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

鎖定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是陳衍寧於1972年創作的一幅油畫,現被私人收藏。 [1-2] 
該畫作描繪了毛主席率領廣大貧下中農在人民公社的廣闊大道上踏着時代的步伐邁進的圖景。陳衍寧運用了“三突出”原則,在畫面中突出了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形象。 [3] 
中文名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
作    者
陳衍寧
規    格
縱172.5釐米,橫294.5釐米
創作時間
1972年
畫作類型
油畫
現收藏地
私人收藏 [2]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畫作內容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
毛主席位於畫面的中心,身着亮堂的白襯衣、腳踏布鞋,正意氣風發地健步向前;羣眾由農村合作社的核心成員組成,有社幹部、老農、婦女代表、復員軍人和青年等,他們正緊隨着毛主席前行。在他們面前,是一條灑滿陽光的金色大道。 [3]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創作背景

當領導把創作《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的任務交了給陳衍寧後,陳衍寧帶着這個任務,看了一些文字資料,對毛主席當年視察廣東農村棠下村的情況,有了一個粗略的輪廓。陳衍寧把毛主席視察時的各種情節畫成草稿,其中有毛主席在農業合作社辦公室和幹部談話、毛主席和羣眾在一起看秧苗。前者力圖表現領袖與合作社領導成員的親密關係,可是沒有羣眾出現,境界不寬;後者力圖表現合作社在萌芽狀態時有領袖的關懷。雖有一定的寓意,但都覺得情節太具體、太“實”,只能作為組畫中的一張,不能概括整個視察的過程。畫得太“實”,概括力不強;畫得太“虛”,又容易流於概念。陳衍寧帶着這個問題,到了毛主席當年視察過的棠下農村去體驗生活,並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激起了陳衍寧的創作熱情。陳衍寧又到貧下中農家裏瞭解情況,回到住處後,陳衍寧勾劃了好幾幅草圖。陳衍寧又和社員一起出工,走在田基上,於是,陳衍寧決定從走在大路上的角度來概括視察過程,着意刻劃時代的腳步。陳衍寧把這想法畫了幾個草圖,有側面走的,有正面走的,羣眾認為正面走的好些,比較適合羣眾的欣賞習慣,於是陳衍寧就決定從這基礎上發展。在創作的過程中,羣眾讓陳衍寧懂得了構圖不能光圖好看,不能光圖有變化,有疏密,不能光圖“色彩並置”,而是要突出人物的精神狀態,構圖要想到政治,要想到路線,還發現了自己為色彩而搞色彩的毛病,於是對畫面做出了針對性修改, [4]  最終陳衍寧創作出《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這幅取材於1958年毛主席視察廣州郊區棠下村“人民公社”的事件的油畫作品。 [3]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藝術鑑賞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主題

領袖與羣眾的關係、象徵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的大路、毛主席高瞻遠矚的眼神、生產隊長的比畫手勢、農民羣眾整齊劃一的“興高采烈”之情,都在啓示着觀者――“社會主義農村的前景是光明”,這是該畫作所追求的藝術效果。陳衍寧運用了“文革”美術中的“三突出”原則,圍繞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目的,調動一切可能的造型手段,在畫面中突出了毛主席的偉大領袖形象。灑滿陽光的金色大道筆直而執著地伸向前方,也似乎在彰顯“廣大貧下中農在人民公社的廣闊大道上踏着時代的步伐邁進”的這一畫面內涵。 [4]  [3]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色彩

局部圖冊
局部圖冊(3張)
在色彩的處理上,陳衍寧通過描繪周圍鬱鬱葱葱的景物,頭上藍天,腳下綠秧,火紅的英雄花,紅色的拖拉機,生產隊長指向前方的手,毛主席高瞻遠矚的眼神,讓觀眾產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葱葱”的共鳴。在畫農民形象的色彩時,陳衍寧糾正了玩弄色彩的陋習,突出農民健康的膚色。而譬如運用素描黑白對比關係、色彩冷暖對比關係等等,為塑造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光輝形象服務的同時,陳衍寧也注意刻畫了毛主席樸實可親生活化的一面。在黑白關係的處理上,陳衍寧用毛主席身旁兩個幹部所穿的黑衣服來襯托毛主席的白襯衣,既能突出毛主席的光輝形象,又具廣東地方特點。 [4]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形象

在人物的處理上,陳衍寧表現了毛主席的意氣風發,健步走在羣眾中間的形象。他身穿白襯衣,腳踏布鞋,手裏拿着廣東農民用的竹帽——這是當年毛主席視察棠下時社員送給毛主席戴的,通過這些細節,表現毛主席走遍全國,和羣眾親切的關係。在處理羣眾形象時,陳衍寧把毛主席身邊的社幹部、老農、婦女代表、復員軍人和青年構成一個合作社的核心,強調人物緊跟毛主席前進的主題。 [4]  [3]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獲得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五十年50經典作品獎。 [5]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重要展覽

1964年,《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在“第四屆全國美展”中被展出。 [6] 
1972年5月23日,《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在“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三十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中被展出。 [7]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作者簡介

陳衍寧 陳衍寧
陳衍寧,生於1945年,廣東博羅人。先後任職於海南話劇團,中國廣州交易會,廣東省文藝辦公室和文藝創作室,歷任海南話劇團舞台美術設計、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創作員、廣東畫院專業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廣東分會常務理事。1959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196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舞台美術大專班。1970—1986年為廣東畫院專業畫家。1971—1985年先後在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廣東畫院從事繪畫創作。1986年留學美國,1988年畢業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市立大學藝術系,後留校任教。曾多次在國外舉辦個人畫展。 [3] 
參考資料
  • 1.    廣東畫院編.廣東畫院55週年優秀作品集 上集=Collected outstanding works for the 55th anniversary of Guangdong Art Institute: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05:第163頁
  • 2.    苗鳳池主編.中國油畫市場第13輯總第34輯: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3.08:第71頁
  • 3.    魯虹主編.新中國美術60年 1949-1979 上=ART 60 YEARS IN CHINA:河北美術出版社,2009.03:第160頁
  • 4.    談《毛主席和我們心連心》作品. 美術創作經驗談 1[M]. 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3. 27-31
  • 5.    李莎著.畫布上的苦難輝煌:從中國國家博物館經典藏畫看中國革命:中國方正出版社,2014.01:第20頁
  • 6.    鄒躍進,鄒建林著.百年中國美術史(1900-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嶽麓書社,2014.05:第250-251頁
  • 7.    趙力,餘丁編.中國油畫五百年 3=500 years of Chinese oil painting: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08:第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