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果薹草

(莎草科薹草屬植物)

鎖定
毛果薹草,中文學名:毛果薹草(變種)(拉丁學名:Carex miyabei Franch. var. maopengensis S. W. Su),為莎草科薹草屬下的草本植物。產於安徽。生於路邊濕地。
中文學名
毛果薹草
拉丁學名
Carex miyabei Franch. var. maopengensis S. W. Su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莎草目
莎草科
亞    科
薹草亞科
薹草族
薹草屬
分佈區域
安徽

毛果薹草形態特徵

根狀莖具長的地下匍匐莖,較粗壯。稈高45-60釐米,略呈鋭三稜形,具葉,上部粗糙,基部具淡紅褐色無葉片的鞘,老葉鞘的腹面或邊緣成網狀細裂。葉長於稈,寬3-5毫米,平張,較堅挺,上面及邊緣粗糙。苞片下部的葉狀,長常超過花序,無鞘或有時最下面的苞片具短鞘。小穗5穗一6個,頂部1-2個為雄小穗,間距短,線形,長1-3釐米,寬約2毫米,基部常有1-3朵雌花;其餘的為雌小穗,間距4-6釐米,圓柱形,長2-6釐米,寬4-5毫米,密生多數花,向基部花漸疏,最上面的1枚雌小穗的頂部有時有少數雄花;上部的小穗具短柄,下部的有時柄稍長,稍粗糙。雄花鱗披針形,頂端鈍圓,淡褐色;雌花鱗片披針形,長3.5-5毫米,頂端漸尖,小穗基部的鱗片有的具長芒,微粗糙,膜質,中間淡褐色,兩側暗紅褐色,邊緣白色透明,具3條脈。果囊斜展,卵形,三稜形,長約4毫米,膜質,黃褐色,被白色短柔毛,上部較密,基部楔形,頂端漸狹成中等長的喙,喙稍外彎,喙口具兩短齒,齒稍粗糙。小堅果緊包於果囊內,倒卵形,三稜形,長約2毫米,頂端具略彎的短尖;花柱基部稍增粗,柱頭3個。花果期4-5月。 [1] 

毛果薹草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路邊濕地。 [1] 

毛果薹草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中國安徽省。模式標本採自安徽祁門。

毛果薹草異種區別

本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雄小穗基部常有1-3朵雌花;上部的雌小穗通常具柄;雌花鱗片披針形,頂端具短尖或長芒;果囊被白色短柔毛,上部毛稍密。 [1] 

毛果薹草參考文獻

var. maopengensis S. W. Su, in Journ. Anhui University (Natural Sci. Edit.) 20 (3): 107-108, 199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