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澄

(明朝禮部尚書、太子太傅)

鎖定
毛澄(1461~1523),字憲清,號白齋,晚號三江,人稱三江先生,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明朝弘治六年(1493)進士第一(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傅,卒贈少保諡號“文簡”。
全    名
毛澄
憲清
白齋、三江
諡    號
文簡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蘇州府崑山
出生日期
1461年9月9日
逝世日期
1523年5月24日
主要成就
大禮議事件中數次與明世宗據理抗爭
最高官職
禮部尚書、太子太傅

毛澄人物生平

毛澄早年經歷

毛澄的家族世代居住於蘇州府崑山的東隅弘治年間,割其地設置太倉州,於是毛澄成為了太倉州人。
毛澄天性明粹神采秀朗容止端潔行步未嘗左右環顧。七歲時,善於屬對,所寫的詩歌口口傳誦。過年的時候,毛澄與哥哥們拜見親戚,長輩贈送金錢而歸,毛澄到家則捨棄了金錢,説:“要此何用,吾不欲違其意,故攜帶而歸耳。”兵部武選司主事陳愷聽説後非常驚奇,就把自己的外甥女許配給他。十七歲時,成為太倉衞學生,生活貧苦,努力學習,每次考試均進入優等。
成化二十二年(1486),考中應天府鄉試,歸來後生病。
弘治元年(1488),丁父憂服闋,畢業於國子監

毛澄高中狀元

弘治六年(1493)進士第一(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弘治九年(1496),充會試同考官考績,進階儒林郎。充《大明會典》纂修官。
弘治十三年(1500),充經筵展書官。八月,援例請告,送母親還鄉。毛澄的母親年滿百歲,建人瑞坊。
弘治十五年(1502),返回京城。
弘治十六年(1503),《大明會典》完成,進右春坊右諭德,仍然兼任修撰,參與編撰《歷代通鑑纂要》。
弘治十七年(1504),充東宮講讀官,聲音清切,義理明暢。明武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以毛澄“進講明晰”入奏明孝宗,説:“今日講書毛先生是蘇州人,説書卻真正明白”。明孝宗大喜,正遇上中秋節設宴,於是撤宴賞賜給毛澄。
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充經筵講官

毛澄直言敢諫

明武宗即位,推恩官僚,進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九月,賜金箱、束帶。充《明孝宗實錄》纂修官。
正德二年(1507)正月,母親病重,毛澄請求回家省親,沒有得到允許。母親去世,毛澄匍匐而歸,哀動鄉里。
正德四年(1509),權宦劉瑾指責《大明會典》的小瑕疵,以此奪去諸位纂修者的官秩,毛澄罷官左庶子,仍然擔任侍讀。秋天,服闋還朝,任侍講。八月,進侍講學士,主持順天府鄉試。九月,署任國子監事。
正德六年(1511),充殿試讀卷官。升任翰林院學士,充日講官
正德七年(1512),掌翰林院事,奉命教導庶吉士
正德九年(1514),充會試主考官。升任吏部右侍郎
正德十年(1515),升任吏部左侍郎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進階通議大夫。六月,升任禮部尚書,侍經筵。八月朔,明武宗微服私訪,毛澄率侍郎王瓚顧清等上疏請求還宮。明武宗出居庸關遊幸宣府,久留不返。毛澄等頻繁上疏直諫,明武宗均沒有答覆。
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明武宗回京,命百官穿戎服在郊外迎接。毛澄等人請求穿常服,沒有得到允許。七月,明武宗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率軍巡邊。巡幸宣府,抵達大同,途經山西榆林。毛澄等屢次上疏馳諫。至十二月,再次與廷臣上疏説:“去歲正月以來,鑾輿數駕,不遑寧居。今茲之行,又已半歲。宗廟社稷享祀之禮並系攝行萬壽正旦冬至朝賀之儀悉從簡略。臘朔省牲,闕而不行,遂二年矣。歲律將周,郊禋已卜。皇祖之訓曰:‘凡祀天地,精誠則感格,怠慢則禍生。’今六龍遐騁,旋軫無日。萬一冰雪阻違,道途梗塞,元正上日不及躬執玉帛於上帝前,陛下何以自安?且邊地荒寒,隆冬尤甚。臣等處重城,食厚祿,仰思聖體勞頓,根本空虛,遙望清塵,憂心如醉。伏祈趣駕速還,躬親稞享,宗社臣民幸甚。”明武宗沒有答覆。兵部尚書彭澤起初擔任左都御史,曾奉命總管陝西邊事,土魯番入侵哈密王瓊陷害彭澤,欲置重罪,毛澄辯護説:“彭澤有功無罪”。都給事中王爌石天柱支持毛澄的説法,於是彭澤從輕發落。次日,王爌、石天柱皆被貶官。有人教唆王瓊彈劾毛澄,但沒有成功。寧王朱宸濠沒有叛亂時,毛澄揭發了他種種不法之事,被朱宸濠所怨恨。
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明武宗還京,諭告禮部:“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朱壽遣往兩畿,瞻東嶽,奉安聖像,祈福安民。”毛澄等驚訝,與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業,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號。今曰‘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夫出此旨者,陛下也。加此號者,陛下也。不知受此號者何人?如以皇儲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則遣使走幣,足將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獻寶香,如佛、老所為哉?”毛澄歷陳五不可。明武宗沒有答覆。明武宗賜毛澄大紅蟒衣一襲、玉帶一圍。
正德十五年(1520),充知貢舉官。寧王朱宸濠在江西叛亂,明武宗南征以示威武,駐蹕留都超過一年。毛澄屢次請求迴鑾。明武宗返回通州,採納江彬的進言,準備馬上賜死朱宸濠。毛澄根據漢庶人(漢王朱高煦)的故事,請求將朱宸濠押送還京,上告郊廟,獻俘行刑。明武宗沒有采納。宦官王堂鎮守浙江,請求建生祠西番闡化王使者請求額外賜茶九萬斤。毛澄皆力爭,沒有得到明武宗的採納。

