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

鎖定
《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是2011年9月1日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語種為簡體中文,ISBN為 7514109897, 9787514109894。
中文名
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
語    言
普通話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1日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頁    數
335 頁
ISBN
7514109897, 9787514109894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目錄

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旨在以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為分析主題,對各個時期政府及當政者財政思想和財政政策的制定、歷屆政府財政政策的延續變遷、政策與制度的建立等問題進行專題深入研究,並評價財政政策及措施的實施效果,從財政政策總體發展的歷史視角來考察其變遷的意義及其歷史侷限。 [1] 

民國時期廣東財政政策變遷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從紛亂趨向財政統一
第二節 歷盡坎坷的治理整頓
第三節 財政政策的基本內容
一、實行財政立法
二、劃分國地收支
三、編制財政預算
四、整合税收體系
第四節 財政政策的特點及實效
一、財政政策變遷的規律
二、財政政策的特點
三、財政政策的複雜性
四、財政政策的實效
第二章 近代廣東省財政概況
第一節 晚清全國與廣東省財政概況
一、晚清政府財政概況
二、晚清廣東省財政概況
第二節 民國時期廣東省財政概況
一、民初的財政概況
二、南方政府的財政概況
三、寧粵對峙時期的財政概況
四、抗戰時期的財政概況
五、戰後廣東省的財政概況
第三節 廣東省的財政體制與財務管理
一、財務行政機構
二、省財政的預決算與收支
第四節 廣東省的税收系統與徵收機構
一、國税、省税與縣税
二、税務徵收機構
第五節 革命根據地的財政概況
第三章 民國初年廣東省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廣東軍政府的財政政策(1911年11月~1913年8月)
一、發行公債,緩解財政困難
二、整頓税收,開徵換契税
三、增發紙幣,竭力維持幣值
四、嚴法禁賭
五、漸進的禁煙措施
第二節 龍濟光統治時期的財政政策(1913年9月~1916年6月)
一、擅開賭禁,縱容煙賭娼
二、對日抵押借債
三、招商承辦税捐
四、應對紙幣低折風潮
第三節 舊桂系執政時期的財政政策(1916年7月~1920年10月)
一、濫發紙幣,搜刮毫洋
二、設立籌餉局,招商承包徵繳
三、大舉借債,私賣礦產資源
四、沿襲招商承辦税捐
五、大幅增加軍費
第四章 南方革命政府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粵人治粵時期的財政政策
一、統一財政,困難重重
二、省立銀行收歸官辦
三、發行善後公債,開源節流
四、加強審計,辦理財政預算
五、查禁煙賭娼
六、陳炯明治理時期的財政政策
第二節 大元帥府和廣東國民政府的財政政策
一、平均地權、發達國家資本
二、清丈土地、整頓税收
三、商團事件與財政政策
四i謀求統一財政
五、建立政府預算制度
六、發行公債籌集資金
七、設立中央銀行、改良幣制
八、爭取關税主權、加強緝私
九、設籌餉局,徵收賭税
十、“寓禁於征”的鴉片政策
十一、省港罷工委員會的財政政策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廣東省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軍政紛亂時期的財政政策(1927年5月~1928年2月)
第二節 李濟深、陳銘樞主政時的財政政策(1928年3月~1930年12月)
一、調整財政機構、劃分國省財政
二、整頓税制、開辦新税
三、整理和維持中幣
四、發行公債,整理金融
五、推行廢兩改元
六、恢復編制預算
第三節 陳濟棠主粵時的財政政策(1931年1月~1936年7月)
一、改良財政基本制度
二、整頓税捐、開徵新税
三、整頓土地及其賦税
四、整頓金融、鞏固銀行體系
五、大量發行各種公債
六、籌資創辦省營企業
第四節 歸政中央後的財政政策(1936年8月~1937年7月)
一、整理地方財政、統一幣制
二、盡力收兑各縣屬白銀
三、裁廢苛捐雜税
四、再倡禁煙禁賭
五、統一辦理地政、整理地籍
第六章 抗日戰爭時期廣東省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戰時主要財政規章
一、《廣東戰時施政綱要》
二、《粵省毫券整理辦法》
三、《三年建設計劃大綱》
四、《廣東省各級徵收機關組織規程》
五、《廣東緝私處組織規程》
第二節 戰時財政政策
一、戰時財政收支政策
二、戰時財税政策
三、維持債信,穩定金融
四、變革相關財政制度
五、嚴格控制物資,管制物價
六、整頓緝務、嚴打私梟
七、財政政策效能發揮有限
第七章 戰後廣東省政府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羅卓英主政時的財政政策
一、主要財政政策及其措施
二、圍繞《廣東五年建設計劃》的財政構思
第二節 宋子文主政時的財政政策
一、主要財政政策及其措施
二、幣制改革的應對
第三節 薛嶽主政時的財政政策
一、主要財政政策及其措施
二、戰後財政政策的慘淡結局
第八章 廣東省革命根據地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蘇維埃政府的財政政策(1927~1935年)
一、實行土地革命的政策
二、整頓與統一根據地財政
三、廢除苛捐雜税、建立新税制
四、創辦勞動銀行、發行銀票
五、保護商業貿易
六、基本財政政策的確立
第二節 抗日民主政府的財政政策(1937~1945年)
一、發展生產、保障供給
二、減租減息、保障主佃利益
三、統一税目税率、實行單一税制
四、徵集抗日公、軍糧,合理負擔
五、發行生產建設公債和國幣代用券
六、嚴格財政制度、嚴懲貪污
第三節 解放區政府的財政政策(1946~1949年)
一、合理負擔、減輕民負
二、減租減息清債、禁止高利貸
三、因地制宜、徵收公糧
四、逐步實行税收統一領導
五、發行各種公債
六、創辦銀行、發行流通券
七、管理進出口貿易,驅逐港幣,實施緝私
八、嚴格財政制度、嚴懲貪污
第九章 抗戰時期廣東省汪偽政府的財政政策
第一節 汪偽政府的財政規章
一、汪偽政府頒行的財政規章
二、汪偽廣東省政府相應的財政規章
第二節 汪偽省政府的財政收支政策
一、汪偽省政府的財政收入政策
二、汪偽省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
第三節 汪偽省政府的財政政策
一、整理財政、增加税收
二、控制金融貨幣市場
三、實行嚴格的物資配給
四、逐步實施禁賭
五、實施鴉片專賣制度
六、控制淪陷區的糧食供應
七、統制淪陷區的商業貿易
第四節 汪偽政權財政政策的性質及其惡果
一、貫徹執行汪偽國民政府的財政政策
二、充分體現了汪偽政府的殖民地性質
附錄 民國時期廣東省財政大事記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