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家橋

鎖定
毛家橋位於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毛家村毛家橋40號,橫跨禹城河,東西走向,是一座壯麗的單孔石拱橋。
中文名
毛家橋
所屬年代
民國二十年(1931年)
位    置
州市閶門外的山塘步行街
性    質
七里山塘17座石橋之一
現    狀
已廢

毛家橋文物歷史

據地方誌記載毛家橋始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為毛憲倡捐資建造。毛憲,字式之,號古庵,武進人,生卒年均不詳。正德六年(1511)進士,擅長詩詞,主要作品有《古庵文集》十卷等。毛家橋清代康熙年間首次重建;民國二十年(1931)再次重建。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家橋文物特徵

毛家橋全長27.2米,跨度7.6米,橋寬3.7米。民國重建之前,橋比現今高一尺許,坡度稍陡。重建時增設了石欄,並在兩側橋面中線敷設條石,便於獨輪車過往。整橋以雜色花崗岩砌置,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斕。毛家橋拱券採用分節並列砌置法,無券眉,券石上有建橋記載和紀年,模糊風化,不能全辨。橋額處刻“毛家橋”三字,下有“舊名劉村”。毛家橋有聯柱,無橋聯。橋坡平緩,橋體狹長,南北台階各17 級,中軸線上鋪車輪長條石,方便獨輪車行駛。獨輪車木製、獨輪,一人推,可載重600斤左右,作運貨乘人之用。富户購置自用,另有腳伕用以承運貨物賺錢謀生,解放初期尚有使用。毛家橋有橋柱4 對,現只剩3 對,其中頂部2 對為圓頭柱,其餘為素面方形柱,橋欄尾部尚存西南方一塊抱鼓石,其他抱鼓石遭到破壞。橋心石刻如意旋水紋,橋欄、橋柱保存較為完整。毛家橋舊名留(劉)村橋,何時改名毛家橋,無文字記載。相傳在元朝泰定年間(1324—1327),有毛祥者,祖居西河,後寓常州為官,其子孫遂定居江南,後又遷居武進劉村。後毛氏子孫發達,劉村毛姓者日眾,日久漸易名毛家橋。古人曰:“劉村橋稱毛家橋,儼然卧龍壓波濤。” [1] 
參考資料
  • 1.    毛家橋  .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引用日期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