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族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民族學(Ethnology)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民族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與人類學專業有交叉共生關係。民族學專業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主幹學科之一,以人類社會及其文化為研究對象,注重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對推動民族文化創新,促進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與人類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 [1] 
民族學專業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紮實的民族學專業知識,熟悉中國民族理論和政策,瞭解國內外各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掌握民族學基本理論和調查方法,具備實地蒐集資料、民族田野調查的能力,最終可從事民族文化研究和管理、民俗文化導遊、民族事務服務、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諮詢服務等工作。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民族學的基本理論,瞭解中國民族和族羣、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基本情況;掌握民族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人類學、社會學及歷史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3] 
中文名
民族學
外文名
Ethnology
授予學位
法學學士
專業代碼
030401
修業年限
四年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法學
專業類別
民族學類

民族學發展歷程

民族學於19世紀中葉產生於歐洲,19世紀末開始傳入中國 [1]  。民國時期,民族學開始作為一個學術研究領域存在 [11] 
1926年,蔡元培發表《説民族學》,明確了民族學的學科定義 [1] 
1934年,中國民族學會成立,標誌着民族學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在中國基本成形 [1]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民族學學科得到了長足發展。至1949年,全國有8所院校設置了人類學及與民族學直接相關的邊政學專業 [1]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高等學校院系和專業調整之後,民族學學者全面參與了全國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和民族識別工作,在民族研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 
1978年後,民族學經歷了一個恢復、重建和發展的過程。部分高校開始招收民族學、人類學專業本科生,設立民族學系或人類學系 [1]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將民族學(專業代碼:060107*)、民族史(專業代碼:060109W)、藏學(專業代碼:060110W)和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專業代碼:030204W)合併為民族學專業(專業代碼:060105*),屬歷史學類(0601)專業 [8-9] 
2012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民族學專業由歷史學類(部分)(0601)調整為民族學類(0304),專業代碼由060105*變更為030401 [10] 
2020年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民族學屬民族學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30401 [12] 

民族學培養目標

民族學專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人文精神、科學理念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要求培養對象具備國際視野和國情意識,具有田野調查、理解與分析民族社會文化和跨文化溝通的能力,以及開展民族工作與服務社會的能力。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和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與能力,能夠勝任黨政機關、教學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國際組織、企業的相關工作,以及民族宗教事務、文物與博物館、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文化傳播與新媒體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1] 

民族學培養規格

民族學專業基本學制為全日制4年本科,實行學分制的學校可以適當縮短或延長年限,但不得少於3年。畢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1] 
民族學專業人才培養須達到如下規格 [1] 
  • 知識要求
熟練掌握民族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同時具備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關知識和方法 [1] 
  • 能力要求
  1. 基礎能力。具有良好的中文語言和文字表達,較熟練運用1門外語聽、説、讀、寫,以及熟練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 [1] 
  2. 學習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邏輯思維,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專業知識與研究方法,以及信息檢索與處理的能力 [1] 
  3. 田野調查能力。具有獨立開展田野調查,提煉、分析實地獲得的田野和文本資料,以及撰寫專業調查報告的能力 [1] 
  4. 科研能力。掌握民族學專業文獻檢索、整理與分析方法,並具有跟蹤和分析國內外研究動態,發現理論與現實問題,以及撰寫符合學術規範的科研成果的能力 [1] 
  5. 創新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就理論問題提出新見解、新觀點,以及就現實問題提出新對策的探索性創新能力 [1] 
  6. 實踐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知識解決涉及民族工作、跨文化溝通的實際問題,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能力 [1] 
  7. 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協調、組織、團隊合作,以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1] 
  • 素質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遵紀守法、敬業愛崗、熱愛勞動、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的品質 [1] 
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素質、熟練的實地調查素質、健全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1] 

民族學課程體系

民族學總體框架

民族學專業的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與畢業論文(設計)三部分組成 [1] 
理論課程由通識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特色課程等組成,總學分不少於163學分(未實行學分制的學校按1學分等於16學時折算)。專業核心課程不得少於21門(計63學分),其中15門(計45學分)為必選核心課程,另至少開設6門(計18學分)可選核心課程 [1] 
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應占總學分的20%以上(含20%) [1] 

