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中玉

鎖定
毛中玉 (1918-1941).浙江寧波人。1938年6月參加新四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教導總隊俱樂部主任、軍部抗敵劇社委員會委員。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的戰鬥中,被國民黨頑固派連刺數刀,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毛中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職    務
軍人
出生地
浙江寧波

目錄

毛中玉工作

皖南事變前,毛中玉在新四軍總俱樂部任主任。為了開展連隊的文娛活動,總俱樂部經常舉辦文化教員和知識分子的短期訓練班,內容有:怎樣教唱歌,怎樣指揮,怎樣畫漫畫,怎樣出牆報,怎樣剪寫美術字以及怎樣排戲、吹口琴等等。毛中玉為培養連隊的文藝骨幹付出了不少心血。 [2]  在戰鬥空隙或行軍途中,他們也積極開動腦筋,想出各種辦法來恢復戰士的疲勞,鼓舞士氣。如組織各連隊的文化教員打前站,沿途設置宣傳鼓動站,創作漫畫和製作標語,當部隊經過時,敲鑼打鼓,打氣鼓勁,或是利用部隊行軍休息的空隙,開展文娛活動,幫助戰士愉快完成行軍任務。

毛中玉個人才藝

毛中玉才藝出眾。他會拉小提琴,口琴也吹得不錯,也會彈鋼琴,還能畫漫畫、寫詩……但他最愛的是音樂。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創作了《流浪者之歌》、《打靶歌》、《春回大地》、《舉杯高歌新四軍》、《往事》、《別了,皖南》等歌曲。 [2]  在皖南事變的突圍中,毛中玉在脖子上繫了一條用薄呢錦旗製作的紅領巾,手上還套了一副紅手套。他説:“這也是武器,沿途指揮唱歌,喊口號,鼓勵士氣,目標很明顯呢。”就是在那樣惡劣險峻的環境裏,他還是那麼樂觀自信。聽到對面山頭傳來的槍聲和同志們的喊叫聲,他鼓勵身邊的戰友:“你們聽,這聲音多麼悲壯!等到我們突圍出去,我要寫一首《戰鬥交響曲》,我還要寫一首《英雄讚歌》……”

毛中玉犧牲

據後來的戰友回憶,毛中玉犧牲的時間大概在1941年1月11日左右,身上中彈的毛中玉被前來搜山的敵人發現了。看他穿着一身呢制服,帶着紅領巾和紅手套,敵人誤認為他是個新四軍的軍官。他們想要搜他的身,毛中玉鏗鏘有力地喝道:“你們別動!我穿的,是從日本鬼子那裏繳獲來的,我戴的,是愛國華僑從遙遠的異國——菲律賓帶來慰問抗日戰士的錦旗;你們,你們國民黨反動派卻用子彈來款待我,我沒有戰死在日本帝國主義手裏,卻……”惱羞成怒的敵人將刺刀刺進了英雄的心窩。 [2] 
參考資料