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燮均

鎖定
毛燮均(1901—1978)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五日,毛燮均生於四川省仁壽鎮子場(今始建鄉)。中國醫學教育家,曾任牙科主任、衞生部口腔專題委員會主任、《中華口腔科雜誌》總編輯等職。1978年6月4日因心臟病逝世,終年78歲。 [1] 
中文名
毛燮均
出生日期
1901年7月15日
逝世日期
1978年6月4日
出生地
四川省仁壽
職    稱
教授

毛燮均人物生平

毛燮均(1901—1978)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五日,毛燮均生於四川省仁壽鎮子場(今始建鄉)。幼時家庭生活困難,其父在成都華西協和大學奶牛場當工人,得教會資助,毛燮均在成都讀小學、中學。16歲時父母病死後,先後作小學教師和華西大學牙科醫院護理,1922年考入華西大學牙科醫學系,半工半讀。1930年畢業,獲牙科醫學博士學位,到北平協和醫學院任助教。1935年去美國明尼蘇達及塔夫茲大學牙科學院進修。回國後任北平協和醫院講師、副教授及醫院所屬第一衞生事業所牙科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北京大學醫學院牙科系教授、牙醫學系主任。1947年秋第二次去美國哈佛大學考察教育及口腔正畸學。1949年回國任北京醫學院口腔系主任兼口腔正畸科主任。建國後除繼續擔任原職外,還擔任衞生部醫學委員會委員、衞生部口腔專題委員會主任、《中華口腔科雜誌》總編輯、中華醫學會理事、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參加九三學社。1954年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特邀代表。 [1] 
口腔正畸學是發展口腔醫學迫切需要的一門學科。新中國成立後,毛燮均以三把椅子起家,在北京醫學院創建第一個口腔正畸科,填補了口腔醫學的一項空白。他任教多年,從20世紀60年代起又開始培養口腔正畸研究生,他領導的口腔正畸科工作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在國內外都評價很高。“文革”中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從事醫療、科研工作的權利被剝奪,荒廢了極為寶貴的10年,且在肉體上受到嚴重摧殘,以致一度神志不清。晚年病中仍繼續堅持工作,他主持設計製成的一種製作簡便、療程短、費用低,適用於廣大患兒的“環託式活動矯正器”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明四等獎。 [1] 
1978年6月4日因心臟病逝世,終年78歲。 [1] 

毛燮均主要作品

粉碎“四人幫”後,毛燮均精神振奮,抓緊時間主編出中國第一本《口腔矯形學》教科書。他研究的《錯合畸形新分類法》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 [1]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仁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仁壽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06,第586-5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