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子才

鎖定
毛子才,在已知的306本、出的黃梅戲傳統劇目中,有119折是取材於黃梅縣真人真事或民間傳説的特有劇目,其中有13折是反映孔壟鎮居民毛子才的真人真事。 [1] 
《毛子才》串戲具體劇目是《毛子才分家》、《毛子才趕生》、《毛子才陪禮》、《毛子才辭年》、《毛子才吃麪》、《毛子才背凳》、《毛子才滾燭》、《毛子才落店》、《毛世進找父》、《兩河溝》、《釣蛤蟆》。 [1] 
近代能將《毛子才滾燭》表演得爐火純青的是黃梅縣黃梅戲藝人熊利華。 [1] 
中文名
毛子才
所屬劇種
黃梅戲 [1] 
原型人物
黃梅縣孔壟鎮居民 [1] 

毛子才角色原型

在已知的306本、出黃梅戲傳統劇目中,有119折是取材於黃梅縣真人真事或民間傳説的特有劇目,其中有13折是反映孔壟鎮居民毛子才真人真事的串戲。 [1] 
毛子才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據桂遇秋考證:毛子才是清代康熙年間黃梅縣孔壟鎮人,原在西街燕子街居住,後遷到東街筷子街。本人以篾匠為業,平時好賭、貪杯、撒謊,妻子李氏屢勸不改。因此,對他十分嚴厲,他見到妻子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所以,黃梅人將怕老婆的人戲稱為“毛子才”。《毛子才滾燭》《毛子才落店》兩折戲的出場唱腔分別道出了毛子才的籍貫:“家住孔壟筷子街,取名叫做毛子才。百般活兒我不做,天天總想抹紙牌。若有幾天冒抹牌,十個指頭癢起來。”“家住黃梅燕子街,我名就叫毛子才。因為在家愛抹牌,又被李氏趕出來。” [1] 

毛子才串戲劇目

《毛子才》串戲具體劇目是《毛子才分家》、《毛子才趕生》、《毛子才陪禮》、《毛子才辭年》、《毛子才吃麪》、《毛子才背凳》、《毛子才滾燭》、《毛子才落店》、《毛世進找父》、《兩河溝》、《釣蛤蟆》。這一組串戲均為揭露欺詐懶惰、好賭貪杯,歌頌勞動人民勤勞儉樸傳統美德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賢慧、勤勞的妻子,用不同的方式勸導、教育、啓迪丈伕力戒賭博、懶惰、貪杯惡習。 [1] 
近代黃梅縣黃梅戲民間藝人只能傳承《打紙牌》、《兩河溝》、《釣蛤蟆》、《毛子才滾燭》4折戲,楚劇、景德鎮採茶戲、九江採茶戲、吉安採茶戲、鄂東採茶戲、鄂南採茶戲、武寧採茶戲、睦劇、廬劇等幾個劇種,有《毛子才》串戲中的一折或幾折流傳,東路子花鼓戲除《兩河溝》外,尚保留《毛子才》串戲12出。是採茶、花鼓諸腔的地方劇種保留《毛子才》串戲最多的一個劇種。 [1] 

毛子才毛子才滾燭

《毛子才滾燭》是黃梅戲傳統小戲72小出之一。其劇情為:黃梅縣孔壟鎮谷壩頭筷子街的毛子才,嗜賭成性,失去理智,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天,其妻張細花給他兩百個銅錢,叫他去街上買豬油,沿途邊走邊想讓手上的錢下“兒”。他跑到外面賭博,買豬油漆錢的輸得一分不剩,最後把老婆也輸給你人家。毛子才從外面賭博歸來,其妻李氏見沒買豬油,把錢輸光了,勃然大怒。將他從雞窩裏拉出來,把上衣全部脱光,要他頭頂、手拿、口含放有水的飯碗8個(有的為6個),碗內點燃三支臘燭,從板凳下反覆翻鑽,不準潑了水,熄了燭懲罰他,最後將其捆在板凳上用家法抽打。此戲為丑角行當的重場戲,表演上很有特點和技巧,吸收了雜技頂碗藝術和岳家拳的招式、套路。戲中提到東街、西街、谷壩頭、張塘等地名,都是黃梅縣孔壟鎮各街的地名。 [1] 
黃梅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國家級項目,在湖北曾習稱採茶戲或花鼓戲,外省稱之為黃梅調、黃梅戲、下河調、三角戲等。黃梅戲形成於湖北黃梅、廣濟一帶。清乾隆年間形成,在道光年間已有較大發展。 [3]  黃梅採茶戲是先有小戲,後有大本戲的產生。黃梅採茶戲“72小折”戲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太白湖、感湖周邊地區的地名和人物以及生活習性。 [2] 
如:《毛子才滾燭》是毛子才串戲中的一出小戲。毛子才是清康熙年間黃梅縣孔壠鎮人,原在西街燕子街居住,後遷到東街筷子街。他的出場獨白“父老兄弟們:你們認識我嗎?我叫毛子才。家就住在谷壩頭,三間茅屋,大門向外,老祖宗間壁就是我的屋。諸位上孔壠來,請到我家吃煙、喝茶,沒得凳坐,你就坐在門坎上,也可以呀!……” [2] 

毛子才打紙牌

《打紙牌》講毛子才和姨夫魯芳洲都好賭博,可是都怕老婆。一日,子才到芳洲家去賭博,被老婆和姨姐發覺,雙雙被着罰馱板凳。 [1] 
《打紙牌》中毛子才其人,黃梅採茶戲是這樣介紹的:“家住孔壠筷子街,我名叫做毛子才,田地生活我能幹,夜晚抽空抹紙牌”。這種紙牌不是撲克,不是“撮牌”(黃梅人稱作“刮兒胡”),不是牌九,也不是“三集子”(流行於一帶),而是近似於“麻將”湖北黃梅人俗稱“糕孬”(從形狀上看,與雲片糕相似)的一種賭博工具。這種賭博,黃梅盛行,現在很多老年人仍熱衷。從現在幾個經外省的黃梅戲劇團編排的《打紙牌》(改名《怕老婆》)版本看,外地人是不會打這種紙牌的,裏面道具、唱詞漏洞百出。 [2] 

毛子才藝人熊利華

近代能將《毛子才滾燭》表演得爐火純青的是黃梅縣黃梅戲藝人熊利華。
熊利華,黃梅縣杉木鄉人,1934年跟從黃梅戲名師黎六得啓蒙演唱採茶戲,逢年過節、玩燈賽會他都參加地方草台班演出。1936年6月,在孔壟鋪堂拜許連喜為師,主攻小丑,從此搭班唱戲,奔走江湖。因他鋪堂之後深得名師指點,加上刻苦好學,成為黃梅戲頭牌名醜。《毛子才滾燭》這折戲得師傅真傳,他為了演好這折戲,除師承許連喜的一些基本做工外,還特別向岳家拳的名師李世壽(花臉)、武林人士柳狗奀、蔡月生等學習,觀察岳家拳“三門樁”的拳法,請教岳家拳拳理;向外來的雜技演員學習頂碗藝術;還到孔壟筷子街的谷壩頭走訪老居民,參觀毛子才的故居,蒐集毛子才的傳説,融戲曲、武術雜技於一體,將“滾燭”過程表演得燈明、水在、碗全,深受黃梅縣及毗鄰地區觀眾的愛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