民族學理論課程

  • 通識課程
通識課程知識領域應覆蓋中國歷史與文化、外國曆史與文化、當代科技與社會等 [1] 
  • 公共基礎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知識領域應覆蓋外語、思想政治理論、體育、軍事和國防等 [1] 
  • 專業核心課程
各高校須開設以下15門專業核心課程:民族學概論,人類學概論,中國民族概論(或中國民族誌)、世界民族概論(或世界民族誌),文化人類學理論,田野工作與民族誌寫作,中國民族史,民族學與人類學經典導讀,婚姻家庭與親屬制度,政治、法律與社會(或政治法律人類學、民族政治學),經濟、文化與發展(或經濟人類學、民族經濟學),宗教與文化(或宗教人類學),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社會學概論,社會研究方法 [1] 
各高校須從以下專業核心課程中至少選擇開設6門課程: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史,體質人類學,語言學與語言調查,民俗學概論,影視人類學,生態人類學,旅遊人類學,藝術人類學,都市人類學,應用人類學,歷史、記憶與文化(或歷史人類學),醫學、社會與文化(或醫學人類學),考古學概論,文物與博物館學,文化遺產與保護,社區概論,族羣理論與族羣關係,跨境民族與邊疆,民族與宗教事務管理,性別與文化,民族社會學,漢人社會研究,全球化與文化,跨文化交流與比較方法,文化研究,文化創意 [1] 
  • 專業特色課程
各高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特長及所在區域社會文化特點設置一定數量的專業特色課程,其知識領域涵蓋民族語言以及民族或區域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 [1] 

民族學實踐教學

  • 專業類實驗
各高校須為民族學專業實驗配備相應的實驗室。培養對象須撰寫專業類實驗報告,並納入成績考核 [1] 
  • 專業類課程設計
培養對象須至少完成1項專業類課程設計(學年論文)。各高校須為專業類課程設計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每個專業指導教師指導培養對象不得超過5人 [1] 
  • 專業類實訓
各高校須為民族學專業實訓創造必要條件,如配備師資、經費,安排培養對象短期參觀、訪問和調查等。培養對象須撰寫專業類實訓報告,並納入成績考核 [1] 
  • 專業類實習
培養對象須完成至少1次6~8學分的專業類實習,撰寫專業類實習報告,並納人成績考核。各高校須為專業類實習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每名專業指導教師指導培養對象不得超過20人 [1] 
  • 畢業論文(設計)
(1)選題要求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應當具有一定的理論或現實意義 [1] 
(2)內容要求
倡導以田野調查為基礎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的內容應當有較明確的觀點、翔實的材料和合理的論證。其中,觀點不得有違背中國法律、法規、學術倫理和影響民族團結的政治性錯誤;材料必須真實可靠;論證合乎邏輯,並符合原創性著作技術規範 [1] 
畢業論文(設計)一般要求1萬字以上,須有中英文摘要、相關文獻綜述及規範的註釋和行文。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參考文獻須有權威性、代表性,一般不少於15篇(本) [1] 
(3)指導要求
各高校須為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每名專業指導教師指導培養對象不超過5人 [1]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應獲得專業指導教師認可,並有記錄;畢業論文(設計)完成過程中,專業指導教師應至少提供3次以上指導,並有記錄;畢業論文(設計)提交答辯前應獲得指導教師同意,並有記錄 [1] 
(4)水平要求
熟練掌握民族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具有獨立開展田野調查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1] 
(5)考核程序
畢業論文(設計)考核應經培養對象申請和專業指導教師推薦,由各高校組織實施。畢業論文(設計)採取委員會答辯審議制度。相關程序符合教育部學位管理要求 [1] 

民族學教學條件

民族學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結構
各高校的民族學專業師資隊伍結構應相對合理。師資隊伍在年齡上應形成梯隊;在知識結構上既體現專業優勢又有互補,至少覆蓋專業核心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曾獲得民族學、人類學及相關專業學位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不低於30% [1] 
  • 教師背景
各高校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不得低於40%。專任教師隊伍整體應在3個以上不同的機構獲得博士學位 [1] 
  • 教師規模及水平要求
各高校的專任教師規模應與培養對象人數保持合理比例,生師比不得高於18∶1。各高校的專任教師應具有較高的職稱水平,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得低於30% [1] 
  • 教師發展規劃
各高校應為民族學專業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規劃和機會。每年應有20%以上的專任教師參加與專業教學科研相關的學術會議或培訓 [1] 

