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瓣山姜

鎖定
毛瓣山姜(Alpinia malaccensis (Burm. f.) Roscoe)是姜科、山姜屬植物。株高3米或過之。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達90釐米,寬達1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急尖,面綠色,背被絨毛狀長柔毛;葉柄長2釐米,具槽;葉舌長達1釐米,2裂,稍被茸毛。總狀花序直立,長達35釐米,花序軸粗壯,密被黃色茸毛;小花梗長7毫米;花冠白色,被絹毛,管長1釐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無側生退化雄蕊;雄蕊長2.4釐米,無藥隔附屬體;蜜腺2,平坦,長2毫米;子房被長柔毛。蒴果球形,直徑約2釐米,黃色,不規則開裂。花期:春季。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西藏、雲南(西雙版納)、廣東有栽培。生長於低、中山常綠闊葉林下。
毛瓣山姜種子可以入藥,用於胸腹滿悶,嘔吐,宿食不消。還可以可用於庭院綠化。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毛瓣山姜
拉丁學名
Alpinia malaccensis (Burm. f.) Roscoe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姜目
姜科
山姜屬
毛瓣山姜
命名者及年代
(N. L. Burm.) Roscoe,1808

毛瓣山姜形態特徵

毛瓣山姜
毛瓣山姜(9張)
株高3米或過之。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達90釐米,寬達1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急尖,面綠色,背被絨毛狀長柔毛;葉柄長2釐米,具槽;葉舌長達1釐米,2裂,稍被茸毛。
總狀花序直立,長達35釐米,花序軸粗壯,密被黃色茸毛;小花梗長7毫米,密被黃色茸毛;小苞片寬橢圓形,白色,於蕾時包圍花蕾;花萼鍾狀,長1.5釐米,密被絹毛;花冠白色,被絹毛,管長1釐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5-3釐米;唇瓣卵形,長3.5釐米,黃色,具紅色彩紋,基部二側具痂及粗硬毛;無側生退化雄蕊;雄蕊長2.4釐米,無藥隔附屬體;蜜腺2,平坦,長2毫米;子房被長柔毛。蒴果球形,直徑約2釐米,黃色,不規則開裂。花期:春季。 [2] 

毛瓣山姜產地生境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西藏、雲南(西雙版納)、廣東有栽培。生長於低、中山常綠闊葉林下。 [2-3]  [4] 

毛瓣山姜栽培技術

毛瓣山姜選地整地

選地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鉀、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微酸至微鹼性(pH6.0-7.5)的沙壤土為好。根系發達,增產潛力大,整地時應深翻土地0.3-0.4米,整細、耙平、鋤淨雜草,將腐熟農家肥與複合肥、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後施入種植土內,保持園地不積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5] 

毛瓣山姜種植要點

  1. 温度:毛瓣山姜是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典型物種之一,喜高温多濕和半蔭環境,在種植過程中,夏天要防止高温,應將其放在陰涼處;冬季應注意防寒;在中國北方需要將其移至無風、較温暖的室內越冬。 [5] 
  2. 光照:光照對毛瓣山姜影響較大。忌陽光直射,在間接的輻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長較好,所以在生產上應在人工控制光線環境下栽培。 [5] 
  3. 水分:水分是毛瓣山姜生長的制約因子。在生長季節需勤澆水,並經常向葉面噴霧,但需要注意土壤不要過粘過濕,否則易爛根且容易引起病害,進入秋冬後,生長緩慢,澆水量要逐步減少,防止凍害。 [5] 
  4. 土壤:毛瓣山姜的生長和栽培對土壤要求嚴格,要求土壤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用肥沃的富含有機質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質作為基質較好。一般用腐葉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置,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製。出苗後,可根據不同土質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結。培土還可以防止根莖露出土外,可多生長莖葉,促進子姜肥大。 [5] 
  5. 肥料:毛瓣山姜在生長期對肥料需求量大,必須定期進行施肥,一般每年應施肥3-4次,初春、初秋和冬前各1次,施肥以有機質肥料為主,秋冬肥可適當增加磷鉀肥。 [5] 

毛瓣山姜病蟲防治

毛瓣山姜病害

毛瓣山姜的病害一般可分為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以及藻類等引起的其它病害。 [5] 
  1. 細菌性病害一般有姜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細菌斑點病(Phyllosticta sp.)、軟腳病(Pseudomonas sp.)、姜腐病(Pseudomonas sp.)和姜瘟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等。研究發現姜軟腳病(Pseudomonas sp.)發病初期莖葉凋萎,後變鮮黃,葉片萎縮,根呈水漬狀。防治方法是選擇無病菌土壤或種過水稻的地塊種植,防止姜根部積水和受漬,可用5%的石灰水或用50克高錳酸鉀,兑水50千克對土壤進行消毒;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爛向中心,積水或施下未經腐熟的糞肥,引發此病,防治可淋施波爾多液,或按防軟腳病的辦法進行土壤消毒;姜瘟病主要採用輪作換茬,選用無病種姜,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石灰對病穴消毒,藥物可選用克枯星800倍加農用鏈黴素1000倍或姜瘟寧300倍進行防治。 [5] 
  2. 真菌性病害一般有褐斑病Cercospora insulana)、炭疽病Bacillus anthracis)、葉斑病Pseudomonas cepacia)、灰斑病Ascochyta lycope)、斑枯病Septoria lycopersici)、斑點病Septoria sp.)、葉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白絹病Sclerotium rolfsii)和鏽病Puccinia sp.)等。 [5] 
  3. 藻類引起的病害主要是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a),這些病害大都先從危害葉片開始。 [5] 

毛瓣山姜蟲害

毛瓣山姜的蟲害大多由介殼蟲Lcerya sp.)、香蕉冠網蝽Stephantitis typica)、弄蝶(Hesperia comma)、桉袋蛾Amatissa snelleni)、麗斑脊甲(Gonophora pulcholla)、白條蟓(Pantatomide sp.)、猿葉甲(Colaphellus bowringii)、紅蜘蛛Pentfaleus sp.)、薊馬Gynaikothrips sp.)、蚜蟲Aphidoidea sp.)、吹綿蚧(Lcerya purchasi)、粉蚧Oracella acuta)、黃圓蹄盾蚧(Pinnaspis buxi)、椰圓盾蚧Pinnaspis destructor)、短鬚蟎(Carpoglyphus sp.)、桃蛀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等引起。 [5] 
蟲害防治主要是姜螟Pyrausta nubilalis)、姜糞蟲蛆(Phyxia scabiei)等。姜螟幼蟲蛀食姜苗致使其葉片枯黃,可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是撲滅姜螟成蟲,在1、2齡的幼蟲期施藥毒殺。從5月份初即可見幼蟲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為盛期;姜糞蟲蛆可用敵敵畏5000倍液淋於蟲害區,以殺滅幼蟲,並防止其蔓延為害。 [5] 

毛瓣山姜主要價值

毛瓣山姜種子可以入藥,用於胸腹滿悶,嘔吐,宿食不消。 [4]  還可以可用於庭院綠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