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葉嶺南酸棗

鎖定
羽狀複葉長25-67釐米,小葉片較大,長6-13釐米,寬1.5-4釐米,兩面被微硬毛,脈上較密。圓錐花序大,長達35釐米,被灰黃色絨毛,與原變種明顯不同。 [1] 
中文學名
毛葉嶺南酸棗
拉丁學名
Spondias lakonensis Pierre var. hirsuta C.Y.Wu et T.L.Ming
植物界
漆樹科
檳榔青屬

毛葉嶺南酸棗形態特徵

毛葉嶺南酸棗線稿圖 毛葉嶺南酸棗線稿圖 [3]
喬木,高12—28米,稀達40米;小枝圓柱形,灰褐色,疏被灰黃色微柔毛,具半圓形葉痕和突起的小皮孔。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25—60釐米,有小葉7—10對,葉軸和葉柄圓柱形,被灰黃色微絨毛,葉柄基部增粗;小葉對生或近對生,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3釐米,寬1.5—4釐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實,基部極偏斜,全緣,一側楔形,另一側圓形,兩面被微硬毛,脈上較密,側脈纖細,在背面突起;小葉柄長約3毫米,被微絨毛。圓錐花序頂生,寬大,長達30釐米,密被黃色微絨毛;花小,白色;苞片披針形,長0.5—1釐米,被毛;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長約0.3毫米,外面被灰白色微柔毛;花瓣5,披針形,長約2毫米;雄蕊5,花絲線形,長約1.5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0.8毫米;心皮4,合生,子房4(稀5)室,花柱直而合生,花柱與子房無明顯界限,長約1毫米,無毛,圓錐狀4稜形。核果肉質,倒卵形或近球形,長約1.3釐米,寬約8毫米,成熟時紅色,中果皮肉質,內果皮木質,堅硬,橫切面四邊形,側面具4個凹點,頂端具4角和4個凹點,子房室與4個薄壁組織腔互生,每室具1種子;種子長圓形,種皮膜質。

毛葉嶺南酸棗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900米的石上溝谷密林中。

毛葉嶺南酸棗分佈範圍

產河口、金平、勐臘;
模式標本採自雲南金平縣。

毛葉嶺南酸棗變種

近於S. laxiflora(Kurz) Lace,但花絲線形,平滑,與花瓣等長,不具乳突體,花葯長圓形,花柱直而連合,子房全部發育,果實4-5室而不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