毛澄迎立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駕崩,毛澄和大學士梁儲、壽寧侯張鶴齡駙馬崔元、太監韋霦等迎明世宗安陸。明世宗到達後,準備拜見,有人提議用天子之禮。毛澄説:“今即如此,後何以加?豈勸進辭讓之禮當遂廢乎?”

毛澄大禮議之爭

明世宗即位剛滿六天,有旨商討他的父親興獻王的主祀及尊稱。五月七日戊午,毛澄大會文武羣臣,上表建議説:“父親漢成帝立定陶王劉欣為皇太子,立楚孝王之孫劉景為定陶王,奉劉欣生父定陶恭王的祭祀。大司空師丹以為恩義備至。今陛下入承大統,宜如定陶王故事,以益王朱佑檳第二子崇仁王朱厚炫繼承興獻王之後,襲興獻王主祀事。又有父親、宋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入繼宋仁宗之後,即宋英宗。司馬光認為濮王宜尊以高官大爵,稱王伯而不名。範鎮進言:‘陛下既認宋仁宗為父,若復以濮王為父,於義未當。’於是立濮王園廟,以趙宗樸為濮國公奉濮王祀。程頤進言:‘為人後者,謂所後為父母,而謂所生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倫也。然所生之義,至尊至大,宜別立殊稱。曰皇伯、叔父某國大王,則正統既明,而所生亦尊崇極矣。’今興獻王於明孝宗為弟,於陛下為本生父,與濮安懿王事正相等。陛下宜稱明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凡祭告興獻王及上箋於妃,俱自稱‘侄皇帝’某,則正統、私親,恩禮兼盡,可以為萬世法。”建議呈上,明世宗大怒説:“父母可更易若是耶!”命再次議論。
同月二十四日乙亥,毛澄復與廷臣上議説:“《禮經》為人後者為之子,自天子至庶人一也。興獻王子惟陛下一人,既入繼大統,奉祀宗廟,所以臣等前議欲令崇仁王朱厚炫主興獻王祀。至於稱號,陛下宜稱為‘皇叔父興獻大王’,自稱‘侄皇帝’名。根據宋朝程頤的説法。本朝之制,皇帝於宗藩尊行,只稱伯父、叔父,自稱皇帝而不名。今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大王’,又自稱名,尊崇之典已至,臣等不敢復有所議。”因錄程頤《代彭思永議濮王禮疏》進覽。明世宗沒有聽從,命g廣泛考證前代典禮,再議上報。毛澄於是再次與廷臣上議説:“臣等會議者再,請改稱興獻王為叔父者,明大統之尊無二也。然加‘皇’字於‘叔父’之上,則凡為陛下伯、叔諸父皆莫能與之齊矣。加‘大’字於‘王’之上,則天下諸王皆莫得而並之矣。興獻王稱號既定,則王妃稱號亦隨之,天下王妃亦無以同其尊矣。況陛下養以天下,所以樂其心,不違其志,豈一家一國之養可同日語哉。此孔子所謂事之以禮者。其他推尊之説,稱親之議,似為非禮。推尊之非,莫詳於魏明帝之詔。稱親之非,莫詳於宋朝程頤之議。至當之禮,要不出於此。”一併錄入魏明帝詔書呈遞給明世宗。當時,明世宗鋭意想要推崇所生,而進士張璁再次嚮明世宗進言,竭力陳説禮官的謬誤。明世宗心動,持毛澄等上疏很久不下。至八月庚辰朔,再命集議。毛澄等於是覆上議説:“先王制禮,本乎人情。明武宗既無子嗣,又鮮兄弟,援立陛下於明憲宗諸孫之中。是明武宗以陛下為堂弟,父親明孝宗,母慈壽太后,無可疑矣,可復顧私親哉?”疏入,明世宗不悦,再次留中不發。
給事中邢寰請求討論明憲宗的皇妃邵氏徽號,毛澄上言:“王妃誕生興獻王,實陛下所自出。但既承大統,則宜父親明孝宗,而母慈壽太后矣。明孝宗於明憲宗的皇妃宜稱皇太妃,則在陛下宜稱太皇太妃。如此,則倫常既正,恩義亦篤。”疏入,得到批覆。該月,明世宗以母妃將至,下禮官議其儀。毛澄等請求由崇文門東安門,明世宗認為不可。於是議由正陽左門入大明東門,明世宗又認為不可。毛澄等執議如初。明世宗自定其儀,悉由中門入。此時,尊崇禮還未定,張璁復進《大禮或問》,得到明世宗的贊同。至九月末,於是下毛澄等前疏,更令博採輿論再上報。毛澄等知勢不可已,謀於內閣,加稱興王為‘帝’,妃為“後”,而以皇太后懿旨行之。於是毛澄上疏進言:“臣等一得之愚,已盡於前議。茲欲仰慰聖心,使宜於今而不戾乎情,合乎古而無悖乎義,則有密勿股肱在。臣等有司,未敢擅任。”明世宗於是在十月二日庚辰,以慈壽皇太后旨加興獻王號曰“興獻帝”,妃曰“興國太后”,皇妃邵氏被尊為“皇太后”,宣示中外。明世宗雖勉從廷議,心猶不快。吏部尚書遇缺,廷推首選毛澄,毛澄推辭説:“人豈不自知,吾才豈堪此哉。”吏部左侍郎羅欽順力推毛澄,毛澄聲色俱厲地説:“你與我同年,豈不知我。他日敗事,你也有責任,且喬宇有何不可,乃欲強我。”羅欽順知道毛澄的意志堅定,於是以喬宇首薦,毛澄次之,聞者讚賞他退讓。山陵事畢,再次上疏請求歸鄉,明世宗温旨勉留。
十二月十一日己丑,復傳諭加稱皇帝。內閣楊廷和等封還御批,毛澄直言力爭,又與九卿喬宇等合諫,沒有得到明世宗批准。

