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脈樹胡椒

鎖定
毛脈樹胡椒(學名:Piper hispidum Sw.)是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常綠叢生狀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枝葉,果序芳香。樹皮灰白色枝條黃綠色,枝節膨大;幼枝節呈紅色或微黃色,有極短的白毛,老枝毛脱落,多皮孔。葉互生,全緣,紙質,橢圓形,先端尾尖。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長7.5-16(18)釐米,直徑約0.3-0.5釐米。漿果卵形或球形,組成稠密圓柱形穗狀體。果序彎曲,成熟時黑色,變軟後,脱落。種子小,黑褐色或黑色,幹後略扁,似正方體,徑約0.2-0.3毫米。 [1] 
毛葉樹胡椒為典型的熱帶植物,原產南美洲東部巴西亞馬遜河東南的阿克里州奧布朗庫市附近的林區邊緣,那裏為高温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2] 
毛脈樹胡椒是一新型的香料源植物,其莖、葉及果均可供提取芳香油。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毛脈樹胡椒
拉丁學名
PiperhispidumSw.
別    名
毛葉樹胡椒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胡椒目
胡椒科
胡椒屬
毛脈樹胡椒
命名者及年代
Sw.,1788 [4] 

毛脈樹胡椒形態特徵

毛脈樹胡椒
毛脈樹胡椒(5張)
常綠叢生狀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枝葉,果序芳香。樹皮灰白色枝條黃綠色,枝節膨大;幼枝節呈紅色或微黃色,有極短的白毛,老枝毛脱落,多皮孔,節間長2-6(8)釐米。葉互生,全緣,紙質,橢圓形,長7-16(18)釐米,寬4-7.5(9)釐米,先端尾尖;基部兩側不等,呈半心形;葉脈每邊5-7條,主脈及側脈在上面微凹,下面凸起,有柔毛;葉柄短,0.2-0.5釐米,具柔毛或無毛。芽具苞片,葉芽開放後,脱落。
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長7.5-16(18)釐米,直徑約0.3-0.5釐米;序柄無毛,長1-2.5(3)釐米;花兩性,極小,乳黃色;子房1室,有胚珠1顆。漿果卵形或球形,組成稠密圓柱形穗狀體。果序彎曲,成熟時黑色,變軟後,脱落。種子小,黑褐色或黑色,幹後略扁,似正方體,徑約0.2-0.3毫米。 [1] 

毛脈樹胡椒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美洲東部巴西亞馬遜河東南的阿克里州奧布朗庫市附近的林區邊緣,那裏為高温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毛脈樹胡椒為典型的熱帶植物,生長要求高温高濕和多雨的條件,如年平均氣温為26-27℃,月均氣温26-28℃;年降雨量2000-2500(3000)毫米。 [2]  [1] 
原生地土壤屬森林磚紅壤。引種栽地土壤與原產地同屬一類型的土壤,為酸性紅壤至中性沖積土,都能適應於其對土壤條件的要求。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良好,在粘重土上長勢不良。毛脈樹胡椒屬淺根性植物,側根尤為發達,根系多分佈於土層20-30(40)釐米處,因此,土層深厚、肥沃和水分較充足之地,有利於速生快長和萌發新枝葉。 [1] 

毛脈樹胡椒繁殖方法

毛脈樹胡椒播種

毛脈樹胡椒生長到成熟的年齡,並且完成體內一系列發育階段或過程之後,就可開花結實,產生種子進行繁殖。種子在適宜的温度和水分等條件下發芽,經撫育可長成種植苗。毛脈樹胡椒種子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它的顯著特點是實生苗生長快,可塑性強,有利於培育更耐寒的後代。另一方面後代產生變異,主要表現在後代精油主要成分在保持母本特性方面較差,給選種和育種增加了困難,這是在進行種子繁殖時必須注意的。還有種子繁殖,對保存和延續種的發展方面,在引種栽培地同樣與原生地一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優良單株種子選擇:為獲得毛脈樹胡椒高純度優良的種子,應根據生產所需建立採種園。園內的樹種是經過精油篩選的無性樹優良植株,其葉油和主要成分黃樟素含量高,且生長好,分枝多。實生樹因精油組分產生變異,不宜從上採種用作繁殖材料。只有篩選出高含量的單株後,從上採種繁殖育苗,才具有栽培的意義。因此,無性樹優良植株的種子,應是優先最佳選擇的繁殖材料。 [1] 
採種及貯藏:毛脈樹胡椒果實成熟期,清除採種母樹地面雜草或在地面鋪塑料薄膜層,搖動樹枝,震落後抬集,或第二天拾集落果(序)。也可搭人字梯採集黑色變軟的果序。採得未變軟的果序,在室內通風處堆放2-3天,至充分軟熟後裝入布袋內,置水中反覆搓揉後,淘去果肉和雜物,所得的浄種作播種材料。毛脈樹胡椒種子細小,徑約0.2-0.3毫米,千粒重約0.4-0.5克。忌失水和日曬。種子無休眠期。成熟季節氣温較高,不作貯藏,以及時或儘快播種為好。不及時播種,只要歷時10-15天,種子就喪失發芽力。 [1] 
發芽和播種:毛脈樹胡椒種子屬熱帶植物“短命”種子之類,且是出土萌發的樹種。及時播種發芽率高。月均氣温19℃以上,可滿足發芽所需的最基本條件,氣温20-24℃時,種子發芽出土更快。般播種後5-7天,種胚開始萌動和發芽,7-10天子葉出土,歷時20天,種子發芽率為94%。種植地中國勐侖1月氣温雖然較低(15.5℃),但室內温度比室外高,在培養皿裏(播種)的種子,歷時約10天發芽,約20天發芽率達90%。毛脈樹胡椒種子可用土盆(牀)或細沙盆(牀)撒播。播前將稍晾乾的細小種子與草木灰或細土拌勻之後,均勻播在苗牀上,不覆土。苗牀上蓋白色塑料薄膜,有避雨和提高播牀內温度的作用,可促進種子發芽。播完種子後,用噴壺均勻灑水,以後經常保持牀土濕潤,滿足種子所需的水分,以利發芽。 [1] 