民族學設備資源

  • 教學設施
各高校應有相應的教學設施。有伊斯蘭教信仰教師或培養對象的高校須有滿足該類師生規模需要的清真就餐場地;有佛教信仰教師或培養對象的高校須有滿足該類師生規模需要的素食就餐場地。其他教學設施條件須達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要求 [1] 
  • 信息資源
各高校應有相關的信息資源條件,應配備3種以上的民族學類專業期刊,其他信息資源條件應達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要求 [1] 
  • 實踐教學
各高校應具有民族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條件,建設一定數量相對固定的田野調查、民族文化創新創業基地,配備相應規模從事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 [1] 

民族學教學經費

各高校應為民族學專業配備相應的教學業務經費。生均年教學業務經費不低於學生所繳學費的30%,其中每屆實習經費生均不低於800元(不含實習經費的教學業務經費生均不低於1500元)。新設民族學專業的高校,開辦經費不低於20萬元(不含固定資產),生均教學業務費、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不低於3000元,並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動態調整,保持經費持續增長 [1] 

民族學質量保障

  • 質量評估
各高校應以《民族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基礎,建立涵蓋《民族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述所有內容的、科學合理的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作為評估民族學類專業本科生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各高校須制定系統完整的質量評估流程,以及相關的實施規範,每年進行一次評估。同時,按照教育部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要求,開展常規化、制度化的質量評估 [1] 
  • 質量控制
各高校應以《民族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基礎,參照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以及教育部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要求,針對每次質量評估結果採取有效質量調控措施。各高校須建立針對質量評估結果的評估信息反饋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和調控改進機制,確保對教學質量進行動態、持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1] 

