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筆製作技藝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傳統技藝)

鎖定
毛筆製作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安溪藍田張氏毛筆製作始於1573年(明嘉靖五十二年),選料考究,具有“圓、尖、健、齊”的特徵。其祖傳毛筆製作技藝獨特,歷史悠久。 [7] 
2010年,毛筆製作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  2022年,毛筆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54。 [8] 
中文名
毛筆製作技藝
批准時間
2022年
遺產級別
省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遺產編號
Ⅷ-54
申報地區
泉州市安溪縣

毛筆製作技藝歷史淵源

據安溪縣藍田華礤張氏族史記載,自明嘉靖五十二年(1573年)起,第十三世張勝育起就開始製作毛筆,並有部分人從其為師習得毛筆製作技藝,到二十世紀初全村有半數多的人會製作毛筆並以此為生。張氏毛筆製作技藝在家族中代代傳承。第二十九世傳人張才枝於1990年在藍田華礤村開辦了文益制筆廠,1995年在安溪鳳城鎮開辦了文益筆莊,將安溪藍田華礤張氏制筆技藝繼承下來,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其師兄張金塗更是在台灣開辦了“新文益筆莊”,將張氏的制筆技藝推廣到更遠的地方。文益筆莊自創建以來一直沿襲着“以筆為媒”的傳統,同書畫同仁保持着友好往來。文益筆莊堅持“以德制筆、以德做人”,把文益毛筆的制筆精神和傳統工藝永遠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4] 

毛筆製作技藝工藝特徵

文益兼毫筆在羊毫畫筆中使用“加健”技術,做出的毛筆“提而不散、浦而不軟、筆鋒尖鋭、剛柔兼備”,形成了文益毛筆的獨特品質。文益毛筆在製作工藝上採用披住法做成的毛筆,筆鋒尖鋭、整齊,較好地顯示出“尖、齊、圓、健”四德。披住法工藝複雜,從投料到製成筆頭,需要經過上百道工字,不同品種的毛筆,所用材料種類不同,工序多少也不同。張氏毛筆主要有蘭葉、葉筋、狼圭、小紅毛、衣紋、描筆、小鶴頸、長峯羊毫、書畫、白雲、提筆、鬥筆等。 [4] 

毛筆製作技藝工藝流程

毛筆由純手工製作,工藝複雜。一支毛筆從原料進口到成品,一般需要經過設計、選料、配料、拔毛、脱脂、水盆、結頭、蒲墩、裝套、擇筆、抹筆、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從中又可細分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 [4] 

毛筆製作技藝傳承保護

毛筆製作技藝傳承價值

安溪藍田華礤張氏毛筆製作技藝歷史久遠,對考究福建書法歷史和福建毛筆製作歷史有重大深遠的意義。毛筆作為文房四寶之首,書法的好壞與毛筆的特性有着較大的關係,張氏毛筆製作技藝頗具文化藝術研究價值。 [4] 

毛筆製作技藝傳承狀況

毛筆製作技藝主要在安溪藍田華磜張氏家族中傳承,年過半百的藍田華磜張氏族人都懂得毛筆的製作技藝,但年輕一代基本無人傳承,只剩張才枝與其師兄張金塗(現居台灣鹿港)傳承。 [2] 

毛筆製作技藝傳承人物

張才枝,1962年11月出生,泉州市第五批市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毛筆製作技藝”。1974年9月開始在家跟隨父親張貞井學習毛筆製作技藝。1995年創設了安溪文益筆莊。2009年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文益筆莊”商標,並獲得通過。 [3] 

毛筆製作技藝社會影響

展覽活動
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由泉州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泉州網承辦的泉州市首屆文化創意產品展上,安溪文益筆莊展出作品“清水長流毛筆”。 [6] 
2021年,為營造非遺保護濃厚社會氛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潤物無聲·2021非遺展在鯉城區文廟廣場正音書院開展。此次展覽選取毛筆製作技藝等三項非遺技藝,通過影像紀實、技藝工序解構、優秀作品展覽、互動體驗等形式,帶着觀眾從視覺到感覺,深入瞭解體驗泉州非遺的無限魅力。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