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蓓蕾

鎖定
毛蓓蕾(1926~2004.2.27),女,江蘇吳縣人,小學教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13歲開始從教,解放後長期任教於上海市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
中文名
毛蓓蕾
出生日期
1926年
逝世日期
2004年2月27日
主要成就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
出生地
江蘇吳縣
性    別

目錄

毛蓓蕾生平

三中心小學 三中心小學
毛蓓蕾,她是上海市第七屆和第八屆人大代表,先後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市模範班主任、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稱號以及中國福利會婦幼事業樟樹獎、上海市柘中獎教金獎勵等。
“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毛蓓蕾始終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從教格言。她長期擔任班主任,在小學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工作等領域長期耕耘、探究。20世紀80年代,她率先開展小學思想品德學科教育,發表文章200多篇、著作多部。退休後,她仍關心教育事業,指導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患病期間,她忍受癌症折磨,撰寫凝聚一生教育心得的《心之育》一書,直至生命最後一刻。毛蓓蕾在去世前囑咐親人,死後不開追悼會,不搞任何儀式,組織上送來的費用全部交給教育工會,捐贈給困難學生和老師。

毛蓓蕾心之育

去世前一個星期,毛蓓蕾在上海新華醫院的病牀上口述了一段話:“我還有好多好多話想説,我要把小孩子透露給我的心裏話都告訴大家,但這個任務我完成不了了。我想會有許多老師做得更好更多。”
這段感人肺腑的臨終留言,收錄在毛蓓蕾的遺作《心之育》中。
“把孩子們透露給我的心裏話都告訴大家”
與死神賽跑,毛蓓蕾衝刺成功,完成了凝聚一生心得的《心之育》。 2000年,毛蓓蕾被檢查出患有肺癌晚期,老人面對死亡十分坦然。“我的生命以日計算了,但我想盡快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教育心得留給後人。2001年7月,在癌症手術後的第二年,她在病痛中毅然出版了37萬字的《毛蓓蕾少先隊教育文集》。 之後,她不斷地與時間賽跑,與死亡搏鬥。2001年秋天,毛老師開始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籌劃出版最後一本書《心之育》,出版社考慮到毛蓓蕾病情,建議請人代筆,卻屢遭拒絕。“這是我的真情實感,必須要親自寫才行。” 癌細胞大範圍擴散,變本加厲地侵襲着毛蓓蕾老師的身體,劇烈的疼痛常會打亂她的思緒,毛蓓蕾靠服用鎮痛藥艱難地支撐着。實在忍不住,她乾脆走到鋼琴旁,一遍一遍彈起自己最喜愛的曲子《少女的祈禱》,用音樂緩解鑽心的疼痛。 2003年12月,毛蓓蕾的右鎖骨因癌細胞擴散導致斷裂,她再也無法握筆寫字。上海虹口區教育局送來了錄音機,讓她口述完成來不及寫的書稿。“每天,她下牀整理好衣容後,好像又回到昔日的課堂,又回到孩子們中間,對着錄音機充滿激情地講述着……”女兒周白樺説,那神情、那聲音,像在上一堂精彩的公開課。 2004年年初,癌細胞全身擴散後,毛蓓蕾從吃着止痛藥一筆一畫地寫,到躺在牀上口述由別人代筆,再字斟句酌親自修改。她一天比一天呼吸困難,家用氧氣量從最初一天使用1瓶,到後來24小時不能中斷。書中字字句句凝結着毛老師對孩子真摯的愛!
“孩子們的事沒一件是小事”
毛蓓蕾少年失學,1939年13歲的她走上教壇,當上“小老師”,她深知孩子對學校的渴望,她更知道,孩子們的事沒一件是小事。 20世紀80年代初,毛蓓蕾在全國率先進行小學德育課程的探索,她的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和諧性的教育原則很快影響全國,被評為全國第一位思想品德學科特級教師。“用愛撥亮孩子心中的燈”是毛蓓蕾常説的一句話。她視班級學生如珍寶,把愛輻射到每位孩子身上時,孩子們也同樣回饋着真愛。 在路上捱了小流氓的打,一個孩子的書包裏多了一根“防身”的鐵器。毛蓓蕾得知消息後,馬上向一位熱心教育的警官請教正當防衞的辦法,告訴學生:“身上帶着傢伙,就有蓄意之嫌,那時候,就是有理也説不清了。”同時,她和家長聯繫,請學生父親近日內適當地陪同上學。 一個孩子不認繼母,暗地和她搗亂。毛蓓蕾聽了家長反映後,向學生講了灰姑娘的故事,又拿出一個小本子,讓他每天把繼母為他做的事都記在上面,略加引導就讓他知道了:“我的後媽和灰姑娘的後媽不一樣。” 在毛蓓蕾辭世前幾天,一批一批的學生前來探望,由於病情太重,親屬們只能讓探望的人把想説的話寫在本子上。一本留言本,承載了太多感動與真情。 “這麼多年來,風雨共度,有您的關愛,我才明白做人的道理……”這位留言者因心理障礙,少年乃至成年時期曾兩次絕望想死,兩次被毛老師的愛心拯救。看着病牀上毛老師日漸乾瘦的身軀,1米8多的男子漢拽着老師的手,泣不成聲。 “我小時候調皮,但成績不錯。毛老師總誇我是一顆有稜有角的‘小鑽石’,同時幫我改掉急躁好勝的毛病。當她發現我愛唱歌、嗓音好,她就每天清晨6時半準時等在我家門口,一路上教我練聲和音樂知識。後來我報考藝術團,是她揹着手風琴,風裏來雨裏去地陪伴接送。”事隔多年,每當想到毛老師對自己的人生指引,已成演員的劉崇德心裏充滿了感激。 毛蓓蕾在書中寫道:“我是屬於孩子的。”她善於傾聽孩子心中的煩惱和困惑,指點迷津;她一次次家訪、調研,使德育教育更有針對性;她熱情幫助孩子解決各種困難,從自己菲薄的工資甚至治病的營養費裏拿出錢來資助他們完成學業;她四處奔波,聯絡其他老師和家長,尋求社會力量一起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
“每位老師都要熱愛我們的孩子”
薪盡火傳,誨人不倦。晚年的毛蓓蕾老師從教學一線崗位上退了下來,她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年輕人的身上。 “孩子們的事沒有一件是小事,每位教師都要熱愛我們的孩子,千萬不要把小朋友估計錯了,估計少了。把孩子的事做好,是我們教師的職責。”在辭世前病榻上最後一次昏迷之前,毛老師仍不忘教育自己的徒弟們。 直到病倒在牀上不能動彈時,毛蓓蕾老師還在和年輕教師共同研究課題。毛蓓蕾老師的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徒弟們的教育風格。在年輕教師王莉韻眼裏,毛老師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離校。 毛老師對青年教師關心備至。2000年,王莉韻參加上海市首批市級骨幹教師培訓,而學校又讓她準備一節集體主義教育公開課,忙得不可開交。正為找不到音像素材而發愁時,毛老師卻拿着一盒錄像帶送來。75歲的她跑了好幾個消防中隊,總共複製了15分鐘的集體逃生訓練的錄像。 “當各種榮譽向我湧來時,毛老師卻悄悄地走開,默默地站在遠方微笑。”毛老師的情感教育,在王莉韻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延伸和發展。在毛老師的指導下,她的論文《小學生思品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在上海青年教師教學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王莉韻説,毛老師不僅教會了她怎麼教學,更教會了她怎麼做人。 3月4日,在這本用生命鑄就而成的《心之育》首發式上,毛老師家人按照毛老師的遺願,將組織上送來的1萬多元喪葬費全部交給教育工會,捐贈給困難學生和老師。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走,這就是毛蓓蕾老師。 [1] 

