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圓刺馬陸

鎖定
毛圓刺馬陸(Sphaerobelum hirsutum)屬於節肢動物門倍足綱(Diplopoda)蟠形目(Oniscomorpha)球馬陸科(Glomeridae)。
中文名
500x494 36k 毛圓刺馬陸
動物界

毛圓刺馬陸簡介

該種最早發現於靠近中國廣西邊境的東京地區,在中國桂南以及雲南地區亦有分佈,熱帶種,系民間藥用動物,主治骨折等症,具有結痂快而療程短的功效。

毛圓刺馬陸形態特徵

雄性體長32毫米,寬18毫米。雌性體長33~35毫米,寬18~19釐米。頭部很小,位於胸部下方。觸角短粗,分8節,第8節退化,並在末端形成一扁平圓盤,盤內具有40~50個感覺圓錐體。上唇具有一箇中間齒。顎唇部的唇基節橫條狀,不分成左右兩部分,並與寬大的舌葉癒合;蝶鉸節無外觸鬚(見圖)。軀幹部有13片背板,第1背板很小,為頸板;第2背板最大,稱為胸甲,即第2體節的背板。在胸甲後的11片背板中,前兩片屬於胸部,其他9片屬於腹部。最末背板稱為尾板。各背板具有刻點,刻點裏各有一剛毛。
雌性步足21對。胸部3對,腹部9個體節,各有2對步足。雄性最後2對步足形成生殖肢。
雄性的前生殖肢較細小,左右基節相互癒合,前股節正常,股節末端後面有一鉗突,與脛節後面相互對應,但不達脛節末端。跗節退化。後生殖肢租大,左右基節癒合成一合基節,合基節角向後逐漸彎曲;端肢股節有一棒狀突,其末端擴張,並呈圓頭狀;脛節末端內側加寬,大於跗節基部。
雌性第2對步足基節上的陰門是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陰門厴的基部無皮膜包囊,囊骨片末部貼在厴的基部。厴的末部寬而短,內末角小而鈍圓。

毛圓刺馬陸別名

滾山蟲、滾山珠、地羅漢

毛圓刺馬陸生態習性

生活於丘陵地帶,在雜木林的洞穴、石下、落葉下羣居。

毛圓刺馬陸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西邊境,大新、崇左、龍州、靖西、寧明、德保、平果、邕寧及南寧市郊,雲南局部地區。

毛圓刺馬陸用途

滾山蟲做藥用,全蟲為中藥材,較早收載此藥的有《雲南中草藥》(1971),以及《全國中草藥彙編》(1975) [1]  。 主治骨折等症,具有結痂快而療程短的功效。
參考資料
  • 1.    林呂何,謝崇源,龐正德.毛圓刺馬陸[J].廣西中醫藥,1979(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