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葉草芍藥(變種)

鎖定
草芍藥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長圓柱形。莖高30-70釐米,無毛,基部生數枚鞘狀鱗片。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長14-28釐米;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9.5-14釐米,寬4-10釐米,頂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或沿葉脈疏生柔毛,小葉柄長1-2釐米;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同形,長5-10釐米,寬4.5-7釐米,具短柄或近無柄;莖上部葉為三出複葉或單葉;葉柄長5-12釐米。
中文學名
毛葉草芍藥(變種)
植物界
分佈區域
四川東北部
葉片長
14-28釐米

毛葉草芍藥(變種)形態特徵

草芍藥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長圓柱形。莖高30-70釐米,無毛,基部生數枚鞘狀鱗片。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長14-28釐米;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9.5-14釐米,寬4-10釐米,頂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或沿葉脈疏生柔毛,小葉柄長1-2釐米;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同形,長5-10釐米,寬4.5-7釐米,具短柄或近無柄;莖上部葉為三出複葉或單葉;葉柄長5-12釐米。單花頂生,直徑7-10釐米;萼片3-5,寬卵形,長1.2-1.5釐米,淡綠色,花瓣6,白色、紅色、紫紅色,倒卵形,長3-5.5釐米,寬1.8-2.8釐米;雄蕊長1-1.2釐米,花絲淡紅色,花葯長圓形;花盤淺杯狀,包住心皮基部;心皮2-3,無毛。蓇葖卵圓形,長2-3釐米,成熟時果皮反捲呈紅色。花期5-6月中旬;果期9月。
草芍藥的區別:葉背面密生長柔毛或絨毛;花瓣白色。

毛葉草芍藥(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2000米的山坡林下。

毛葉草芍藥(變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四川東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嵩縣)及安徽(九華山)。模式標本採自湖北巴東。

毛葉草芍藥(變種)主要價值

根藥用,有養血調經、涼血止痛之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