毛蓓蕾評價

凝結毛蓓蕾老師一生教育心得和人生感受的《心之育》正式出版。韓正同志對毛蓓蕾老師作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她是以愛心開啓學生心靈窗户的典範,希望全市教育工作者以毛蓓蕾老師為楷模,學習她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對教育科學的求真精神、對教育藝術的創造精神,以心育人,為培育祖國下一代奉獻自己的心血才智。市委副書記殷一璀為《心之育》作序。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之育》分“我以我心育新苗”、“我與青年教師一起成長”兩部分。毛蓓蕾老師飽含深情,用樸實文筆和親切的敍事風格,通過典型個案的敍述和分析,真切地記錄了自己60多個春秋從教實踐中的成敗得失、探索思考和心得體會。彌足珍貴的是,《心之育》一書是毛蓓蕾老師在病中完成的作品,她以頑強毅力與病魔作鬥爭,堅持寫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春節前夕,殷一璀和副市長嚴雋琪前往毛蓓蕾老師家中探望,關心她的病情和治療情況。交談中,毛老師念念不忘《心之育》的寫作。當時,她的病情已惡化,無法握筆,通過口述、由家人抄寫的方式堅持寫作。殷一璀瞭解情況後非常感動,欣然命筆為《心之育》一書作序,懷着深深敬意,稱讚毛蓓蕾老師不愧為孩子最愛戴的啓蒙老師、家長最依賴的知心朋友、青年教師最崇敬的學習典範。 [2] 
追思
2004年3月4日下午二時,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在尚文中學召開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優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師追思會”。追思會由市班主任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師德標兵黃靜華老師主持。全體與會者先向 “以心育人的楷模”毛蓓蕾老師靜默致哀。接着,黃靜華老師介紹了毛蓓蕾老師的生平事蹟。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的區優秀班主任、毛蓓蕾徒弟李莉老師緬懷恩師諄諄教誨,彙報自己在毛老師言傳身教下成長的足跡。市優秀班主任施學兵、沈翔老師,黃靜華班主任工作研究室代表左錦鋒老師、北郊高級中學青年班主任研究會代表瞿培青老師先後發了言。他們緬懷先師風範,弘揚崇高師德,陳述學習毛蓓蕾教育思想的體會。感到學習毛老師要鍾愛自己從事的事業,應該“以心育人”,“以德育人”,要以崇高的師德影響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心靈,善於傾聽學生的呼聲,要尊重、理解學生,用愛去架設溝通學生的橋樑;要不斷學習、勇於實踐,注意工作藝術,做研究型的好教師。最後,市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鎮虎老師講了話,他希望大家按照韓正市長的要求,以心育人,為培育祖國下一代奉獻自己的心血才智。
參加追思會的有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成員,黃靜華班主任工作研究室成員,尚文中學部分青年教師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