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健吾

鎖定
毛健吾(1905—1968),又名毛禮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鎮江頭毛家村人。1924年考入江西第一師範學校,1925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文書,1927年保送入中央黨務學校學習,1928年畢業後從事黨務工作。1935年,任上校黨務科長兼和平通訊社社長。1937年11月,在鄭州創辦《大剛報》,並任社長。並先後辦了大剛造紙廠、大剛報印書館、大剛書店及大剛中學。1938年8月,國民黨中宣部令《大剛報》停辦。報社遷往衡陽繼續出版。1940年3月,發動募集“十萬救急包”運動,支援前方抗日。1942年至1944年間,《大剛報》創辦敵後航空版義務發行。《大剛報》還舉行了愛國義賣獻金活動,支援抗日前線。1947年6月,陳立夫出面改組《大剛報》,成立官辦的南京《大剛報》。撤銷毛健吾報社職務,派往美國考察。1949年3月他以個人身份在美國參加了世界文化科學和平大會。1950年9月,毛健吾回到北京,受到中共中央統戰部歡迎。先後在《進步日報》和《大公報》任編輯。1957年錯劃為右派,受冤入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予以平反。 [2] 
中文名
毛健吾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出生地
江西吉安

目錄

毛健吾人物生平

毛健吾,原名禮鍵,字劍夫、劍舞,江西吉安人,1905年6月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初四)生。父親毛敍軒是清末秀才,教私塾為生。毛健吾幼年務農,暇餘隨父就讀,二十歲時考入江西省第七師範學校。1926年秋,毛健吾轉入江西省第五師範繼續學習。適逢北伐高潮,他投筆從戎,於同年12月在南昌參加國民革命軍,在第二師第五團特務連任上士文書,並參加國民黨。二師師長劉峙發現毛的字寫得不錯,又是小同鄉,調毛到師部工作。1927年12月,由劉峙出資並保送入國民黨中央黨務訓練班,後改稱為中央黨務學校。該校公開宣稱:“本校為本黨最高學府,受命作育政治幹部人才”,蔣介石兼任校長,實權操在陳果夫、陳立夫手中,毛與二陳從此有了師生關係。
1928年6月,他以中央黨務學校第一期畢業生離校,由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主任陳立夫先派到江西省黨部工作,繼調任江蘇省嘉定縣黨部書記長;1933年3月他被派任貴州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書記長,辭未到職;1934年,調到膠濟鐵路特別黨部任委員兼書記長。1935年,劉峙任豫皖綏靖公署主任,以同鄉和舊部關係,將毛健吾調去任上校黨務科長,兼任河南和平通訊社社長。1937年7月7日抗戰開始,劉峙擔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徵得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邵力子的同意,決定在華北前線出一張報紙,派毛健吾負責籌辦。
11月9日,《大剛報》在鄭州創刊,毛任社長。“大剛”二字,源自《孟子》,取其至大至剛之意。他辦報缺乏經驗,事事從模仿《大公報》入手。《大公報》重視言論,他請侯桐、毛禮鋭兩位教授負責撰寫社論;《大公報》的戰地通訊深受讀者歡迎,他就聘請李蕤、田濤等青年作家擔任戰地記者。《大剛報》行銷冀、魯、豫諸省,及時傳播抗戰消息。
在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犯之下,華北和東南大片國土淪喪。1938年8月,《大剛報》剛從鄭州撤退到信陽,驚魂甫定,信陽又將棄守,劉峙表示不再過問報社的事。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周佛海來電:“已無他遷之必要,着令停刊。”沒有了後台老闆,經費無着,報紙還辦不辦?毛健吾連夜召開會議,與職工商量,最後共同決定: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辦自己的報。報社遷往湖南衡陽,願者同去,不願者各奔前程。他在滿懷抗戰激情的多數職工支持下,正式宣佈:從現在起,《大剛報》是大家的共同事業,凡參加工作的都是報紙的主人,有福同享,有禍同當,毫無怨悔。他向劉峙辭去上校科長的職務,全力辦報,從此,人稱“毛大剛”。
武漢陷落,長沙大火,廣州不守,衡陽成為聯結東南和西南的重鎮。在衡陽復刊後的《大剛報》,行銷湘、桂、粵、贛,成為大後方引人矚目的一張報紙。毛健吾信心倍增,提出要趕超《大公報》。他認為,《大剛報》是民營報紙,如果也像國民黨官辦報紙一樣,只是對國民黨政府歌功頌德,這樣的報紙是沒有人願意看的,以報養報就不可能;而要“為民喉舌”,剛正不阿,對國民黨應當有所批評、指責。他陸續吸收了一批進步青年到報社工作,放手使用,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又先後聘請羊棗、俞頌華、葉啓芳等著名記者擔任總編輯、總主筆,編輯部內進步力量逐步佔據優勢。報紙在宣傳報道上堅持了團結、抗戰、進步的方針,國際形勢的宣傳尤具有特色。《大剛報》舉辦“民意測驗”,增出敵後航空版,由美軍飛機在淪陷區空投,在國內均屬首創。
