組建企業工會35家,在全市率先試行婦女代表常任制,成立全市首家婦女代表工作室;街道團工委被評為“2018年深圳市紅旗團委”。北站社區通過“深圳市學習型社區”評估,成績名列全市首位。計生、扶貧、徵兵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12]  開心麻花等專業藝術團隊進駐紅山演藝中心,原創大型兒童歌舞劇《望天湖的傳説》受到社會各界好評,36項文藝精品獲省、市大獎。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25] 

民治街道人居環境

2018年,民治街道建成白石龍音樂公園、逸秀公園,改造提升街心公園3個;完成民豐路花漾街區、民福路花道打造工程;民治大道特色商業街改造工程完成約70%;完成布龍路立交等4處重要節點綠化提升;完成北站周邊、梅龍路燈光景觀工程;完成12座公廁和10座垃圾轉運站改造工程。轄區PM2.5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排名全區各街道首位。 [12] 

民治街道歷史文化

民治街道紅色文化

白石龍文化名人營救紀念館
白石龍文化名人營救紀念館(4張)
抗日戰爭時期,民治街道的白石龍村有“小延安”之譽,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武裝的指揮部設於白石龍,並在村後丫髻山麓的山坑密林裏建立了後方醫院、兵工廠、糧站、報社和電台等,白石龍成為當時陽台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 [13-14]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旋即攻佔香港,當時在香港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的大批內地文化人士和知名民主人士被困“孤島”,處境十分危險。根據中共中央與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指示,在中共廣東地方組織、香港中共地下組織和東江人民抗日遊擊隊的周密部署下,鄒韜奮、茅盾、張友漁、胡繩、戈寶權、喬冠華等800多名進步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靜悄悄地從日軍封鎖下的香港神秘“失蹤”,逐批出現在白石龍村,並住進抗日羣眾搭建的草寮招待所。 [13-14] 

民治街道方言

民治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以客家方言為主。 [7]  [29] 

民治街道風景名勝

民治街道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2張)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位於龍華區民治街道辦白石龍社區,是深圳市內“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史料、文物收集最全的紀念館。 [15-16]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展覽面積826平方米,有電子地圖、LED牆、沉浸式投影、弧幕影院、幻影成像、名人綜合查詢大屏、圖文掃碼下載平台等。紀念館共設三個展廳,分別為一號、二號展廳和白石龍會議舊址。截至2019年7月,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展示文物92件組,歷史照片287幅,場景3處,油畫、國畫、版畫共21幅。 [16-17] 
2010年11月,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被授予“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15]  2020年8月,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入選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名錄。 [18]  2020年9月1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19] 

民治街道民治村史館

民治村史館 民治村史館
民治村史館位於龍華區民治沙元埔村,佔地面積7455平方米,展示了民治人民的革命鬥爭史、民治村的歷史變遷以及他們在“香港大營救”中的巨大貢獻。民治村有着光榮革命傳統,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民治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動,威震華南的東江縱隊總部就設在民治村。 [20] 

民治街道白石龍音樂公園

白石龍音樂公園
白石龍音樂公園(3張)
白石龍音樂公園是深圳市首個音樂主題公園,佔地面積約11.6萬平方米,總投入約9800萬。惠及白石龍、民樂、北站等多個片區的居民,與規劃中的北站中心公園、玉龍公園、大腦殼山生態公園等形成生態長廊。
白石龍音樂公園由主次入口區、音樂休閒區、互動休閒區、陽光綠地區、登山休閒區五個功能區組成。每個功能區設計充分融入音樂元素,雕塑、鋪裝、座凳、景牆等,均按五線譜、小提琴等音樂器材形狀設計。公園規劃建設公共廁所3座、垃圾中轉站1座、廣場景橋及特色廊架12座、室外停車場約60個車位。 [21] 

民治街道所獲榮譽

2020年10月,被授予“廣東省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2] 
2020年12月,民治街道辦事處榮獲“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 [27] 
2021年5月,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工商聯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23] 
2022年,民治街道辦事處榮獲2022年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狀。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