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毫針刺法

鎖定
(一)'刺手'與'押手' 毫針操作時,一般將醫者持針的右手稱為'刺手',按壓穴位局部的左手稱為'押手'(又稱'壓手')。《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説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針,進針時將臂、腕、指之力集於刺手,使針尖快速透入皮膚,然後行針。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膚,使毫針能夠準確地刺中腧穴,並使長毫針針身有所依靠,不致搖晃和彎曲。進針時,刺手與押手配合得當,動作協調,可以減輕痛感,行針順利,並能調整和加強針感,提高治療效果。古代醫家非常重視雙手配合動作,如《標幽賦》所説:'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確是經驗之談。
中文名稱
毫針刺法
英文名稱
technique of filiform needle acupuncture
定  義
以毫針防治疾病的針刺方法。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針灸療法及其他(三級學科)
中文名
毫針刺法
所屬學科
中醫
出    處
《靈樞·九針十二原》
(一)'刺手'與'押手'毫針操作時,一般將醫者持針的右手稱為'刺手',按壓穴位局部的左手稱為'押手'(又稱'壓手')。《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説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針,進針時將臂、腕、指之力集於刺手,使針尖快速透入皮膚,然後行針。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膚,使毫針能夠準確地刺中腧穴,並使長毫針針身有所依靠,不致搖晃和彎曲。進針時,刺手與押手配合得當,動作協調,可以減輕痛感,行針順利,並能調整和加強針感,提高治療效果。古代醫家非常重視雙手配合動作,如《標幽賦》所説:'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確是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