為了擴大報紙的影響,毛健吾還成立了社會服務部,發起募捐“十萬救急包”,支援前線;捐款購買滑翔機,推動航空事業;勸募寒衣,救濟難民。他提出“文化與實業並進”的主張,以文化為目的,以實業為手段,用實業的收入,彌補文化事業的虧損,實行自給自足,以擺脱報紙在經濟上的依賴性。他先後開辦了“大剛印書館”、“大剛造紙廠”、“大剛中學”等企事業,可惜1944年7月日本侵略軍攻陷衡陽,均毀於戰火。
由於預見到衡陽可能失守,毛健吾在留下少數職工堅持出版到最後的同時,及時帶領大部分職工和家屬轉移,並搶運部分印刷設備到柳州。他與大家一起席地而睡,同甘共苦,使報紙繼續出版。兩個月後,桂林淪陷,柳州又將不守,乃轉輾撤退到貴陽。《大剛報》在貴陽復刊,毛健吾悲憤難忍,親自撰寫社論《實在不能再退了》,揭露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批駁了國民黨當局在文告中所説的就是再多失些地方,也不能使我們屈服的消極抗戰論調,説:以空間換時間的口號不能用了,我們必須確保西南,要把握時間,爭取空間。在日軍逼近貴陽的情況下,他又趕往重慶,買房屋、購機器、求人才、為萬一貴陽失守,仍能在戰時陪都——重慶出版《大剛報》而奔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毛健吾十分興奮,他以為,《大剛報》在八年抗戰中,四次搬遷,三次被炸,渡過了重重難關,如今抗戰勝利,苦盡甘來,該是大展宏圖的時候。他雄心勃勃,要把《大剛報》辦成報業托拉斯,計劃在五年之內,在國內出十個版。經過緊張的籌備,漢口版於1945年11月9日出版。但他派人去南京、上海籌備出報紙,卻遇到了困難。毛健吾只好求助於老師陳果夫、陳立夫。這時,國民黨CC系也正擬在南京辦報。他們認為,利用《大剛報》的民間面貌,充作CC系的喉舌,比自己出面新辦一張報紙為好。於是,二陳慨然應允給毛以“幫助”。二陳商請國民黨官僚資本的三行兩局(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中央郵匯局)投資法幣二千五百萬元,原《大剛報》資產作價二千五百萬元,共五千萬元,另由蔣介石批給官價外匯十八萬美元,成立南京大剛報股份有限公司,陳立夫任董事長,陳果夫任監事長,毛健吾任總經理。二陳派親信祝麟任南京《大剛報》總編輯,並陸續調進一批親信部屬擔任編輯、記者,逐步控制了言論權。原《大剛報》同人雖然進行了一系列反控制鬥爭,終因大權旁落,無可挽回。
1947年3月,國民黨召開六屆三中全會那一天,南京《大剛報》刊登了財政部一職員因生活無着全家自殺的新聞,蔣介石閲報,勃然大怒,手諭“勒令《大剛報》停刊”。二陳乘機進行人事大調整,撤銷毛健吾的總經理職務,派他去美國“考察”新聞事業;原《大剛報》同人,紛紛被解除職務。經過鬥爭,南京大剛報歸CC系所有;漢口《大剛報》則由原《大剛報》同人自主經營。由於漢口《大剛報》始終保持民間立場,成為中南地區深受讀者歡迎的進步報紙。
毛健吾在南京辦《大剛報》的一年多,逐漸看到國民黨統治的腐敗,聯繫到個人的遭遇,更使他對國民黨失望。他深知要從CC系手中奪回《大剛報》,猶如虎口取物,已不可能,因此籌謀另起爐灶。他在出國前,曾試圖與龍雲合作在香港辦報,談了幾次,沒有結果。他到了美國,與在香港的李濟深聯繫,希望李能支持他辦報。隨着人民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毛健吾的政治態度日趨鮮明。他多次以親身經歷,在美國發表反蔣談話。
1948年,李濟深函邀他去香港,並動員他參加了在香港成立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毛取道歐洲,繼續考察新聞事業,並以個人身份去巴黎參加世界和平大會。回香港後,他積極勸説一些留港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棄暗投明,靠攏人民。1949年8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前夕,他參加了黃紹竑、龍雲、賀耀組、李默庵等共四十四人發表的《我們對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起義聲明,號召有愛國心的國民黨員立刻與蔣介石反動集團決裂,堅決地、明顯地向人民靠攏。台灣國民黨當局宣佈開除四十四人的黨籍並下令通緝他們。寓居香港的劉峙勸毛健吾再去美國,陳立夫託人帶信脅迫他去台灣。香港大學擬聘請他擔任新聞系主任,希望他留在香港。毛健吾熱愛祖國,義無反顧,於1950年9月返回大陸。
毛健吾回到北京後,受到中共中央統戰部的熱情接待。他主動要求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研究班學習革命理論,改造思想。學習結束後,他要求繼續從事新聞工作,遂被分配到天津《進步日報》任編輯。嗣後在北京《大公報》工作,並擔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和對台工作委員會委員,為實現祖國統一貢獻力量。1958年3月,毛健吾被錯劃為右派,1962年11月又以反革命罪被判處徒刑十八年。1968年3月28日病故。1978年以後,毛健吾的“右派”錯案被改正。 [1] 
參考資料
  • 1.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 第四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
  • 2.    吉安市青原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吉安市青原區志[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11.09.第9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