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氄是中國漢字,意思是 鳥獸細軟而茂密的毛。
中文名
拼    音
rǒng
倉    頡
NBHQU
注    音
ㄖㄨㄥˇ
總筆畫
16
部外筆畫
12
五筆86
CBTN
五筆98
CNHE
鄭碼
XSLM
四角號碼
12214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C04

詳細字義

氄
<形>
鳥獸貼近皮膚處的細而軟的羽毛 [soft and fine]。如:氄毛;羽毛髮氄 [1] 

詞組

氄毛 rǒngmáo
[fine soft hair] 細小柔軟的毛

方言集匯

1.粵語:jung5
2. 客家話:[梅州腔] jung2 [台灣四縣腔] jung1 jung3 [客英字典] jung2 jung3 [海陸豐腔] rung1 rung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而隴切《集韻》《韻會》乳勇切,𠀤音宂。與𣯍同。鳥細毛也。一曰毛盛。《書·堯典》鳥獸氄毛。《孔傳》鳥獸皆生耎毳細毛以自温。
馬融雲:温柔貌。正義雲:氄毛,謂附肉細毛。《劉楨·烏生八九子詩》氄毛不自煖,張翼強相呼。
《玉篇》而允切,音蝡。義同。
《集韻》而融切,音戎。
如容切,音茸。義𠀤同。《兪琰·席上腐談》北方毛段細軟者曰子氄。子謂毛之細者。今誤為紫茸。 《説文》本作𣯍。從毛隼聲。《集韻》或作䩸𣭲縟。《玉篇》《增韻》亦作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