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團

編輯 鎖定
民團是中國傳統的地方武裝力量。 [1]  用來維持治安和用作預備役。是古代寓兵於民思想的體現
中文名
民團
性    質
地方武裝
組織者
地方政府

民團地方民團的作用

編輯
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整頓地方治安 [2]  ,作為預備役使用。

民團發展

編輯
民團是傳統地方武裝力量。是一種民兵武裝。
封建時期,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允許地方地主階級招募私兵鎮壓農民起義或者維護治安,稱呼最早最早於團並鄉村”之制,到北宋保甲制“團教法”開始 [3]  ,也作為傳統民間警備力量和封建王朝的預備役。
清朝的團練制度將民團推向了高潮 [4]  ,地方民團開始取代中央正規軍,如湘系,淮系等,地方團練的勢力過大因此成為後來軍閥的雛形。
而後來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地方政府組建的地方勢力為了加強地區統治防止中央軍的勢力 [2]  。民團力主壓制地方被統治階級的起義活動。
民團對地方治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編制進地方軍閥的軍隊,是地方軍閥的預備役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