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枝五針松

鎖定
毛枝五針松(Pinus wangii Hu & W. C. Cheng)是松科,松屬喬木,高可達20米,胸徑60釐米;冬芽褐色或淡褐色,無樹脂,芽鱗排列疏鬆。針葉5針一束,粗硬,微內彎,先端急尖,邊緣有細鋸齒,背面深綠色,橫切面三角形,葉鞘早落。球果微具樹脂或無樹脂,熟時淡黃褐色或褐色、或暗灰褐色,矩圓狀橢圓形或圓柱狀長卵圓形,中部種鱗近倒卵形,鱗盾扁菱形,邊緣薄,微內曲,稀球果中下部的鱗盾邊緣微向外曲,種子淡褐色,兩端微尖,種翅偏斜。
分佈於中國雲南東南部海拔500-1800米的石灰岩山地,疏生不成森林,或與棟類樹種混交成林。喜雨量充沛、氣侯温和、濕潤及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環境。
毛枝五針松木材質較輕較軟,結構較細密,具樹脂,耐久用。可供建築、枕木、電杆、礦柱及傢俱等用材,亦可提取樹脂。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毛枝五針松
拉丁學名
Pinus wangii Hu & W. C. Cheng [9]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松目
松科
松屬
毛枝五針松
命名者及年代
Hu et Cheng,1948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瀕危(IUCN標準)、極小種羣

毛枝五針松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 [2]  ,高約20米,胸徑60釐米;一年生枝暗紅褐色,較細,密被褐色柔毛,二、三年生枝呈暗灰褐色,毛漸脱落;冬芽褐色或淡褐色,無樹脂,芽鱗排列疏鬆。針葉5針一束,粗硬,微內彎,長2.5-6釐米,徑1-1.5毫米,先端急尖,邊緣有細鋸齒,背面深綠色,僅腹面兩側各有5-8條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稀有1-2個第二層細胞,樹脂道3個,中生,葉鞘早落。球果單生或2-3個集生,微具樹脂或無樹脂,熟時淡黃褐色或褐色、或暗灰褐色,矩圓狀橢圓形或圓柱狀長卵圓形,長4.5-9釐米,徑2-4.5釐米,梗長1.5-2釐米;中部種鱗近倒卵形,長2-3釐米,寬1.5-2釐米,鱗盾扁菱形,邊緣薄,微內曲,稀球果中下部的鱗盾邊緣微向外曲,鱗臍不肥大,凹下;種子淡褐色,橢圓狀卵圓形,兩端微尖,長8-10毫米,徑約6毫米,種翅偏斜,長約1.6釐米,寬約7毫米。 [3] 

毛枝五針松近種區別

毛枝五針松近日本五針松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唯後者的小枝色淺,黃褐色;針葉較細,徑不及1毫米,樹脂道2,邊生;球果幾無柄,種翅較短,長不及1釐米,兩者易於區別。 [3] 

毛枝五針松生長環境

為中國特有樹種,生長在雲南東南部海拔500-1800米的石灰岩山地,疏生不成森林,或與棟類樹種混交成林。喜雨量充沛、氣侯温和、濕潤及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環境。 [3]  毛枝五針松分佈區為南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温13-17℃,1月平均氣温8-12℃。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幹、濕季節明顯,乾季多濃霧,相對濕度80-85%。土壤為石灰岩風化的赤紅壤或紅色石灰土,pH值4.5-5.5。常生於石灰岩山地常綠闊葉林中或石山岩坡和懸崖峭壁。3月開始抽稍發葉,4月開花,翌年10月球果成熟。 [4] 

毛枝五針松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秋季採收球果,曬乾開裂,篩出種子,儲存至第二年早春播種,飽滿的種子約在30-40天發芽出苗,要搭棚遮蔭,注意苗期撫育管理,防止立枯病。 [4] 

毛枝五針松主要價值

木材質較輕較軟,結構較細密,具樹脂,耐久用。可供建築、枕木、電杆、礦柱及傢俱等用材,亦可提取樹脂。 [5]  毛枝五針松現存植株極少,材質優良,可作滇東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樹種。其枝細,松針短,是極好的盆景植物。 [4] 

毛枝五針松保護措施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 (EN)。 [6] 
毛枝五針松原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調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8] 
瀕危原因:瀕危種。毛枝五針松不僅分佈區極狹窄,而且數量極少,僅零星分佈於雲南東南部石灰岩山區。由於森林破壞嚴重,分佈區內許多山嶺已經光禿,僅在懸崖峭壁上偶有殘存。 [4] 
保護措施:西疇小橋溝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大力繁殖種苗,擴大栽培。同時對麻栗坡和西疇的毛枝五針松古樹應加強保護。 [4] 
植物現狀:2013年09月17日,經過25年的系統研究,中國極小種羣野生植物毛枝五針松的遷地保護獲得初步成功。這對繼續展開典型極小種羣植物遷地保護及引種迴歸實踐有重要意義。毛枝五針松居羣數量少於10個,且種羣數量極少。
2012年的調查顯示,毛枝五針松野外現存種羣數量僅有358株,其中中國雲南省西疇縣有13株、馬關縣有10株、麻栗坡縣有335株。因此,毛枝五針松被列在中國亟待拯救保護的120種極小種羣野生植物名錄中。
中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從1988年就開展了毛枝五針松的遷地保護研究,對其種子貯藏、育苗、生長髮育規律、適應性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中從中國雲南麻栗坡縣火燒樑子遷地栽培在昆明植物園的毛枝五針松於2009年結果,但種子未發育;而在2013年植株得到了發育良好的種子,有望培育下一代苗木,標誌着在該種在中國昆明植物園的遷地保護獲得了初步成功。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