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

鎖定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在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舒適快樂的教學、活動空間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生土材料,挖掘當地的建造技術,從而不僅延續了當地傳統的施工工藝、組織模式,使當地的工匠認識到傳統技藝的價值所在,而且通過組織當地貧困的村民們參與到校舍的建造活動中來,使他們從中獲取部分經濟收益,改善他們的生活,即使微不足道,但也體現了 [1]  建築師 [2]  的苦心和匠心。
中文名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
創辦時間
2003年
辦學性質
小學
所屬地區
甘肅省
類    型
小學
屬    性
小學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學校背景

毛寺村是甘肅省東部地區一座典型的貧困村落,當地村民生活與教育水平均
十分落後。為改善現有落後的教育條件,2003年當地政府邀請 [1]  香港中文大學捐助
並設計興建一座小學校。 [2]  並在西安交通大學建築學系周若祁教授的協助下,在對
當地以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了新學校的設計和建設目標。
新學校的設計和建設將不僅僅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舒適愉悦的學習環境,更關鍵
的是要以此為契機,診釋一個符合於當地有限的經濟、資源和技術條件,切實可
圖1 圖1
行、行之有效的生態建築模式。因此,新學校被命名為“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如圖1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設計原則

①儘可能地避免高耗能、高污染材料的使用,諸如粘土磚、水泥等。並減少
圖2 圖2
建造過程中所產生的能耗和污染。對於學校教室而言,應在達到令人滿意的室內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平面佈局

毛寺村中心的一片面南台地之上,三面黃土丘陵環抱,南面向蒲河敞開,具有良好的微氣候和景觀條件。可以説是傳統風水學中的理想營造之地。在總體規劃中,由於學校功能構成較簡單,所需的10間教室兩間一組被劃分成5個單元,沿着東西方向面南佈置在兩個不同的台地之上。如圖2所示。這不僅有助於每間教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採光和用於冬季採暖的太陽能,而且利用地形可以加大夏季南風對於教室自然通風的積極作用,並減小冬季北風所造成的衝擊。室外場地被教室自然圍合成兩個不同標高的開放空間。其中,被教室環繞的場地作為內向休憩花園,配以大量的樹木和花草,以及有組織的花架和石凳椅,孩子們課間休息和玩耍。下一標高的場地北靠教室組羣,面南開放,作為孩子們室外活動和鍛鍊的操場。整個學校的主要通路和休憩空間,由毛石網狀鋪地與花壇貫穿於綠樹陣列之中,使得即便在夏季整個校園都能擁有一個涼爽的室外微氣候。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慈善項目

這是一個慈善項目。其目標不僅僅是為當地的孩子們創造一個舒適愉悦的學習環境,更關鍵的是要以此為契機,努力詮釋一個適合於當地發展現狀的生態建築模式。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研究方法

該項目強調一個科學化且可推廣的設計與研究方法。當地冬季寒冷夏季温和,現有建築多是生土建築。通過研究,發現這裏冬季的熱工設計,是最為有效的生態設計手段。而當地以生土窯洞為代表的傳統建築中藴含着大量基於自然資源並值得生態建築設計借鑑的生態元素。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順應地形

順應地形,學校所需的十間教室被分為五個單元,佈置於兩個不同標高的台地之上,使得每間教室均能獲得儘可能多的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風。以綠化為主的院落環境有助於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舒適愉悦的校園環境。教室的造型源於當地傳統木結構坡屋頂民居,不僅繼承了傳統木框架建築優良的抗震性能,而且對於村民而言更容易建造施工。教室北側嵌入台地,可以在保證南向日照的同時,有效地減少冬季教室內的熱損失。寬厚的土坯牆、加入絕熱層的傳統屋面、雙層玻璃等蓄熱體或絕熱體的處理方法可以極大地提升建築抵禦室外惡劣氣候的能力,維護室內環境的舒適穩定。與此同時,根據位置的不同,部分窗洞採用切角處理,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室內的自然採光效果。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學校造價

新教室的直接造價(包括材料、人工與設備)只有422港幣/平方米。新建教室的室內氣温始終保持着相對穩定的狀態。
即便在罕有的嚴冬,無需任何燃料採暖,教室仍可達到舒適且空氣清新的室內環境。

毛寺生態實驗小學項目總結

從這個學校項目中,村民們得以重新認識他們自己的傳統。新學校的建造向他們詮釋了一條適合於黃土高原地區發展現狀的生態建築之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