毛澄病重辭世

嘉靖元年(1522)正月,清寧宮後三小宮發生火災。毛澄復以為言,遇上很多朝臣上諫,事情得以停止。充《明武宗實錄》副總裁。毛澄先後五六次上書直言告病回鄉,被嘉靖帝慰留,沒有得到同意。
嘉靖二年(1523)二月,毛澄素來有脾疾,病重,再次力請,於是得到允許。舟行至興濟,去世。論定策功,加毛澄太子太傅,蔭錦衣衞世襲指揮同知,毛澄力辭沒有接受。奉昭聖皇太后懿旨,主選大婚,得女子七人,其中一人是劉鎮撫之女,因為是宦官的族人,得到宦官們的暗中幫助。給事中將實情告訴毛澄,毛澄稽查武選貼黃得到證實,於是上報明世宗,中止了冊封典禮。
明世宗敬畏毛澄,雖然數次忤旨,而恩禮不衰。毛澄生病後,明世宗派遣太醫診視,不時賞賜藥物。去世後,明世宗表示深深哀傷惋惜。贈少傅諡號“文簡”,蔭一子中書舍人 [1] 

毛澄人物軼事

大禮議事件中,明世宗曾派遣宦官向毛澄示意,至長跪稽首。毛澄驚訝,急忙扶起宦官。宦官説:“上意也。上言‘人孰無父母,奈何使我不獲伸’,必祈公易議。”明世宗因此出私房錢賄賂毛澄。毛澄奮然説:“老臣老朽昏庸,不能破壞典禮。獨有一去,不與議已耳。” [1-2] 

毛澄家族成員

子:毛希原,國子生 [2] 

毛澄人物評價

明史》:澄端亮有學行,論事侃侃不撓。 [1] 
                           毛澄像 毛澄像
邵寶:公言動可法,不止文字之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