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筆執筆法

鎖定
所謂毛筆執筆法,插圖較多的有《漢溪書法通解》、《歷代書法技藝》等,其多認為“五字執筆法”(擫、押、鈎、格、抵)是最好的執筆法,對其闡釋也各不相同。書法中的執筆,主要是書法家如何使用毛筆的問題。執筆可分為狹義執筆法和廣義執筆法。狹義執筆法僅指五指操作或加上腕部一起動作,主要用於寫中、小字,主要是調整指、腕執筆時的姿勢,涉及身體的部位很少。廣義執筆法是指手指、掌、腕、前臂、肘關節、上臂、肩關節等整個身體系統的合作動作。
中文名
毛筆執筆法
出    處
漢溪書法通解》《歷代書法技藝
常    見
五字執筆法
內    容
擫、押、鈎、格、抵

毛筆執筆法執筆介紹

學習寫毛筆字首先要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執筆得法,寫字時才能運用自如;如果執筆不當,養成不正確的習慣,糾正起來會很困難,也不利於把字寫好。
執筆方法被歷代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重視。只要我們翻開古今書法理論的典籍,關於執筆方法的探討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單鈎法、雙鈎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四字法、迴腕法等等。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則是故弄玄虛。
執筆方法要解決的就是五個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併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保證順利地書寫。要根據手指的生理特點,使手指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執筆。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 ·書法論》中説:“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押、鈎、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們對擫、押、鈎、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瞭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是彎曲、鈎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鈎,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鈎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着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毛筆執筆法執筆要點

(1)手指實:手指要實在地壓在筆管上,使握筆穩。(2)手心虛:手掌不要握緊,放鬆自然,掌心有一定空間,能夠自由運筆即可。
(3)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呈自然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要刻意。
(4)手掌豎:手掌豎起,能使手把筆拿直。

毛筆執筆法腕法要點

枕腕法 枕腕法 [1]
(1)枕腕:手腕枕在桌上寫字,只靠手掌來運筆,因為活動範圍較小,適宜寫小字。
提腕法 提腕法
(2)提腕:把手肘枕於桌上寫字,範圍變大,宜寫中字。
懸腕法 懸腕法
(3)懸腕:將整個手臂提起,手肘不要高於肩膀,用手掌及肩膀的力度運筆,活動範圍大,適宜寫大字。

毛筆執筆法執筆技法

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鈎、格、抵五字來概括説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 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 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鬆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鬆,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 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裏握着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儘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 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説:“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 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儘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需要説明的是;教材上執筆方法的圖,筆管略微傾斜。因為在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筆管不是始終保持正直的,要隨着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不斷變換方向。

毛筆執筆法姿勢方法

毛筆握筆姿勢和方法 毛筆握筆姿勢和方法 [2]
我國書法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是中國文化精髓。但其執筆方法也很講究,錯誤的執筆方法,不但會影響書法藝術的提升,同時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近視、頸椎突出等等問題。自古至今,執筆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説應有盡有。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類的機於,因為機子很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一直沿襲至今。到來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説“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説執筆沒有一定的標準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得靈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併攏在一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説普遍接受的是“按、壓、鈎、頂、抵”五指執筆法。

毛筆執筆法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鈎、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裏壓住筆桿。中指緊挨着食指,鈎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着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裏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併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2] 

毛筆執筆法枕腕懸腕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腕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痠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裏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2] 

毛筆執筆法高低與鬆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着痛快。
毛筆握筆姿勢和方法 毛筆握筆姿勢和方法 [2]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鬆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鬆,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説,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鬆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説“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毛筆執筆法運指運腕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儘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脱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斗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鬆,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儘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寫楷書時筆桿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