毛脈樹胡椒扦插

扦插繁殖有利於後代保持母本的特性。一般選擇1-2年生木質化的主幹,每3-4個節作為一個插條,將其插入粗砂牀內。15天左右可見新芽萌發,30天以後有新根長出。45-60天才有新根長出,可能是由於温度的關係,海南島的年均温23-25℃比西雙版納年均温21-22℃高的緣故,主幹扦插成活率一般都在95%以上。側枝扦插成活率偏低,且根系不發達,後期生長緩慢,一般不採用。 [2] 

毛脈樹胡椒栽培技術

毛脈樹胡椒小苗培育

為了促進毛脈樹胡椒幼苗的快速生長,營養袋育苗是重要的措施。袋內裝消過毒的腐質土,不宜和忌用粘重土和瘦土。毛脈樹胡椒幼苗有2-4片真葉時,將幼苗儘快移植於盛肥土的營養袋內撫育,並及時澆透定根水。苗牀上搭半透明的傾斜蔭棚。以後每日視袋土水分狀況澆水,要求袋土經常保持濕潤。移植苗成活和長出新葉後,可逐漸拆除蔭棚,增加光照,可促進幼苗生長和使小苗受到鍛鍊。毛脈樹胡椒幼苗生長很緩慢,需要加強管理。除保持土壤濕潤外,應及時拔除雜草和松板結的土表層。苗期施腐熟清糞水1-2次。只要做到以上的要求,可促進幼苗的生長。在苗圃撫育4-5(6)個月,苗高30-50釐米時,可取袋苗種植。 [1] 

毛脈樹胡椒栽植管理

種植:毛脈樹胡椒大面積種植需看天看地和水源狀況。其適種區乾濕季分明,幹(早)季降雨少,乾燥,水源有限,不宜種植。為了確保和提高苗木種植成活率,毛脈樹胡椒宜於雨季來臨前後的5月下旬至6月間種植,到10月雨季結束前的間斷無雨天可種植,但種植較晚的,後期需要加強水分的管理。毛脈樹胡椒種植苗以袋苗為佳,且種植成活率高。裸根苗只宜於就地種植,水分管理跟得上,成活率也較高。種植穴(塘)大小為20釐米×20釐米×30釐米或30釐米×30釐米×40釐米。植塘要求種前7-10天備好,植時可邊回肥土種植。 [1] 
撫育:毛脈樹胡椒苗木種植後,主要實施“三分種七分管”的措施,這是確保苗木成活的最基本要求。在無法預測和預報下雨的當天,苗木種植後應及時澆透定根水,特別是裸根苗更要如此。種植時可部分入種,另一部分人及時澆定根水,目的在於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減少苗木的浪費。在種植後7-10天中,要有專人査苗和補苗,作到萬無一失。來年的乾熱季,天干雨少,種植地內植株缺水的,應及時澆水。能夠做到這些補救措施,可望能初步建成較為完整的林地。以後,每年需看林地內雜草生長狀況,中耕除草。要求草1-2(3)次,種植塘或種植帶上土壤板結的,也要儘快鬆土,有利雨水透入土層,可促苗木迅速生長,多多萌生枝葉。 [1] 
施肥:毛脈樹胡椒是一種主要採收枝葉生產芳香油為目的的長期作物,投產後,每年要採收枝葉1-2次,因此,生長過程需水量和消耗的肥力較大。種植地土壤肥力較好的,又能作到增施肥料,可有效地促進苗木的快速生長和苗木枝葉中精油的形成和積累,葉油質的提高。所以,毛脈樹胡椒施肥是栽培過程中的主要農事活動之一,是增產增收的主要技術措施。毛脈樹胡椒種植地區土壤多屬磚紅壤類型,既缺磷也缺鉀,因此,增施磷鉀不可少,尤其是磷肥對精油的形成和積累有很大的作用。毛脈樹胡椒投產3-5年後,應根據種植地土壤肥力狀況增施肥料,瘦地每年需要追肥1-2次氮、磷、鉀複合肥。毛脈樹胡椒蒸餾後的殘渣、飛機草及農家土雜肥等都可製成複合有機肥,用作追肥,肥力較好,也十分經濟。這種複合肥可條施、穴施,每畝施2000-3000千克,或更多。 [1] 

毛脈樹胡椒主要價值

毛脈樹胡椒是一新型的香料源植物,其莖、葉及果均可供提取芳香油。 [2] 
毛脈樹胡椒 毛脈樹胡椒
參考資料
  • 1.    程必強編著.熱帶名特優香料植物及其發展[M],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9,第84-115頁
  • 2.    楊逢春,吳剛,閆林,梁淑雲,穀風林,譚樂和.新型香料源植物毛葉樹胡椒在海南的引種試種[J].熱帶農業科學,2011,(第5期):58-60
  • 3.    毛脈樹胡椒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8-27]
  • 4.    毛脈樹胡椒  .theplantlist[引用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