民族學培養模式

  • 民族學“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本科生導師制”的建立與完善
在“導師制”中,一是清楚地規定了推行導師制的時間是在每屆本科生二年級的第一學期,一般在國慶前後啓動;二是明確了推行“導師制”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德、智、體等全方面發展,實現本科生的一次性就業與考研;三是嚴格規定了擔任本科生導師的條件和職責 [5] 
(二)“本科生導師制”配套措施的制定
學年論文制:是從本科生第二學年導師制啓動後,由導師指導學生完成第一次學年論文,週期為一年,並由學院成立編輯委員會、投入專項經費,對論文編輯印刷成論文集。第三學年上學期開始,由導師指導學生完成第二次學年論文,並在此基礎上稍作修改與完善,完成本科生的畢業論文 [5] 
課程論文制:在制定民族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應用性、實踐性強的課程作為“驗證體系”課程,並結合暑期“三下鄉”、“民族鄉民族文化資源調查”等方式,實施田野調查,加強學生對民族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從而完成課程論文的撰寫 [5] 
導師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科研項目:本科生導師制鼓勵承擔專業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導所指導的學生參與科研項目,開展田野調查、資料收集整理等基礎性工作,以鍛鍊學生的基礎研究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 [5] 
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輔導制:在本科生導師制中,導師對於有志於考研的學生,不僅在思想上給予鼓勵,而且根據學生考研意願,提供相關專業知識輔導、應試技巧、面試準備等方面的指導 [5] 
(代表院校:重慶三峽學院
  • 應用型民族學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轉換人才培養模式。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找到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參與其中,明確地知道社會對應用型民族學人才的要求,通過不斷地探究,制定出完善、規範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應用型民族人才的培養過程,教師還要在培養的過程中,對學生指導的方式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進,突出集體指導與老師指導相結合,這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畢業論文方面,指導學生選擇與現實實際貼切的題目,在實踐中探討教育理論的實踐與改革 [6] 
第二,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應用型民族人才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教師要在教學上具有創新意識,要具有開拓意識,緊跟時代的發展,以育人作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這樣才有利於應用型民族學人才的培養。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總結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不斷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在學生實踐能力及動手能力方面體現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6] 
第三,培養方式多元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漸進。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民族學知識,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獲取經驗,提升能力。針對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專題彙報、教師點評等方式進行學習。對於應用型較強的專業課程,可以採用第二課堂教學,如本專業的學生作為主講人,也可以邀請教師及其他專業的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講述,整個課堂流程都由學生自主策劃完成,這種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遵循“重應用、重能力、強素質”的原則 [6] 
第四,全方位培養。在培養過程中結合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及其他學科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去申報及學習,通過項目的完成來培養學生協同合作能力。學生項目申報成功後,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導,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還要發揮作用,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項目內容,項目完成後及時提交項目報告。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調研,提高學生科研水平與科研能力,拓寬學生就業面 [6] 
  • 新時代雲南大學民族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堅持立德樹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專業思政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務之一。中國語境下的高等教育不僅要求學生習得相應的專業知識,更要在思想品德與為人處世上達到新的高度,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一代青年人 [11] 
(二)圍繞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的激發,全方位推進教學改革
首先,堅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倡導啓發式、討論式、案例導入教學方式,推進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建設,建成教育部首批在線精品開放課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及《民族學十二講》《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田野調查與民族誌寫作》等一批慕課,建構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 [11] 
其次,不斷開設內容豐富的課程菜單,擴大學生學習選擇權。一方面,擴大學生課外學習的選擇面,增加新的核心技能課程。另一方面,通過組織主題沙龍、讀書會、主題調研等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施展自身的知識才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及在具體社會實踐中夯實理論基礎提供核心路徑 [11] 
再次,通過開設面向學生的學習工作坊,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每學期面向學生開設由國內外專家學者主講的5個左右不同主題或領域的工作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 [11] 
最後,還以本科生導師制為抓手,落實學習過程管理和管理育人 [11] 
(三)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按照“新文科”範式建設民族學專業
其一,將現代影像技術引進專業教學。以影視人類學實驗室為依託,開設與實作相結合的《基礎影像技術》《影視人類學》等多門課程及專題工作坊,通過手把手教學,教會學生進行基於深入田野調查的影像拍攝、影片剪輯與後期製作,並通過舉辦“影像人類學沙龍”,為學生展映優秀的民族誌影像作品,提升學生對民族誌電影的認知,促使影像技術成為部分學生升學求職的核心競爭力 [11] 
其二,將空間信息技術引入專業教學。通過建立民族學與社會學信息化實驗室,以現代地理信息技術(GIS)為基礎,組織學生參與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的基礎數據,並把有關少數民族/族羣的統計數據、定量調查數據和質性研究信息進行整合,組織學生學習與操作,從而運用“民族地理信息系統”等大型數據庫,開展相應的研究探索 [11] 
其三,推進“互聯網+民族文化”教學。通過購置3D掃描、無人機等設備,依託人類學博物館,組織學生到全國各地開展實地調查,掃描世界遺產地及其他文化遺產之實物,在相關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後期製作,一方面為構建全景式的數字博物館提供支撐,另一方面也提升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參與到民族文化產業開發的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11] 
(代表院校:雲南大學

民族學數據統計

據陽光高考信息平台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普通高校民族學畢業生規模為600-700人 [3] 

民族學發展前景

民族學考研方向

民族學畢業生考研方向有人類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3] 

民族學就業方向

民族學畢業生適合從事的工作,包括黨、政機關的民族、宗教、統戰、民政、僑務、外事、旅遊、文物、博物館等部門,相關的政策研究機構、事業單位、新聞出版單位、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和各類公司、企業、外國在華機構以及基金會的公關、策劃、管理、和文秘等部門 [2] 
通過四年學習,民族學專業學生可在相關政府部門從事管理、研究和諮詢工作;在媒體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企劃和對外交流工作,並可在文化產業領域獨立創業;還可出國留學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學位,在高校及科研機構從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 [7] 

民族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
-
-
河北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
內蒙古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師範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
-
吉林
吉林師範大學
-
-
浙江
麗水學院
-
-
湖北
中南民族大學
-
-
廣西
廣西民族大學
百色學院
-
重慶
西南大學
重慶三峽學院
-
四川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
貴州
凱里學院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貴州民族大學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
-
-
雲南
雲南大學
普洱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
西藏
西藏民族大學
-
-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
寧夏
北方民族大學
-
-
新疆
新疆大學
新疆師範大學
-
(內容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4月11日;此表為不完全統計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